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美达成共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雾霾污染

澎湃见习记者 王心馨
2014-07-11 17:25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中美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雾霾污染领域里却达成了共识。

        7月9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气候变化问题特别联合会议在北京举行。据悉,这次气候变化特别会议上中美双方专门就环境保护、能源政策进行了交流,新华社用“务实”一词来描述这次的合作。

        “我们在合作中包括了新能源、洁净煤的技术、智能电网、建筑和工业能效、CCUS、锅炉能效及林业方面,这些合作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雾霾污染。”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

        这是继中美去年建立气候变化工作组,并在五个领域达成合作共识后的进一步合作。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国务委员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国务卿约翰•克里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以及两国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     

中美合作新亮点

        在去年举行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双方起草一份覆盖五个领域合作共识的碳减排行动计划。这五个领域是:载重汽车减排;增强碳捕捉、储存和使用(CCUS);提高建筑、工业和运输的能效;改进温室气体数据收集与管理;促进智能电网建设。

        这一次,中美双方的合作领域新增了新能源、洁净煤的技术、锅炉能效及林业方面三个方面。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项目气候、能源与环境高级顾问杨富强对澎湃新闻(thepaper.cn)表示:“从新增领域来看,表明中国对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视,对治理空气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决心。美国则是看中中国的潜力。因为美国的环保技术、政策、法律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解振华用“很严重”这一字眼,来形容目前中国雾霾大气污染问题。他说,中方在治霾方面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制定了大气治理10条方案,如果真正得到落实,未来5-10年大气污染会有很大改善。 “洛杉矶在上世纪40年代也发生了严重雾霾问题,美国比中国有经验、技术、教训,双方在这方面合作很有利。”

        美国官员则表示,他们感受到中国政府治理污染的决心,因为这已经成为稳定中国政治的重要议题。

        去年成立的中美气候工作组在7月9日向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元首代表提交了报告。报告总结了五个合作倡议、强化政策对话以及氢氟碳化物合作的进展情况,并提出了新的和未来可能的合作领域。据报告,工作组还同意探索其他可能的双边合作领域包括在“绿色”港口开展协同努力;两国在省、州、城市等次国家层面就气候相关政策和项目开展适当合作;制定和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及配套用柴油机清洁行动计划。

中方青睐煤炭的清洁利用

        从这次达成共识领域看,重头戏是洁净煤技术、锅炉能效。

        这一点也与中国领导层对煤炭的态度不谋而合。习近平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曾表示,中国的基础能源还是煤炭,要用好煤炭。而重点要做好煤炭的规划、煤炭的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有类似表述:“加快高效清洁燃煤机组的核准进度,对达不到节能标准的现役机组坚决实施升级改造”。

        煤炭占中国—次能源70%左右,针对如此巨大的煤炭消耗,洁净煤技术成为解决方案。

        “洁净煤技术,就是从煤的开发到煤的利用,废气回收等都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杨富强说,清洁煤技术可以从选煤,到洗煤、配煤以及煤化工等领域提高煤的利用率。

        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调度人士曾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上海外高桥三厂第二台100万kW超超临界机组已并网成功,标志着国内建设脱硫、脱硝的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可正式负荷运行。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耗量紧密相关。杨富强认为,在锅炉能效方面展开合作,这是要求中国企业提高锅炉的利用效率。“因为锅炉影响到钢铁、水泥、建材等领域二氧化碳的排放。”

        针对中国和美国占全球煤炭消费量40%以上的现状,中美双方提出的方案是CCUS。该技术能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并加以利用。它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封存和使用。此项技术可以使单位发电碳排放减少85%至90%。

        至于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杨富强认为更多的是双方在第三代核电上的合作。

        7月10日下午,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举行了成果签约仪式。八对两国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签署了项目合作文件,将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削减氢氟碳化物、城市和水泥行业的低碳转型等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开展合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