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云南“吊浆粑”致5死17伤中毒事件原因查明:食物中毒

澎湃新闻记者 周宽玮 综合报道
2014-07-09 16:38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引起此次云南“吊浆粑”中毒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其导致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

        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八宝镇干塘子村村民食用“吊浆粑”引起的中毒事件,原因终于尘埃落地。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7月9日,经过检测,云南省疾控中心明确此次事件是一起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

        中毒事件导致22名村民中5人死亡,12人治愈出院,5人在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据云南网报道介绍,在文山州广南县八宝镇干塘子村发生食用吊浆粑引起中毒事件后,7月5日,剩余食物样本送到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开展检测。经过连续三天的持续检测,目前省疾控中心已从食物样本中检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和由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结合此次中毒事件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以明确此次事件是一起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

        据省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外界环境广泛分布,食品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该细菌的污染,在自然环境20℃-30℃条件下,生长繁殖产生强烈的米酵菌酸毒素,可损害人的肝、脑、肾等器官,米酵菌酸耐热,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当,该菌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吃了这种食物就会发生中毒。中毒与进食量多少有关,未食用者不发病。主要中毒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制品。

        该负责人还表示,预防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严禁用浸泡、霉变的玉米、糯米等制作食品,并学会正确辨别银耳的质量,不食用发霉变质的鲜银耳。此外,还要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改变不卫生的饮食风俗习惯,从根本上杜绝类似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断及救治能力,发现中毒患者,及时开展救治。

        公开资料显示,椰毒假单胞菌产生一种叫米酵菌酸的毒素,损害人的肝、脑、肾等器官。米酵菌酸耐热,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但日晒两日后可去除94%以上变质银耳中的毒素。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地生长繁殖,吃了这种食物就会发生中毒。

        该毒素产生的中毒症状大致为,进食后2~24小时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病死率高达40%~100%。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