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没有颅骨就还原曹操容貌,这不科学

澎湃记者 罗昕 陈诗悦
2014-07-14 14:08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刑事相貌专家赵成文借由一款人像模拟刑侦软件分析出曹操长相。曹操容貌7月10日经媒体公诸于众后,各界专家对于没有颅骨情况下分析出的相貌准确度提出了怀疑,“ 即使有头颅,不可控的因素也非常多,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从来都没有完整的复原。 ”赵成文称,这次还原是“有根据的猜想”。】

刑侦软件分析出曹操长相。

        7月10日,山东卫视《中国面孔》首次呈现了一代枭雄曹操的容貌--“眉毛散状、鼻梁突起、额头有倾斜幅度”。这次还原是由著名刑事相貌专家赵成文通过一款名为“警星CCK-Ⅳ人像摹拟组合系统”的刑侦软件,根据九支曹操后裔的长相特征逆推而成。原来,1800多年前的曹操,目前影视界属“鲍国安版最像”。

        刑事相貌专家、中国刑警学院教授赵成文对于人的相貌推测有丰富的“经验”,甚至于他说“给出一对夫妻的照片,就能推测后代的相貌”。十多年来,赵成文致力于古人面貌还原研究。其博客“赵成文--穿越时空”记录着每一次古人还原的照片。7月13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已年过古稀的赵成文因身体不适正在住院。

 “这次相貌还原能有80%的相似度”

        赵成文在刑警界几乎无人不晓,从2002年开始,他萌生了将刑事相貌还原技术应用于古人面貌还原的想法。朱元璋重孙明靖王的第四位夫人明王妃、湖南省博长沙马王堆女尸辛追夫人、新疆楼兰美女、十八王朝法老图特卡蒙木乃伊……在赵成文研发的一款名为“警星CCK-Ⅳ人像摹拟组合系统”的刑侦软件里,许多古人的面貌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这次曹操面孔还原,赵成文同样使用了这款软件,不过对于这次还原,他自己加上了“猜想”二字。

        “之所以说是猜想,在于此次还原缺乏曹操的颅骨。”赵成文向澎湃新闻解释,没有颅骨就不能做非常准确的还原。以往,诸如明王妃、楼兰女尸的相貌还原都是基于颅骨。先将颅骨的X光片扫描入电脑软件,测量出脸的长度与宽度,推算出眉脊、睫毛、眼睛、鼻梁、嘴唇等位置,之后,再判断眼内外侧线,鼻翼线、鼻底线和发际线等细节。

        这次还原少了颅骨,赵成文只能参考曹操后人的照片及相关资料,从软件系统中手动寻找相匹配的五官部件,最后由电脑合成。“但是猜想也不是随意的,是有根据的。”赵成文表示,以长江划界,曹操后代分南北两边,从他们的照片可以总结出不少相貌共性。而这些相貌共性,就是此次曹操面貌还原的基础。除了这些照片,历史学中对于1800年前中原人的相貌特征、曹操相貌的描述及遗传学家对曹操九支后裔DNA分析等资料也是此次还原的重要参考。

        “警星CCK-Ⅳ人像摹拟组合系统”可任意放大或缩小年龄特征,赵成文此次将曹操年龄设为60岁--曹操去世前五年。“这次相貌还原能有80%的相似度。如果有颅骨,相似度就可以达到90%到95%。”曾鉴定曹操九支后裔的课题组负责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与人类遗传学系教授李辉也表示,“曹操生活在距今1800多年的安徽北部谯郡,这个地方人的面部比较宽比较大,眼睛又大又圆,眉毛又粗又浓,眉毛的外侧散开,因此估计曹操很有可能具备这些面貌特征。”

曹操后人参加山东卫视《中国面孔》节目。

 “复原的DNA应该是用本人的而非后人的”

        曹操面孔还原的消息一出,便在网上引起不小的轰动。复旦大学教授李辉此前在学术上肯定了曹操面孔还原的尝试:“因为曹操的后代有共同的Y染色体,Y染色体基因对人长相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从他们的共同特征逆推曹操的长相会得出有意思的结果。”

        但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王明辉指出,作为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复原,头骨是最基础的材料。“就好像我们做陶器复原,要有口沿,或最起码一部分陶片,如果连这个也没有就只能基本靠推测了。”在传统的考古复原中,会依据相对完整的头颅,根据不同性别年龄的体征指标,在不同位置贴上相应厚度的泥条。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头骨的信息可以通过三维扫描的技术将信息存入电脑,通过程序加上肌肉、皮肤等元素。“即使是这样,不可控的因素也非常多,比如说同一个人会有胖瘦区别,一个人是不是三角眼、鹰钩鼻,有没有单双眼皮,他的皮肤颜色、发式、耳朵形状等等特征都是在骨骼上无法显示的。我们的复原也只能根据大体的平均样式,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从来都没有完整的复原。”

        对于此次利用曹操后人的DNA分析资料来进行复原,王明辉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首先,从技术角度来说,DNA复原现在还做不到,因为虽然人类完成了全身的基因测序工程,但具体什么基因链对应哪部分人体供能还不可知。其次,复原用的DNA应该是用本人的而非后人的。最后,对于古代人的基因,现在能够获得的还只是很短的基因片段,可能连1%也不到。”

        “这次的复原,我会觉得更多是作为一种艺术加工吧,可以当做博物馆的展示,但是并不能当做科学复原,因为推测成分太多了。”

“楼兰女尸还原,起码还基于女尸尸骨”

        赵成文的研究生窦秋波告诉澎湃新闻,“警星CCK-Ⅳ人像摹拟组合系统”一直以来用于刑侦破案,包括对无名尸体、高度腐尸的甄别判断。“一般来说相似度是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问题。在刑侦相貌还原理论中,人像复原60%以上就有侦查价值。”而在包括曾经震惊全国的“三.八”系列持枪杀人抢劫案等重大刑事案件中,软件面貌甄别相似度都达到80%以上。窦秋波坦言,出于时代、气候、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古人面貌还原的难度比起刑事侦破更大。“在理性复原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史料考虑古人的历史背景和神韵。”他表示,即便是现代人,在一年中面貌也难免受健康、精神的影响,不可能百分百还原,“误差也是被允许的。”

        而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则提出质疑:“对曹操容貎的研究是极其荒唐的,曹操的相貌谁看到过?”他表示,《三国志》中对孙策、孙权、诸葛亮、刘备、关羽、周瑜、朱据、崔琰等重要人物都有样貌的描述,但却无曹操容貌只字片语的记载。朱子彦更强调,即便是摄影技术,也是从清末才从西方传入中国。“明朝朱元璋画像就有面目可憎和面目慈善两种,肖像画都不一定准确。而明朝至今500年,曹操至今1800年,曹操的肖像又如何确定?”尤其,对于曹操面孔还原缺乏颅骨依据,他表示“楼兰女尸还原,起码还基于女尸尸骨,有科学道理。”

        曾出版《细说曹操》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章义和也向澎湃新闻表示:“人的相貌受后天影响很大,我们只能说大致的复原,不是具体的复原。在没有颅骨的前提下还原古人本身是值得怀疑的。”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章义和对于古人面孔还原表示理解,“但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我个人觉得意义不大。”在他看来,历史研究一要挖掘事件本相,二要总结历史事件的规律。“当然你也可以说曹操相貌还原也是一种本相挖掘,但是要和人类发展紧密联系。一个人相貌如果能影响历史,那我们要去研究。” 章义和说,“倒不如研究昭君、貂蝉,她们的面貌确实影响了历史。”

        对此,窦秋波回应:“我个人认为复原的意义不在于复原本身,而在于文化的传承。不同人脸有什么意义?曹操也是中国面孔,有民族认同感在里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