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视界|黄金帝国大展:苏格兰人眼中的中国明代生活

澎湃特约撰稿 王蕾
2014-07-13 10:3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6月27日在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开展的《大明王朝:黄金帝国》用100多件展品,以苏格兰人擅长的叙事方式,将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市井商贾的中国明代生活铺陈开来。
1954年在苏州五峰山博士坞的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发掘出来的15世纪的“金蝉玉叶”发簪。

此次策展全由苏格兰国博完成,体现了他者观看中国古代的视界。

        6月27日在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开展的《大明王朝:黄金帝国》,在100多件主要来自中国南京博物院的展品中,有10件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特意从南京赶到爱丁堡的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说,“因为南京特殊的历史地位,南京博物院的大部分藏品和文物来自历史上的中央博物院,因此,很多都是价值非凡,是全国博物院博物馆中的翘楚。”策展人凯文麦克劳林(Kevin McLoughlin)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这些主要来自中国南京的展品,能带给苏格兰观众对大明王朝辉煌的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精英精致生活的一个粗略浅显的认识和欣赏。”

        一般来说,在讲述中国故事时,西方人自有自己的角度。“这次策展主要由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方面独立完成。”王奇志介绍说。

        在现场可以看到,展品无外乎就是琴棋书画,就是青花瓷,彩釉瓶,玉器钱币丝缎绣;而且,再怎么样,一个经历276年之久,历12世,传16帝的强盛王朝,怎可能以100多件展品言得清,道得明?但是,苏格兰人硬是以他们“勇敢的心”,以他们擅长的叙事方式,将上至帝王将相,中有状元举人,下到市井商贾的精彩生活情节和瞬间场景,用他们的观众可以理解的生活语言,就这样将中国明代的昌盛和繁华慢慢铺陈,娓娓展开。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着自己,不是吗?我们从明代看到了现在正在飞速发展的中国。其中在社会表象上看,有着多么惊人的相似。因此,我们希望此次明代展,能够让更多的观众,有一种古今互观互照的认识效果。”策展人之一的茅琳·白瑞 (Maureen Barrie)在做全场讲解时感叹到。

        先来看看商贾生活。明代中国,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富有、文化最鼎盛、人口最多的国家,当时文化艺术上的成就凸出体现在绘画、书法、瓷器、刺绣、金银器制作工艺;而且,正是在明朝,中国的商业也相当活跃,消费文化逐渐兴起,人们对“物品”的高质量和高品味需求空前。笔者在展厅中,不仅仅看到明正统年间的一个青花梅瓶、风行江南的顾绣、还看到了1954年在苏州五峰山博士坞的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发掘出来的15世纪的“金蝉玉叶”发簪。另外,鲜见的洪武年间的纸币和铜币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使用,也都在展览中得以展现。

        再来看看展览中关于文人墨客生活的一个设计场景:在一幅巨大的明代画家仇英《举人观榜》的复制品主导下,在一个三面开放的模拟书房内,以明代简约风格书桌椅安放一侧,桌上二、三笔筒闲置,桌边竹制手提小行李箱有着随时远行赶考的感召,书桌后的“墙”上,以梅兰竹菊为题的四件长形木雕悬挂着,以呼应那些社会知识精英分子的性情和节操,再反观《举人观榜》图上那些被“中”或“未中”的举考结果冲击到的举人们,或几近瘫软的或兴高采烈或抬头急切寻找自己名字的;所有这些,都让当年所谓社会精英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栩栩如生。

        “书画展示五忌:忌灯光、忌雨天、忌酒后、忌低俗之人和女人”董其昌的严肃训诫,用英文书写后悬挂在展品之间,让人忍俊不禁,这就是英国人的幽默。

        中国书法和水墨的魅力,向来是令西方人仰望而感到特别神秘的。除了仇英,明代吴门四家沈周、唐寅、文徵明的作品也都在展品之中,这毫无疑问也是此次大展的大亮点。

        “我们这次展览,只是对中国明代文化的一次蜻蜓点水,相信今后这样高质量,而且更深入介绍中国文化的展览会越来越多。”麦克劳林最后说。

        《大明王朝:黄金帝国》将持续展览至10月19日。

        (作者系留英学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