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市公司左手融资右手理财,千亿资金“不务正业”赚外快

澎湃讯
2014-07-23 15:02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上半年已有242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购买金额近1200亿元。 CFP 资料

        在经济增速放缓和整体流动性偏紧的市场环境下,A股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现象渐趋严重。

        新华社7月23日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上半年已有242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购买金额近1200亿元。而2012年这一资金量仅为百亿元,2013年全年也不过逾150家上市公司购买千亿元理财产品。

        赣粤高速6月底就使用3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购买了农业银行一款理财产品,而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曾于1月份、3月份、4月份、5月份和6月份10次购买理财产品,购买金额达23亿元。

        南山铝业7月4日披露的二季度使用募集资金情况也显示,拟在原不超过25亿元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额度的基础上,追加5.5亿元额度投资相关理财产品,这也意味着该公司理财金额已超过30亿元。

        赣粤高速、南山铝业的手笔之大令人吃惊,但这也仅是上市公司巨额理财的冰山一角。

        招商轮船、兖州煤业、华北高速、大康牧业、中粮屯河等公司都斥资数十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在这些投资产品中,多为一年期不到的短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6%不等。

        新上市公司用募集资金理财的公司也比比皆是。据报道,今年1月上市的48家次新股中,有7家公司披露以募投资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公告,其中总部在广州的天赐材料短短半年间已投资16笔。

        今年1月上市的贵人鸟募集资金净额8.82亿元,4月份就拿出其中不超过4亿元购买了短期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净额14.13亿元的纽威股份,4月已拿出6.34亿元购买保本理财产品。

        新华社报道提醒,左手贷款、右手理财的现象也逐渐出现。从近期的趋势看,参与理财的上市公司从过去的中小板、创业板逐渐向大型企业转移。在贷款资金“趋紧、趋贵”的预期下,部分具有贷款优势的大型企业开始囤钱理财。

        报道援引浦发银行贸易融资部相关人士的话表示,目前国内企业普遍担心资金供给不足,哪怕资质非常好的企业,也希望能从银行提前借贷。但囤钱后,企业又暂时不需要资金,因此还是停留在银行内部购买理财产品。

        报道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不务正业”,借口实现跨界“多元化”,将大量资金用于金融理财、炒股、投资非主业项目,其实就是企业没有寻找到转型的方向和突破口,如此,可能掩盖了企业业绩下滑的不良现象,实属本末倒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