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网友指厦大教授谢灵博士论文一案例造假:百分百是抄袭

澎湃新闻实习记者 郭佳琰 澎湃新闻记者 彭玮
2014-07-14 21:2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在网友青润看来,谢灵2012年博士论文中案例使用了2006年软件企业就已弃用的说法CMM(组织成熟度测评),以此断定该案例造假。

        时隔一年,厦门大学女教授谢灵一年前写给朱崇实校长的一封关于教工餐厅的信经网络传出,得到校方回应后,近日谢灵又陷入“学术不端”的迷局。

        今年5月,网友青润发现谢灵的博士论文《软件企业绩效评价实地研究》的案例疑似抄袭其2008年的博客内容。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问及谢灵此事,她表示,记录这个访谈是为了了解技术人员对哪些绩效指标感兴趣,从而获得相关词汇,在后期计算词频,与其中的软件专业术语和技术无关。案例是做实地研究时的项目公司的技术人员提供的,而且当时并不知道企业提供的资料从何而来。

        7月14日,澎湃新闻记者联系了当年进行此次访谈并给谢灵提供资料的质检主任陈赓,但他对资料来源不愿多做评述。他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多年前确与谢灵因为此项目有过接触。当时企业邀请谢灵提供绩效评价方案,由于时间过去太久,他依稀记得部分内容——访谈提到公司内部员工建立“共享知识库”,由员工向库内提供文件和编程代码等,并鼓励员工进行阅读、使用。

        此前一位管理会计学教授向澎湃新闻记者称,该案例并非论文的主体,而且使用的是加拿大西安大略毅伟商学院的案例写作模式,只要公司信息真实并得到其授权即可发布。

        究竟青润依据什么认为谢灵的博士论文存在抄袭?澎湃新闻记者(www.thepaper.cn)就此采访了他。在他看来,谢灵2012年博士论文中案例使用了2006年软件企业就已弃用的说法CMM(组织成熟度测评),以此断定该案例造假。

        

        澎湃新闻:能否告知一下你的个人身份信息?

        青润:“青润”这个名字我已经用二十多年了,从1999年开始上网就用这个名字,是网名也是笔名,我写的书也是用这个直接署名的。户口本上的名字叫白慧冬,沈阳工业大学本科毕业,目前在灵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        

        澎湃新闻:那你的研究领域就是像你这本书所写的《软件工程之全程建模实现》?

        青润:我的研究方向属于软件工程领域范畴,主要包括基于模型化的软件开发方法与过程方法论、软件开发心理学、人性化软件开发管理、软件度量技术——用于绩效管理等方向,那本书只是软件开发方法和过程方法方向的一个模型化方法的成型版本。        

        澎湃新闻:你是什么时候发现文章被人抄袭?怎么发现的?

        青润:大概在今年5月份,一个学生突然找到我,问我是不是厦门某企业的高管。我说我不是,这个对话就这样衍生起来了。但是当时发现之后,我并没有去做任何的动作,我总觉得这样做完了对我没有任何的意义,而且可能会对我带来很大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一直到7月9日,大概晚上8点钟左右,我还在公司加班,打开微博突然间发现有人@了我一下,我就点开看了一下,发现这个抄袭的人就是举报厦大校长的人。我才知道,所有的新闻都有可能在你身边发生。

        澎湃新闻:最近流传的抄袭你的那篇博士论文,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吗?作者名字你清楚吗?

        青润:论文标题挺长的,我没记下来。是厦门大学的教授,叫谢灵,2012年她的博士论文发布。        

        澎湃新闻:能否清楚透露一下你的博客发表的时间以及发现被抄袭的时间节点?

        青润:我那篇被抄袭的博客是2004年产生的对话,2008年是我发表的时间,2014年5月18日是我发现被抄袭的时间,而那位(谢灵)的学位论文是2012年完成的。        

        澎湃新闻:为什么那个网友会误以为你是厦门某公司的管理层?你的就业经历里面有厦门的经历吗?

        青润:她的论文里面写的是她采访了厦门某大型物流集团的部主任,所以那个学生才会误以为我就是那个集团的,因为他即将入职的就是这个集团。我从来没有在厦门工作过。另外,这位女博士也不在我们讨论这个话题的群组里,里面的13个人,每一个人我都见过,也都认识,我们这批人也没有一个是福建人,也没有人在厦门工作。        

        澎湃新闻:当他告诉你这件事后,你自己对比两篇文章了吗?

        青润:这个我在微博上已经写了。可以这样说,百分之百是抄袭。我现在在一个字一个字地对。

        除了改动少量字,比如说我说“因为工程原因”,她就改成了“因为开发时间紧”。除了这样的字的修改之外,其他的没有任何改动。像对“人件集”的评价,那是我的评价,别人如果说出来,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一个字都没有改过,这实在是太少见了。比如说后面对于文档库的定义,那也是我那篇博客文字里写的评价,别人怎么可能一个字不带错的就和我这个一模一样呢,这在情理上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说得通的。        

        澎湃新闻:除此之外,你还根据什么说她论文的这部分内容是抄袭的?

        青润:她的博士学位读了8年,基本上是从2004年开始,到2012年才毕业,她本人也提到“五六年前”的材料,那就是最早也不过2007年。我那篇文章是2004年写的,2004年我们讨论的东西,08年做的发布。

        为什么说她是抄袭,不可能是别的软件公司给她的?这是因为在2006年前后,我那里面有一个名词,她根本没看懂。“CMM”这个名词,在2006年前后,“CMM”已经变成了“CMMI”,所有的软件公司用的词都会用“CMMI”,或者这样说吧,基本上2005年以后都变成这个了(“CMMI”),就没有人再用“CMM”来做谈话了,所以说她这个抄袭是铁证,这是其中(证据的)之一。

        这个词就注定了她这是从我这取的,而不是从其他渠道取的,任何一个软件公司在2005年以后所讲到这个词汇的时候,绝对都会说“CMMI”或者“CMMI3”,绝对不会有人说“CMM”,因为国内的企业追求的是新,追的是名词,他们不可能拿一个过时的名词来给自己套上所谓虚假的光环。

        如果她真的是从那些企业里取的,只要她是2006年以后取的,包括2006年在内,基本上在2005年不可能,她2004年才在读博士,2005年怎么可能就开始采集到这些数据,而且是96家企业,其中这样的数据她是不可能来自己采集的。也就是说2006年以后的话,企业如果给她数据,绝对会说“CMMI”,绝对不会说“CMM”,这一点就已经注定了,不管是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是这样的。(注:CMM意为组织成熟度测评,CMMI意味多种组织成熟度测评。)        

        澎湃新闻:那会不会存在有的公司或者比较小的公司更新没有那么快,依然沿用“CMM”?

        青润:不可能,完全不可能,而且她提到那是厦门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所以说更不可能了。        

        澎湃新闻:她有没有可能是把那部分只是作为案例,并未将它当成结论?

        青润:不管是哪一种,她篡改了我的身份,这是非常明确的事情。如果她没有篡改我的身份,直接写说是从哪里来的,就不存在现在这件事了。引用的话在后面标明,这是没有关系的,可问题是她篡改了我的身份。

        反过来说,我就怀疑她那8家企业的访谈,是否是真的?唯一曝光的数据都是假的,那另外7个还可能存在吗?她的博士论文里面写着:她调研了96家企业,最大的5家是超过300人的企业,最大的5家全都用了平衡计分卡,而实际上,在我这16年经历的软件企业里,没有一家公司用平衡计分卡来做自己的绩效度量,我不相信厦门的企业能高到这种程度。

        另外一个就是,据说5家全部都用了,那好,既然5家全部都用了,她下面还有一个调查问卷里面,这96家企业的技术人员各有多少,她并没有把这些数据列到上面。在评估一家软件企业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它的软件技术人员有多少,而不是它的市场人员或行政人员有多少。        

        澎湃新闻:这个软件企业评估标准是什么?为什么以它作为评估?

        青润:企业评估以300人为限,企业超过300人就是大型企业,但是对于软件企业来说,绝对不可能以这个作为评估。但至少说明,她并没有从这些软件企业里面来实际获取过数据。如果她想把这件事PK下去,那她就把这个东西发布出来,有多少家企业,每家企业到底有多少人,她不需要发布公司名字,只需要发布数据就够了,另外,这些数据的来源是什么?

        那个质管部主任给她的录音,录音也请发布出来,录音的前面把名字隐去就可以了,其实这已经是完全公开的东西了,因为在她的论文里面也提到了这家公司的名字。她调查的96份问卷,我谨慎地怀疑它根本不存在,也就是说她甚至很有可能她的整篇文章,实际上就是造假出来的,这是一篇学位论文,不是别的,是决定她的博士学位是否存在的论文。

        但其实只需要一点,就可以击破她的说法,为什么她是说“CMM”,而不是说“CMMI”,中国的软件企业不可能在2006年以后还在说“CMM”这个词。        

        澎湃新闻:你说你这16年来所经历的公司没有一家公司利用平衡计分卡来做绩效度量,你这16年大概经历了多少企业?

        青润:这是16年里包括我提供过咨询的企业,至少有七八十家吧,因为我做独立咨询师,给一些企业提供过咨询服务,小的小到几个人到十几个人的公司,大到几千人的软件公司我都经历过,小到民营企业,大到国企,他们所提供的软件项目,以及相关软件项目的绩效考核方式,都没有平衡计分卡的痕迹出现过,比如说南京联创,曾经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曾经是电信行业内的巨头企业,他们也没有用到这个。        

        澎湃新闻:她整篇文章包括后面的备注里没有提到你和你的作品吗?

        青润:对,没有提到我和我的作品,也就因为这个它才失去了它的根本,任何学术论文的发表,必须尊重原创。你可以看到她那篇论文在首页有一个原创性声明,那个声明就写的很清楚,后面我在自己即将要写完的申明里面对她那个声明直接做了截图展示,也就是,这样一个声明是所有博士和硕士论文都必须遵守的,甚至是你发表学术论文都应该遵守的一个规则,你引用了任何人的原创性内容,你都应该声明是从哪里引用的,而不是直接挂上自己的名字的就出来了。        

        澎湃新闻:你现在准备追究吗?

        青润:我已经和公司的企划部门做了沟通,公司决定支持我做知识产权相关的维权行动,这样的话我才能抽出时间做一些相关的事情。我现在还没有想明白如何做,基本上是委托别人代理去进行维权行动,期望促使政府能够对网络上发表的创作进行保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