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要分离:《经济学人》写给苏格兰的三封情书

《经济学人》
2014-09-04 12:38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大不列颠王国这个存在了307年,一度统治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余威犹存的国家目前正处于分裂的边缘:苏格兰人将于9月18日就独立问题进行公投。7月12日,已有171年历史的英国自由主义报纸《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连发数篇长文,为苏格兰写了几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书”,从苏格兰民族主义的形成、苏格兰独立后的利与弊和独立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等方面,劝诫苏格兰“不要这样离开我们”。

来自《经济学人》的情书。

 “怎么了?你听我解释”

        《苏格兰民族问题:事态何以至此?》(Scottish nationalism: How did it come to this?)讲述了历史遗留问题、北海油田和心不在焉的政客们如何将不列颠联合王国推入险境。

        据民意调查显示,要求统一的声音以59:41的优势压倒支持独立的声音,但《经济学人》认为,此数字很可能低估了支持独立的人数。一方面不同民意调查组织的数据大相径庭,另一方面,近期英国大选的最高投票率将影响数据走向,而且没有参与民意调查的许多苏格兰人都集中在贫困地区,他们最终很有可能投支持票。

        目前,以苏格兰国民党为主导的革命运动已经初见成效,分裂分子们每月上门游说四百多个家庭,大街小巷都被要求独立的标语占领了。而与之相比,来自工党、自由民主党和保守党的跨党派倡议以及促进统一的努力却显得懒散无力。原因有三:工党在苏格兰59个议会席位占有41个,它更希望脱离跨党派运动孤身奋战;而且主张统一的政客们总是含糊其辞,论点难有说服力;他们始终集中火力驳斥分裂分子给出的承诺,却并不能向苏格兰人提供一个更光明的未来。因此,虽然统一派在民意调查中有微弱优势,两派的力量悬殊仍然使英国的统一处于险境。

        英国当前所面临的分裂危险来源于多种历史遗留问题。1912年时,自由党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公布了他“地方自治”的梦想,这带来了随后的权力下放,并为现代苏格兰民族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温床。苏格兰的仇英情绪可以追溯到1320年兴起的苏格兰民族主义,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大众开始重新反思18、19世纪时英国人残酷对待苏格兰高地人的历史,这种情绪再次甚嚣尘上。

        另一方面,在苏格兰遭受去工业化的痛苦、钢铁厂和船厂纷纷倒闭的过程中,激进的工会和煽动者们发起了一场拯救苏格兰工业的斗争,苏格兰的政治因此而左倾。这种左倾思想逐渐融合进苏格兰的身份认同当中,民族主义者声称苏格兰是不同于英国的,因为它更倾向于左翼,只有独立才能带来苏格兰人想要的社会民主。该理论由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和汤姆·奈仁(Tom Nairn)等民族主义理论家提出,盛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学人》认为,它没有考虑到事实上早已重塑了英国社会的频繁移民和文化解放等因素,其能持久只是因为对于民族主义者来说,它很方便而已。

        除了苏格兰民族主义浪潮的发展,另三个本地因素也给苏格兰独立的走向火上浇油。第一就是保守党在苏格兰的式微。在撒切尔夫人重创了苏格兰的重工业、征收人头税以后,在苏格兰人心中,保守党就成了英格兰的代名词。2010年大选时,保守党在苏格兰只剩下了一个席位。第二个因素则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海发现的大片油田,这为民族主义者的苏格兰独立后会更好的论断提供了依据。而权力下放则是第三个推动因素,它给了苏格兰国民党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工党因重要领导人相继早逝已成为弱党,而有着亚历克斯·萨尔蒙德和尼古拉·斯特金这两位强有力的领导者的苏格兰国民党自然会在2011年的苏格兰选举中胜出。

        独立派声称苏格兰独立后会更加民主、平等和富裕,对此两边的声音争论不休。而对于占了一半的处于摇摆状态的选民来说,经济论点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苏格兰国民党把巨大的赌注押在北海油田上,萨尔蒙德预估石油税收将达到每年70亿英镑。但统一派只是一再地驳斥独立派的论点,却尚未敲定一个正面的力论点。实际上,不满于现状的不仅仅是苏格兰人,他们只不过是唯一因此而考虑成立一个新国家的英国人而已。

 “分手对谁都没有好处”

        在题为《不要这样离开我们》(Don’t leave us this way)的社论中,《经济学人》称,“作为亚当·斯密和大卫·休谟创始的苏格兰自由主义的产物,本报希望苏格兰人会做出留下来的决定。因为‘分手’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两边的人民都无疑要付出巨大代价,且这种代价远远超过了那虚无缥缈的可能得到的利益;另一方面,‘分手’也真的会失去太多东西”。

        苏格兰民族主义者认为,独立后的苏格兰将会更加繁荣民主。他们声称苏格兰独立以后,每个苏格兰人每年平均能多挣1000英镑。然而,该社论指出这个数字有点不靠谱,是根据对苏格兰的油价、债务、人口和生产力“不切实际的设想”得出的。而英国政府估计,要是苏格兰留在英国,每个苏格兰人每年平均能多挣1400英镑。这个数字倒是有理有据,苏格兰人口老龄化严重,跟年富力强的不列颠其他地方比起来,生产力要低11%。因此,比起一般英国人,政府每年要多花1200英镑在每个苏格兰人身上。即使苏格兰能用北海石油再撑两年,油也是迟早会有用完的一天的。而且独立后的苏格兰还将必须一次性为建立军队、福利制度和货币体系等买单,这笔代价苏格兰是否能够支付?

        不过,独立后的苏格兰将会更民主,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近期,民族主义抗议者穿着熊猫服提醒保守党首相戴维·卡梅伦:苏格兰保守党议员的数量甚至比爱丁堡公园里熊猫的数量还少。在托尼·布莱尔权力下放的政策和现金的刺激下,苏格兰和英国的社会政策已经渐行渐远了。但该社论指出,健康的民主制度是很灵活的,足以应对地区分歧,这些分歧中有很多都发生在苏格兰以外的地方。而且就权力而言,英国的政治制度并没有亏待苏格兰:前两任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和戈登·布朗,都出生在北部边境,而且爱丁堡已经有了一套独立的法律体系,它的议会的权力范围涵盖了广泛的政策领域。

民族主义抗议者穿着熊猫服提醒:苏格兰保守党议员的数量甚至比爱丁堡公园里熊猫的数量还少。

        在《经济学人》看来,联合王国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统一”这一理念:不同历史背景的人和个体能够和平共处,这种多元性能完善其文化,经济和政治制度。而且如果英国分裂了,受挫的将不仅仅是英国人的自尊,还将减弱英国作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组织以及国际舞台上的发声和影响力,世界也会蒙受损失。

        该社论也补充说,虽然应尽力维持统一,但改变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英国不再像现在这样中央集权化,它所一贯宣扬的追求自由的政治理念也许会更可信。卡梅隆应该下放更多的权力到英国各个城市和地区,而非想方设法地用钱收买苏格兰人民的选票。‘分手’这条路绝不会带来幸福,只有包容差异才能共同进步,统一将教会中央政府不要攥着权力不放,国家也才能变得更包容、多元和开放。

 “分手了就不要来找我”

        《独处代价高》(A costly solitude)一文指出,独立后的苏格兰将是一个前景惨淡的富国——苏格兰独立之初将会成为一个富国, 因为2012年时它在英国的人均产出量仅次于伦敦和东南部。但是麻烦也会很快出现,因为苏格兰长期的经济前景堪忧:它将是一个会很快变穷的富国。

        最严峻的是人口问题。根据财政研究所最近的研究报告,在接下来的50年里苏格兰的劳动力将缩减,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将上升。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苏格兰的人口还面临着健康问题。2014年时,国家统计局对英国404个政府区域的人口平均寿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倒数十名里苏格兰占了八个。人口的衰老和健康问题还将大大增加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支出,这将使已经挥霍无度的公共部门喘不过气,苏格兰首席大臣亚历克斯·萨尔蒙德提出的将石油收入存入挪威主权基金的计划也会受到威胁。

        除去石油,苏格兰公共部门在2012 -13年的赤字高达一千四百万英镑,占了GDP的11%,这个财政缺口比危机缠身的希腊和爱尔兰还要大。再加上苏格兰国民党计划每年增加3%的公共支出,这意味着即使苏格兰统治者花光所有石油收入,财政上的窟窿也会不断扩大。苏格兰一直把石油当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实际上,由于频繁出现的计划外的停产,石油产出量已经呈下降趋势。而且当石油耗尽时,苏格兰还将付出一笔巨额的设备清理费。据英国石油天然气协会估算,清除所有输油管道、钻井平台等设备目前需要四千万英镑,而该数字还在持续上升。

        由此可见,除了石油以外,独立后的英格兰也必须依赖于其他工业。在苏格兰的出口产品中,利润较高的有威士忌酒、银行、保险和商业服务。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以及热衷于奢侈品消费的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这些产品的出口前景十分诱人。但这也只是个暂时的缓和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杜伦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由于出口疲软、缺乏有创新能力的公司以及技术研发投资不足,苏格兰的生产力比英国其他地区要低11%,这将造成苏格兰向英国其他地区巨大的贸易逆差。

        虽然苏格兰国民党为苏格兰独立描绘了一幅石油解决所有问题、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美好蓝图,但事实是,在双预算和经常账户赤字的情况下,苏格兰独立后甚至要面临比英国还要严峻的挑战。再加上在一个危险的人口前景和民族主义政党过度消费的意图,苏格兰的经济前景将格外黯淡。

        (朱文倩编译自《经济学人》7月12日刊。)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