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韩日朝复合博弈,相对收益取决于各国顶层设计

薛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学者
2014-07-09 15:50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东北亚近来高强度的复合博弈从各国的相对收益角度可谓相差悬殊,这最终都取决于各国决策者所面临的决策环境和各自的“顶层设计”是否符合东北亚历史潮流的发展。

        进入2014半年之交,东北亚中韩日朝四国之间的互动与博弈换挡加速,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首先是安倍内阁于7月1日临时内阁会议上决定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即使日本本土未受攻击,“自卫队”也可为阻止针对他国的攻击而行使武力。这意味着日本今后可以自由裁量是否卷入第三国之间的战争。只要战争不是日本以国权发动,就“不算违背宪法”,1954年以来专守防卫的理念被彻底抛弃。

        接着,日朝分别公布了北京司局级政府磋商的结果。安倍政府在朝方承诺将通过“特别调查委员会”对在朝日本人、配偶、绑架受害者、下落不明者、遗骸和坟墓等进行全面调查后宣布,在不违背安理会决议前提下解除针对朝鲜的人员来往、商船靠港、汇款及携带现金等部分经济制裁。

        最后则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国家元首访韩。此访不仅是习近平主席首次且单独访问韩国,而且打破了中国领导人先访朝鲜,后访韩国的惯例。从各方的表态来看,所有上述举动都由各方归纳为“共赢”和有利于地区稳定之举,而实际上,期间的博弈和相对收益不均十分明显。

韩国受益最大

        从近期来看,韩国无疑是这一系列互动的最大受益者。《中韩联合声明》使韩方的政治诉求均在其中得到体现。首先,“双方再次确认反对半岛核武器开发的坚定立场”。曾有外媒披露,韩方最初希望声明直接提及“反对朝鲜拥有核武器”,但最后文本还是采用了间接的表述。即便如此,自1991年美国从半岛撤出全部战术核武器之后,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员的韩国曾声明半岛南部不再拥有任何核武装置。这一声明同样须接受核安全保障议定书规定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这样,所谓“反对半岛核武器开发的坚定立场”所指的只能是2003年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并已进行了三次核试验的朝鲜。

        其次,联合声明阐明了中国在半岛统一问题上的立场:中方“尊重朝鲜民族实现半岛和平统一的意愿,支持半岛最终实现和平统一。”虽然在半岛核问题与统一问题上,早在去年6月《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中已有类似表述,但绝没有此次联合声明如此地明确和清晰。它表明中方积极回应了韩方两个最大的政治关切,使韩国未来在应对这两个事关国运的重大问题上,获得了最大邻国——中国的善意支持。

中国开始塑造东北亚

        从长远来看,中国领导人此访是东北亚近期高强度互动与博弈的高潮,却是中国主动塑造未来东北亚格局的开始。因此中国无疑也将是这一外交主动作为的长期获益方。朝鲜核问题迁延二十余年,美国率先引发危机却在20多年的过程中使得朝鲜核装置从研发、制造到试验的能力日益强大。而朝鲜的核装置一旦最终实现武器化及与导弹运载工具的结合,平壤是否会审慎利用其威慑能力,而非成为其外交基本姿态的工具,即将这种威慑能力作为政治胁迫和强制外交的手段,却是任何一个国家也无法确定的。

        更何况,朝鲜的武器系统有“价高者得”的传统,这其中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却也不能排除向一切不满于既定国际秩序的“颠覆者”进行转让的意识形态动机。朝鲜已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理论上对其核能力的扩散不负有任何国际条约义务。这种能力既可能向三股势力转移,也可能导致东北亚其他工业发达国家自行核武装以求“恐怖平衡”,从而引发地区秩序的崩解。单其在靠近中国边境连续试验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与核泄漏的担忧,就使中国有充分理由“坚决反对”半岛核武器开发。中国此次在半岛核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既是出于维护国家利益,更是着眼于整个东北亚地区未来的战略思维设计。

        在和平统一的问题上,中国自身仍然面临完成统一宏大叙事的战略任务。支持半岛的和平统一就是以同理心和心口如一赢得对自身统一大业的支持。从联合声明的表述来看,中国的立场可以理解为只要符合半岛北南双方人民的共同意愿,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中国对于统一的具体进程持乐观其成的态度。这一战略表述,是中国主动塑造未来东北亚格局的重大举措,也将为中国赢得统一之后朝鲜半岛的善意和支持奠定基础。

日本在战略上短视

        日本近来在涉及东北亚格局的政治和外交上举措频频,以内阁会议决定的方式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表面上为日本迈向“正常国家”又向前“突破”了一步,朝日会谈的进展,更使国内学人产生了朝日迅速接近的担忧。

        问题在于,日本今天所面临的战略困境关键是自身社会的结构性弊端导致。根深蒂固的政经既得利益势力难以打破,政治地盘和家族企业的世袭倾向明显,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民众难以看到突破自身阶层的上升空间,庞大的“御宅族”和出生人口“少子化”是年轻一代拒绝参与和宁可啃食优厚社会福利的明证。整个社会充满了“下流”(向下沉沦)的焦虑,而严重老龄化和人口开始净减少则只是社会结构性弊端在人口问题上的表症而已。认为是美中对日本的“压制”和战后的国际秩序导致日本沉沦,无疑是本末倒置。通过军事领域的突破迈向所谓“正常国家”,以民族主义为号召试图“重振日本”,更是缘木求鱼,而且将日本的国运置于危险的“暴走”之中。

        更有甚者,将所谓军事上的“正常国家”以渲染中国威胁为掩护,以牺牲中日关系为代价试图“重振日本”更是一种战略上的短视。而且以“民族主义”为号召,再加上安倍内阁的历史修正主义倾向,更会唤起作为日本殖民和侵略最大受害者中国和韩国的历史记忆和警觉。中国开始公布日本战犯自供,以及此次中韩元首访问确定共同研究慰安妇历史和共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对日本右翼暴走的反制。

日朝走近是有限和渐进的

        至于对日朝迅速接近的担忧,笔者却认为不必过虑。长期的宣传教育使朝鲜民众对于日本的殖民历史刻骨铭心。朝鲜政府长期以来始终要求日本反省历史责任,并做出真诚的道歉和赔偿。为实现朝日关系正常化日本必须支付的“殖民赔偿”将是天文数字,这是安倍政权倾尽全力也无法做到,而且其最终的外交成果无法保证。日本国内的民意和在野势力也不支持安倍内阁在外交上再通过“暴走”与朝鲜迅速接近,更何况安倍在此问题上还要注意与美国的步履协调。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朝日关系的改善将是渐进和有限的,而且还有随时逆转的可能。

        综上所述,东北亚近来高强度的复合博弈从各国的相对收益角度可谓相差悬殊,这最终都取决于各国决策者所面临的决策环境和各自的“顶层设计”。更关键的,则是这种“顶层设计”是否符合东北亚历史潮流的发展。只有这一终极标准才能最终决定各国在未来东北亚格局的地位和影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