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大国战略新支点

2014-07-18 19:31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航班在乌克兰上空被俄制导弹击落的那一刻起,欧洲地缘政治的杠杆支点再次清晰起来。

        局势看上去相当眼熟,毕竟冷战还没有从人们记忆中消失。当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各自占据杠杆一头时,支点则不断移动。扮演支点角色的,先是德国,后来是越南,1980年代是阿富汗,随后移往东欧。

        冷战结束后,一个单极世界浮现出来。尽管和平并没有稳固的保障,地区冲突仍不绝于耳,但两大阵营全球对峙的杠杆效应消失了,随之消失的是其战略支点。最明显的例子是1990年代的巴尔干战争。巴尔干半岛的民族问题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这里民族冲突在苏联解体后再次爆发时,北约介入,随后主导了这一地区的国家重组。当时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这一进程。

        市场的胜利似乎是世界性的。中国和俄罗斯开始寻求加入WTO。当贸易把各大国更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世界战争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乐观主义重新回到了国际关系领域。

        但仅仅过去了十几年时间,乐观情绪已经不复存在。三个重要事件:911事件、中国崛起以及俄罗斯重塑影响的努力,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局势。新的杠杆板效应日渐成形,只是其支点尚未明确。在MH17航班被击落之前,中东、南海和乌克兰都有可能扮演类似角色。MH17被击落之后,乌克兰成为大国战略支点的可能性急剧上升。

        目前的乌克兰局势是苏联解体和北约东扩的长期后果。但经历后冷战初期的退却之后,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变得越来越强硬。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增加了克里姆林宫的自信。当杠杆的支点进一步向俄罗斯方向移动的时候,普京做出了迄今最强硬的抵抗:乌克兰在混乱中一分为二,东部落入分离势力之手,克里米亚干脆并入了俄国版图。

        美国对乌克兰局势的反应摇摆不定,反映了一个事实:尽管仍然是单极世界,但美国的优势正在缩小。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留给美国大量财政赤字和一个动荡的中东,美国国内经济受困于金融危机。克里米亚事件本来可能是一个转折点,但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甚至没有得到欧洲盟友的有力支持。

        新的转折点已经出现。MH17被击落可能导致一系列变化。首先,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进程将提速;其次,欧洲和北约将全力支持乌克兰平定东部的乱局,稳定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边界线;第三,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进一步升级;最后,北约国家达成一致,联手遏制俄罗斯。

        这些可能的变化将在短期内将强化中俄关系。中国作为俄罗斯能源出口市场的重要性增加,中国将以此换取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支持。长期而言,如果北约与俄罗斯的对抗进一步升级,中国与美国的战略冲突将可能退居次要地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