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战百年·战前37天之⑯ |战争令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深入人心

澎湃记者 石剑峰
2014-07-13 10:40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就在开战的3天前,弗洛伊德还向学生亚伯拉罕形容自己的《精神分析运动史》是一枚炸弹,但他的这枚炸弹比起萨拉热窝的那颗子弹,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1916年,从前线归来的Ernst和Martin,与他们的父亲弗洛伊德

在一起。

        1914年6月28日,“狼人”塞尔吉尔斯·潘克耶夫在普拉特公园散步许久,他成为弗洛伊德的病人已经很多年。“那是个非常闷热的星期天。”“狼人”回忆说,他认为自己已经康复,打算结束治疗,跟一个弗洛伊德赞成他娶的女人结婚。一切似乎都顺顺当当的,生活将恢复正常,充满希望。

        “狼”人才踏进家门,女仆递给他一份号外: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一名波斯尼亚激进分子刺杀身亡。刺杀事件给奥匈帝国敲响了丧钟,但其深远影响不是马上为人所觉察,就像弗洛伊德当时在给学生费伦齐的信中所写的,事情后面会怎么样,尚难预测,但根据他的观察,在维也纳,对王室表示同情的人相当少。可就在3天前,弗洛伊德还向自己的学生亚伯拉罕形容自己的《精神分析运动史》一文是一枚炸弹,但他的这枚炸弹比起萨拉热窝的那颗子弹,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战争前,弗洛伊德周一从维也纳寄信去柏林或苏黎世,周四就能收到回信。他如果要去欧洲任何国家开会,可以马上启程,不必担心同行文件——只有俄国需要签证。刺杀事件发生后的几周里,奥地利的外交官和政治家因为有柏林撑腰,态度强硬。如果弗洛伊德有机会读到这些人互相传递的秘密文件,一定会诊断出这些人都是为自己的男性气概会被质疑而焦虑的人。他们在公文里谈到要快刀斩乱麻,要一劳永逸解决塞尔维亚问题,谈到任何和解都是软弱。宣战,奥地利举国欢腾像在庆祝国庆。

        这个时候弗洛伊德在卡式巴度假,他弟弟亚历山大从维也纳给他写信,“但总的来说,人们的情绪是很低落的,因为每个人都有朋友与熟人被征召入伍。”但这并不让亚历山大变得反战,他说,“尽管有这些苦恼”,他还是很高兴奥地利终于决定采取行动保卫自己了。这也是弗洛伊德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宣战让弗洛伊德感受到一种突如其来的爱国热情,“大概这是30年来第一次,”他告诉弟弟亚历山大,“我觉得自己是个奥地利人,而且想给这个毫无前途的帝国最后一次机会”他称赞奥地利的强硬,对德国人的支持表示欢迎。

        弗洛伊德对未来是非常乐观的,也许他并不相信因为塞尔维亚问题,整个欧洲主要大国会自相残杀,否则他不会让女儿在7月前往英国,自己也不会去卡式巴度假,还邀请朋友艾廷冈和他新欢太太在8月初也来卡式巴。弗洛伊德对于战争爆发前所发生的国际危机早就心怀不满。一九一二年,弗洛伊德在一封信中谴责各大国的争夺,称当时为“可恨的时代”。但是,他对政治的厌恶又使他千方百计地逃离政治。

        现在,弗洛伊德的女儿玛蒂尔达问他,“你对战争与和平的概率有什么看法?”弗洛伊德认为战争会来,但是一场极为局部性的,这也许代表了当时大部分欧洲人的看法。7月26日,他给亚伯拉罕的信上说:“如果战争能局限在巴尔干的范围内,那情况还不算太坏。”但他还说,如果俄国人搅和进来,后果不堪设想。俄国人当然会为了斯拉夫同胞干预其中。

        7月29日,弗洛伊德说,不知道2周后,世界是会带着点不好意思地回忆这些日子的激动呢,还是说威胁是长久性的。亚伯拉罕在同一天给弗洛伊德的信上说,“没有一个强权会有意掀起一场全面性的战争。”他比弗洛伊德更乐观。

        弗洛伊德喜欢英国,他在8月2日的信中说,“如果不是因为英国也站在错的一边,我将会毫无保留地支持战争。弗洛伊德的好友钟斯就是英国人,即便战争期间,弗洛伊德还是说,“我不把你视为敌人。”他们的通信从未中断。

        8月4日,亚历山大给哥哥弗洛伊德写信,“现在一切取决于英国的态度,英国会怎样决定,今晚便会见分晓。想法浪漫的人都预言英国一定不会卷进来,说一个文明的民族不会选择与野蛮人站在一边。”亚历山大与哥哥弗洛伊德的想法相反,他不喜欢英国,“我对英国人喜欢背信弃义的想法可能会获得证实,我想他们不会为选择与俄国站同一边而感到尴尬。”亚历山大还对哥哥说,“但问题是在最后胜利来临前,战争会持续多久,又会造成多少人命、健康和商业财富上损失,这是一个无人敢猜测的问题。”

        弗洛伊德的弟弟说对了,那天,英国对德宣战。弗洛伊德的爱国热枕也很快消退,他的三个儿子后来全部从军,他的行医业务也几乎停止,他的病人要么当兵去了,要么认为关心战争比关心自己的神经官能症重要。紧接着,他的追随者,大部分都是医生也都被招入伍,他自己家也面临粮食短缺。拟于一九一四年九月于德累斯顿召开的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也因战争爆发无法召开。

        弗洛伊德说:“科学沉睡了。”他指出,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个结果是让文明人再也无法规避一些他们一直在规避的真理。战争“撕去了我们身上的文化附加物,使我们内在的那个原始人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欧洲旧秩序一去不复返。

        但战争对弗洛伊德的事业也并非完全是坏事,战争带来的灾难,使精神病患者的人数更多了,因此,战争结束以后,西欧各国政府、学者和普通人对精神分析学的兴趣大大增加。 弗洛伊德在《自传》中说:“欧战虽然摧毁了好多好多的社团组织,但对我们的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却毫无影响。对于战场神经病的观察,终于打开了医学界的眼界,使他们看到了心理因素在神经病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精神分析学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稳固基础。战争使精神分析学深入人心,渗透到各个社会生活领域,渗透到一切与人类的精神生活有关的学科中去。从此,精神分析学的发展迈入了崭新的阶段。精神分析学开始成为无形的精神酵母注人文学、艺术、社会学、教育学、法学、政治学等领域。(本文参考《弗洛伊德传》高宣扬著;《弗洛伊德传》彼得·盖伊著;《弗洛伊德著》马库斯著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