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耀杰:老友胡适与陈独秀的政见分歧

澎湃记者 张茹
2014-07-24 11:11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演讲人: 张耀杰(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史学者、传记作家)

        主题: 《新青年》同人的内部歧义

        时间: 2014年7月21日

        地点: 季风书园•上海图书馆店

        主办: 新星出版社、季风书园

        【编者按】

        陈独秀与胡适,是20世纪新文化运动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个人。作为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指导者,两人的风格刚柔并济,相得益彰。他们两人曾与钱玄同、刘半农等六人轮值编辑同人刊物《新青年》,推动了新文化的转型,建构了新文学的传统。但随着《新青年》同人的内部分化,陈独秀开始直接介入政治活动并且把《新青年》回迁上海,结束了这份同人刊物的短暂辉煌。

        这两个被称为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双子星座的人,尽管一直保持着私人的友情,但是在政治、思想上的见解一直都是分歧不断的。

        张耀杰在讲座中谈及了陈独秀与胡适从志同道合到分道扬镳的原因,并在两人的比照对撞中反思“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与路径选择。

《新青年》同人的内部歧义讲座上,作者张耀杰老师做了精彩分享。新浪微博@calvin水 图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讲话内容的摘录:

        1917年2月,《新青年》二卷六号登了几封信,其中钱玄同的信最有名,他提出两个概念,“惟选学妖孽,桐城谬种,见此又不知若何咒骂。”

        胡适发表文章《文学刍议》,提倡白话文,提倡得很精辟,很好。但是钱玄同认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这些人看到这种主张,一定要骂我们的,但是他们越骂我,我越有价值。问题是, “选学妖孽,桐城谬种”这句话本身就是钱玄同在骂人,而人家怎么骂,还没有出来呢。这就是《新青年》的文明境界,自己在骂人,反倒说我想这些坏人肯定要骂我的。都是中国人,为什么人家就妖孽,为什么就是谬种?

        有人说《新青年》是民主科学的,你看这些文字哪里民主了?哪里科学了?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民主,什么叫科学。假定别人要骂我们,所以我们先骂别人——这种思维定式刚好和陈独秀的脾气投合了。陈独秀马上就回信:“以先生之声韵训诂学大家,而提倡通俗的新文学,何忧全国不景从也。可为文学界浮一大白。”

        但是有个人在反省,这个人叫胡适。胡适当时在美国留学,他1917年4月9号收到陈独秀的信,他就写了一封信,谈到了钱玄同的信:“吾辈已张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他意思是说,钱玄同提出我们这些人一旦打出了文学革命,白话文的旗帜,就不能退了,但是我们不能以为我们完全正确就不让人家批评了。实际胡适还是在批评钱玄同骂人家。我们主张一个东西,我们自信可以,但是不能不让人家批评纠正,这是胡适从西方学来的民主意识。

        陈独秀收到这个信,又登到《新青年》杂志上,写了一封公开的回信,把胡适的观点推翻了。他说改良文学,提倡白话文这个事情,我们中国已经反对者和赞成者各居其半。我认为,容纳异议是可以的,但是就改良中国文学,提倡白话文这个事情,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原文是,“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这是陈独秀的观点。

        大家看看,这段话本身就是文言文,他却说白话文是正确的,不能再讨论的。怎么会有这种事情?你自己还没有写白话文,怎么就正确了,怎么不让别人讨论了,这是很荒唐的一种事情。

        从程序正义来说,白话文、文言文都是中国社会几千年的非物质遗产,是属于公共领域的。公共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讨论,没讨论就说正确,不让讨论,这种态度本身就是反民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嗜好,即使100个人里有99个人说白话文好,白话文是正确的,也不能说另一个说“我就喜欢用文言文”的人不对。

        胡适的来信和陈独秀的回信都用的是文言文。用白话文写文章,他们自己还没有开始尝试,只有胡适前面写了一些白话诗。然后陈独秀就说白话文是绝对正确的,就不让别人讨论。这相当于自己在吃肉,告诉别人,谁都不准吃肉,吃肉这个东西不好,吃肉害死人。这个道理是不成立的。白话文好不好,要经过大家的讨论、磨合、试验,才能推广开。这种动不动以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不让讨论的态度,本身是反人权、反民主、反科学、反文明的。我们看一个人,千万不要以为他打出来的是什么旗号,要看他到底怎么认识这个民主、科学的,他自己做到没有,没有做到就是假的。这就是陈独秀,陈独秀当年思想根本不懂什么叫科学、民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