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习近平在拉美:中拉关系如何更上一层楼?

澎湃新闻记者 黄翱
2014-07-17 22:4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巴西利亚,开始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  新华社 图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巴西利亚举行的金砖国家同南美国家领导人对话会。  新华社 图 

        结束金砖峰会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踏上访问拉美国家的旅程。

        2014年7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巴西利亚,开始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接下来,他还将先后访问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这是习近平一年多时间里第二次访问拉美国家。去年5月底至6月初,他曾先后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

        自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在13个月的时间内再次访问同一片大陆,凸显出拉美国家在中国外交序列中的重要地位。

中、巴、秘将共建两洋铁路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晚上8时40分许,习近平乘坐的专机抵达巴西利亚空军基地,巴西外交部高级官员到机场迎接。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巴建交40周年,两国关系成果丰硕,双方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我期待着同巴西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广泛交流,聚焦共同发展,促进务实合作,推动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加速向前发展。近平强调,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拉关系。中方倡议举行中拉领导人会晤,目的是提高中拉关系水平,推进双方整体合作,共同推动中拉关系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16日,习近平还会见了秘鲁总统乌马拉。在会见中,习近平强调,中方重视同包括秘鲁、巴西在内的拉美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互利合作。今天,我们三国将就开展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合作共同发表声明。建议三国组成工作组,开展包括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在内的整体合作。中方愿就此与秘鲁、巴西方面保持沟通。

将成立中拉合作论坛

        今日,习近平将出席中拉领导人会晤。据悉,中拉领导人会晤期间将成立中拉合作论坛,并在年底举行首届部长级会议。一旦成立,这一论坛将像中非合作论坛一样,成为中拉合作的重要机制。

        《人民日报》刊文认为,中拉领导人会晤意味着中拉关系正在突破过去以经济关系为主的局限,开始注重发展政治关系,提高中拉关系水平,推进双方整体合作。习近平这次行程囊括了中国在南美洲四个“战略伙伴”中的三个:委内瑞拉、巴西和阿根廷。另一个战略伙伴是秘鲁。而古巴更是中国在政治上的“老朋友”。古巴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表示,建交54年来,中古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两国已成为“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

        在经济上,拉美这个拥有5.89亿消费人群的地区将继续为中国商品出口提供巨大市场,中国也将为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和资金。但作为全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集中地点区域,其与中国未来在政治及战略上如何合作更加值得关注。

        2004年11月,到巴西访问的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巴西国会演讲时表示,双方应采取积极行动,争取双边贸易额在现在的基础上到2010年再翻一番半,突破1000亿美元。十年间,中拉贸易快速增长,据拉美及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13年中拉贸易额已超过了2500亿美元。到2016年,中国有望取代欧盟成为拉美地区第二大出口市场。

        目前,拉美共有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三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自贸协定,而哥伦比亚正同中国就自贸协定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4月在北京发布的《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3-2014)》显示,2013年中拉经贸合作硕果累累,中国继续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从2011年至2013年底,中国在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年均直接投资均超过100亿美元。

        而中国在拉美投资领域也越来越广阔,不再局限于自然资源开采,投资重点正在向汽车制造、高科技创新等领域转移。与此同时,中国在拉美投资的开放性也越来越强,投资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美国忧中国力量渗入“后花园”

        拉丁美洲与美国在同一个半球中,由于其与美国长期建立的密切政治经济联系,在历史上一向被认为是美国的“后花园”。但当前,在美国将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中东乱局又牵扯美国大量外交资源的背景下,中国在拉丁美洲迅速崛起的影响力似乎令美国不安。

        美国《萨克拉门托蜜蜂报》近日便撰文称,一些美国学者对中国在拉美影响增大而美国忽视拉美感到焦虑。美国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罗伯特·达利说,美国决策者对所谓中国在非洲、拉美、南亚遭遇反弹,被批为“新殖民主义”的说法过于心安理得,中国正在调整投资和援助政策,在外交方面超过美国。然而,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挑拨称,拉美国家对中国有不少问题要提,包括中国企业的劳工和环保作为、拉美国家希望从单纯大宗商品出口国发展成先进制造基地等。不过,在自身经济增长放缓情况下,“没人希望打断中国的借贷水龙头”。

        “如何从中国外交的全球布局中理解习近平访问的意义?中美会在拉美地区展开地缘政治的零和竞争吗?”美国内华达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蒲晓宇在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上说,中国与拉美国家强化交流,是基于中国独立自主的判断和保护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并非针对美国。中国与拉美国家有长期友好交往的传统。

拉美之行背后的新型国际格局构建

        实际上,习近平此次拉美之行背后,是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力图构建全新政治格局的努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美国正力图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时,中国则将战略目光“转向”全球。

        担任国家主席两年来,习近平先后进行了5次出访,足迹遍布俄罗斯、非洲、美洲、中亚、东南亚、欧洲。今年5月,中国首次承办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在这个会员国超过20个,人口数量超过全球人口总数的一半的庞大峰会中,完成了漂亮的“主场外交”。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带一路”、“民运共同体”、“亚洲新安全观”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与实施可以看出,中国正不断创造为全球提供来自中国的公共产品。

        所有的一切似乎拥有共同的目的:改变旧有的国际体系,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公平,能与现阶段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相匹配的新兴国际关系格局。

        此次金砖国家峰会通过的《福塔莱萨宣言》便明确指出,基于以往国际力量格局形成的全球治理架构逐渐失去其合法性与有效性,导致过渡性、临时性安排日益盛行,严重侵蚀多边主义。金砖国家是对现行机制进行渐进式变革的重要力量,有助于实现更具代表性和更公平的全球治理、促进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增长,建设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

        此前,习近平在接受拉美国家媒体采访时也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中国坚决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我们主张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应该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主要是在战后美国‘霸权模式’下建立起来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毅在上周二刊登于《瞭望》新闻周刊上的文章中明确表示,“美主导的治理体系及制度暴露出种种弊端:治理领域严重失衡,缺乏公正性、公平性和代表性。这些弊端导致全球治理体系失灵,国际规则体系不能有效管理全球事务,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致使全球问题不断产生和积累,出现世界秩序失调的状态。”

        或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对破局的谋求被赋予了应有之义。

        6月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便明确指出,“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也肯定是不能成功的。我们应该共同推动国际关系合理化。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体现各方关切和诉求,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此次习近平的拉美之行,无疑会让中拉关系“更上一层楼”。在其背后,则是呼之欲出的新型国际体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