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燕京学堂风波︱这事吧,校长发话也没用

澎湃记者 季寺
2014-07-11 19:30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火山口上的校长站出来了

        北大校长出来危机公关了。王恩哥日前就燕京学堂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急称“一切都是可商量的,但是一定要经过多方面的论证与研究”。关于资金问题,“向社会公开募款筹集,不使用北大正常办学资金。没有一分钱来自国家拨款”。

        曾在《上海书评》撰文率先对燕京学堂开炮的北大英语系主任高峰枫在微博上带讥讽地回应道:“又一篇。来自正常的人民日报。”

        领导人的表态并不让人意外。

        如太行在微信公号发表《北大燕京学堂啥也没做错》的文章所说:“即使最强势的领导者也要考虑舆论这个问题,建设一个中国通学院有没有必要这可能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些变化带来的反对声,就是一个政治问题了,是政治问题就好办,那就是谁的利益,如何谈和解决的问题。”
        高级黑事件
        与此同时,北大BBS还上演了一桩闹剧,更是引来骂声无数。
        北大工作人员在紧锣密鼓地操纵舆论,不惜冒充工作人员在北大BBS发文。7月9日,北大举行了燕京学堂项目沟通会。7月10日,三角地一个刚刚注册的ID “dwww”自称是外地来京出差的校友,旁听了关于燕京学堂的沟通会,并发表“我所经历的燕京学堂沟通会”一文。作者旗帜鲜明地力挺校方,怒斥辛教授和学生无理取闹。然而,热心网友发现,该id的ip地址位于北京大学总务长办公室。
        这是怎么一回事?
        从其他网友的回复看来,文章的最初版本措辞更激烈,用“疯狗”等词称呼发问的师生。
        7月11日,未名网友Berusconi指出,发文的dwww系学校工作人员;其发文IP属于北京大学校办,今天再次登录的IP属于北京大学总务长办公室。
        继续吐槽
        燕京学堂几乎已经不能挽回舆论上的颓势。
        吐槽纷至沓来。北大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唐晓峰质疑聘请外国学者的门槛:“提升国际化程度要防止表面化,即使外国人来了、英语用上了、发表论文也是用英语写了,也还不是真正的国际化。我们不能一看到外国学者,自己就腿软就站在了被动的位置。”
        现实总是让人无奈:“现在,涌进中国的外国学者越来越多,可有的学者在美国国内的真实学术地位并不高,一旦亮出北大的名片之后,反而会提升他的地位。其实,北大在海外也还是有一定学术地位的。这样,这些外国学者反而利用了我们。”
        外国学生的水平也令人担忧。
        网友@lhdgriver:“给不会讲中文的外国人开一年制的‘中国学’硕士课程。就跟21天精通c++差不多的感觉 。”
        敏感于清华北大之争的人自然不放过比较。未名网友痛心疾首。surfman认为:“燕园学堂其实只是一个个案,其背后,是北大被限制高度上的发展,而永远落后于隔壁清华的问题。犹如困兽之斗,我们不过是在自相残杀。”
        清华网友悠哉:“隔壁地大,盖啥都行。”瞬间把这事由一个政治问题降格到土地财政问题。
        从交谈到大声喊叫:北大改革的伤痛
        为什么燕京学堂事件戳中了那么多人?因为北大改革已经成了一个情结,一戳就痛。
        査建英在《北大,北大!》一文中早已指出:“北大在众多中国人心中占据的爱和偶像地位或许就是‘北大改革’之争如此激烈的原因之一。”当年,“我第一次听到对此话题的讨论是在一个北京艺术家住所的晚餐聚会上。大约才十几分钟,交谈就变成了争辩,并很快升级为大声喊叫”.
        北大一次次以受争议的形象进入公众的视野。
        早在2003年,北大改革教职员聘用制度的事件就像一枚炸弹扔进了一个涟漪不起的水塘,记者们为采访北大的官员和教授穷追不舍,将争议瞬间从学界拉入公众视野。当年12月,已有三本关于争议的文集面世,转年1月又出版了第四本,而更多的论着正付梓待印。只要面对媒体,北大官员都会遭到关于改革问题的狂轰滥炸。
        北大校长不好当。北大前任校长许智宏剖白过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做一个大学校长的艰辛,他说他嫉妒美国的同行们有一个现成的良好体制可以依赖,在参加国际会议之后还可以有闲暇携妻游山逛水,而中国的大学校长则需匆匆赶回家,因为那里总是有成堆的工作在等着他。许感慨:“在中国当大学校长就像是坐在火山口上。”
        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博士季书白则吐槽: “想起《老残游记》里面清官更可恨的说法,好像有了‘担当’就什么事都可以做了似的。‘担当’,‘使命’,‘改革’,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北大过去的学术繁荣情形已成遥远怀想。钱理群在读书札记中说:“我曾经批评北大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我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今天的北大教师里,恐怕也有不少‘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今天的北大学子,漫步未名湖时,已经再也不能像当年的作者那样,奇遇‘朱光潜’了。许多人都在谈论今日之北大的衰落以致堕落,体制的弊端当然是主要的原因,但不可忽视的,是教师队伍素养的总体下降。”
        值此燕京学堂事件契机,也期待钱老师就此事的发言。
        可以肯定的结局
        对于这件事的结局,高峰枫预判:“基本就是继续执行没商量,有可能放过静园。”
        太行:“什么时候大学的负责人都要考虑舆论,抗议可以拖慢工程进度,可以争取别的绿地补偿,改善住宿条件,别指望北大不建燕京学堂。”
        对于具体事态的发展,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将继续关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