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代艺术家爱画曼德拉,上海的那幅有30米长

澎湃新闻记者 徐佳和
2014-07-24 10:2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刚刚过去的7月18日是曼德拉的生日,今年的这一天,高3.3米、长30米的巨幅油画作品《曼德拉》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正式向公众亮相。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曼德拉已成为当代艺术家倾心的主题。

图为长卷《曼德拉》

        7月18日是曼德拉的生日,这一天是联合国唯一以个人姓名定下的纪念日——曼德拉国际日。也正是在今年的这一天,3.3米高30米长的巨幅油画作品《曼德拉》在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展出。

        社会抗争运动,天然地成为当代艺术关注的主题,以曼德拉为题材的创作正是这类当代艺术的关注点所在。1984年就有无名艺术家创作了呼吁释放曼德拉的宣传画。画面上,在铁窗后面的曼德拉形象坚毅,铁柱的上端演变为正在点燃的祈祷蜡烛。1988年曼德拉70岁生日时,一幅宣传画上写着“纳尔逊·曼德拉生日快乐”、“人民的领导”和“自由,70岁”的口号,画面上的曼德拉双眼被黑布蒙上,以“封眼”的形象表达对长期囚禁的抗议。2010年7月,南非艺术家达马素创作的《解剖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展出。该画描绘曼德拉死后在手术台上被解剖,一群南非著名政治人物在旁围观。作品其实是模仿了伦勃朗的名作《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但该“仿作”引起了南非国民的愤怒,作者不得不出来解释 “只是展示他和我们一样,都是常人。”2012年8月,为纪念曼德拉入狱50周年,由艺术家Marco Cianfanelli创作的曼德拉雕像在南非德班揭幕,50根10米高的钢柱以体面的变化构成曼德拉头像。这些钢柱指代监狱铁窗,但又仿佛正义的光束。

图为50根钢柱组成的曼德拉纪念雕像

        长卷《曼德拉》的作者李斌旅居美国已久,去国之前曾经画过《张志新》。1990年之夏,李斌到纽约第一年,在电视新闻中见到了刚出牢狱的曼德拉,曼哈顿铺天盖地滿是狂泻如潮的彩色纸条,这位黑人领袖在纽约受到了狂欢式的迎送。从那时起,曼德拉的名字在李斌的心中由一个名字变成了一个具体的人物。2012年12月,受一个藏家朋友之邀,李斌要创作曼德拉肖像赠送给南非政府。2012年初,李斌便赴南非约翰内斯堡,与曼德拉孙子曼拉·曼德拉数次会晤,与南非反种族隔离博物馆磋商。

        《曼德拉》从2013年春节开始创作,画了曼德拉的一生,从左面曼德拉1918年出生的那刻起。环绕着主人公的人物不计其数。

图为《曼德拉》局部“囚徒”

图为《曼德拉》局部“和平缔造者”


        画面中的历史场景都曾经真实存在过,现实中却并无影像可循,画面上数以千记的人物都是艺术家在南非“采风”之后的重新组合与虚构再创造,但都有来历,卡扎菲、卡斯特罗、布什、撒切尔夫人、戈尔巴乔夫、李光耀父子、昂山素季等各国各地区首脑,也有狱警狱友等曼德拉身边的普通人。曼德拉的人格魅力使左中右各派都为之钦佩,他以柔软的身段“非暴力的”方式感化南非国内的各股势力。

  格里高等三位长期看守曼德拉的狱警经常侮辱曼德拉,用铁锹殴打他,故意往他的饭菜里洒汗水……但是有一天他们竟然收到了曼德拉亲自签署的总统就职典礼的邀请函。典礼上,曼德拉起身说:“能够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我深感荣幸。可更让我高兴的是,当年陪伴我在罗本岛度过艰难岁月的三位狱警也来到了现场。” 随即,他逐一跟他们拥抱:“我年轻时性子暴躁,在狱中,正是在他们帮助下,我才学会了控制情绪。”

        2013年12月6日,李斌的画作进程过半,曼德拉溘然长逝,但这他的生命光谱被留在了画布上。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