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志丹足协:习近平亲自“点赞”过的草根社团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发自陕西志丹
2014-07-28 16:35
来源:澎湃新闻
中南海 >
字号

        【编者按】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的这句诗在其后数百年间反复为政界人士引用。

        目前,包括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内的中央领导人不定期赴各地考察调研,也是了解“民间疾苦”的一种方式。在考察过程中,中央领导人总会和一些当地民众亲切攀谈,嘘寒问暖。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回访了这些近距离接触过中央领导人的民众,倾听他们没敢或没有对领导人说的话。

        此前,我们分别讲述了河南兰考焦裕禄讲解员、天津河西区私企业主、山东临沭县“老支前”和包头棚户区居民高俊平的故事。今天(7月28日),我们推出系列回访第五篇,讲述的是陕西省志丹县足球协会,与球迷习近平主席的故事。

        

今年3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柏林奥林匹亚体育场足球场,亲切看望在德国训练的来自陕西志丹县的中国少年足球运动员。

        又一届世界杯赛落幕。已经没有多少人还在追问:中国足球离世界有多远。

        回想起12年前,中国男足首次获得世界杯赛入场券,一场未胜、一球未进、一分未得的赛果,粉碎了中国球迷的心。

        那时,段子手还未及调侃天台上的球迷,章鱼保罗和乌贼刘也还不知身处何处。23岁的球迷丁常保,则在心里孕育出一个计划。

        他找到同在志丹县的另外两个球迷——李建勇、姚功辉,取得自己的上司——陕西省志丹县科技局长的支持,在2003年3月雄心勃勃地注册成立了“志丹之窗”足球俱乐部。

        他们的雄心,是要用一百年时间把“志丹之窗”打造成像皇家马德里一样的俱乐部。

        2008年,俱乐部更名为志丹县足球协会,丁常保担任足协主席。他的本职岗位,也从县科技局换到了县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

        直到几个月前,丁常保的生活还不如今日这般忙碌。他一身运动装扮,每天驾驶着自己的长安面包车,东奔西跑。

        现在的丁常保,除了保证足协工作的正常开展,还要负责招呼来志丹采访的记者,受访和参加节目录制,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工作的担子不比心头的担子,“主席没接见时,我们也在做(工作),主席接见后,我们又多了一份责任,不能给主席丢脸。”

        这一改变源于今年3月29日。当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德期间,偕夫人彭丽媛专程去看望了在德参加训练的志丹县少年足球队。

        受到习近平接见的荣耀,为创办仅11年的志丹足协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丁常保带来了新的喜与愁。

德国之旅

志丹县足协主席丁常保。 澎湃新闻 雍凯 图

加油!加油!加油!小队员们在比赛前击掌,为自己打气。 澎湃新闻 雍凯 图
        赴德训练,是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民间外交公益项目“彩虹桥工程”的一部分。启动之初,丁常保将之视如平常的训练活动,并未打算一同前往。

        2013年年底,中国友协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过来,询问丁常保名单是否已经确定。“我说定了。他问,‘咋没有你呢?’我说我不去。他说,‘你有这么大权力吗?’”

        电话中,中国友协的工作人员告诉丁常保,“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要去。”有些严厉的口气,让丁常保意识到这次赴德活动的重要性,但彼时,他并不知道,他们会在德国见到一位特殊的球迷。

        丁常保笑着告诉澎湃新闻,准确地说,他们是在今年3月28日晚,才正式接到习近平将来参观训练的通知。

        不过,就在1个多月前,他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当时,中央电视台已经播出,习近平将于某年某月出访欧洲四国,我一看我们的行程,是有重叠的,心里就有谱了。”

        3月29日上午,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出现在绿茵场边,观看中德两队比赛。一同出现的,还有中国友协会长李小林、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以及活动赞助方的负责人。

        中场休息期间,习近平夫妇同两国小足球队员合影留念。足球队队员金巧巧问习近平喜欢哪支球队,“习主席问我,你问的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我说国内的,他笑着说最喜欢志丹少年足球队。”

        习近平问身边的小队员,为什么能来德国踢球,一名小队员回答道:“我命好。”逗乐全场。

        习近平还对志丹的小队员们提出了殷切希望。“我看好你们,看好你们这一代。我希望将来你们能够成为出色的足球运动员。”习近平说。

理念转变

        为何能受到习近平接见?丁常保常常想起那句“我命好”的回答。

        丁常保觉得,偶然中有着必然,下一句是,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我觉得习主席接见,并不是认为我们搞得有多好,比我们困难的、草根的更多。”丁常保说,“我觉得他看中的是,志丹这个小地方,有一批热爱足球的人,能把这个事情搞起来,而且搞得有声有色,应该值得其他地方去学习。

        此外,志丹足协已用心经营多年,“假如是去年才成立,怎可能被接见?”

        另一方面,丁常保分析,习近平对于志丹的特殊情感,也是他们受到接见的原因之一。

        丁常保回忆,成立之初,足协工作的开展曾十分困难。2003年到2007年,是志丹足协的摸索阶段。

        “那会主要精力在队伍训练上,想把单独的队训练好,就像上海的‘幸运星’模式。”

        然而,事实证明,这条路在志丹走不通。

        彼时的志丹足球队,在省内打比赛,始终赢不了。

        丁常保记得,“2006年那批队员,是从200多人中挑选出的40多个小孩。我们为那批小孩花了好多钱,发过大米、发过白面、发过训练补助、发过足球、发过衣服,带他们出去旅游,但是最终还是丢失了好多队员。”

        还有一些队员或调皮捣蛋不服从管理,或比较自私,但为了打比赛不得不迁就他们。

        这些问题让丁常保和足协同事们意识到,足协的工作思路需要转变,转变的方向正是发展校园足球、普及足球乐趣。

        2007年10月,志丹足协开始组织校园足球联赛,发动各个学校组织参与足球运动。次年7月,志丹县小学生足球联赛开幕,共有8所学校的12支男女足球队参加。

        到今年,参加校园联赛的足球队数量已达23支,既有男队、女队,也有男女混合队。一年一度的校园联赛和金杯赛,覆盖了志丹全县所有的初中和小学。

        在志丹县开设“阳光体育”,每天固定时间供学生开展体育运动这一举措的推波助澜下,志丹全县足球人口已突破5000人。

发展困境

在一旁加油打起的孩子离球场越坐越近,恨不得自己也上去踢两脚。 澎湃新闻 雍凯 图


        从志丹县城驱车往顺宁镇,需半个小时左右时间。

        6月26日已近午时,丁常保带着央视记者到顺宁镇中心小学取景。因为要拍摄支教画面,他特意叫上了西安体院带队来志丹的席老师。

        西安体院到志丹的支教项目,始于今年5月29日,计划持续3年。每个月,西安体院都会选派1名教师和5名高年级学生,到志丹呆上9天时间,给学生和教练授课。

        顺宁镇中心小学的新校址启用于2008年底。仿佛是为了映衬山坳之上的蓝天白云,学校的教学楼和校舍在白色基调上,又刷上了几笔天蓝色,操场就环抱在建筑之中。

        几个篮球场拼出一个足球场地,几年使用下来,水泥地面到处“张嘴”,很不平整。

        雷老师是这里唯一的专职体育教师,2002年毕业后即回到家乡,在此任教。他和另外3位兼职体育教师,共同负责学校525名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

        这天上午,雷老师刚刚给两个低年级班级授完课。娃们大多不会踢足球,他将学生分成4组,用做游戏的方式教他们用脚内侧踢地滚球。

        “校园里没有树荫,娃们上课太晒了。”自己晒得黝黑的雷老师说。

        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入选学校足球队。校队选择在早晚训练,既不占学习时间,也可避开日头。但雷老师必须早上早起半小时,晚上也要推迟下班时间。

        雷老师负责训练两个校队,志丹足协给像他这样的校队教练每年每支球队补贴2500元。

        就在这个四处“张嘴”的“足球场”上,顺宁镇中心小学踢出了一个“三冠王”:2012年,他们获得了志丹县足协联赛女子组冠军、金杯赛男子组冠军、金杯赛女子组冠军。

        从西安体院来的席老师认为,校长的支持、教练的专业,是校队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但目前来看,“志丹县校园足球最大的困难在于师资的匮乏。”

老杨教的不愿

杨再民,志丹县上一位普普通通的足球教练。 澎湃新闻 雍凯 图


        志丹足协最专业的足球教练大约就是老杨教了。

        老杨教就是顺宁镇上人,他本名叫杨再民,为了与足协的另一位杨玉龙教练区分开来,学生们都称其老杨教。

        在志丹足协网站上,丁常保这样描述老杨教——

        如果志丹体育界设一个名人堂,那杨再民的入选无半点异议。原因很简单: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最基层的体育事业,献给了所有学生,更重要的是,他无数的学生从体育课上找到了人生,找到了事业,找到了立足社会的一种精神、智慧和意志。

        老杨教今年已经61岁,一头卷毛,亦是黝黑。他穿着十几年前的T恤,胸口的图案早已面目全非。刚吹完一场比赛,走出球场的他仿佛是刚从田间地头下来。

        老杨教说起话来抑扬顿挫,不时爆出爽朗的笑声。

        爱即兴作“诗”的他,在得知习近平专程看望志丹校园足球队后,用四句诗写下心中感触——

        一个足球梦,一梦四十龄,一朝见红日,一觉方才醒。

        1974年9月9日,正在乡下劳动的杨再民,被志丹县体委送去西安学足球。原本从事滑冰运动的他,自此与足球结缘40年。

        1981年,老杨教在市镇小学组建了一支女子小学足球队,“比国家女足还早一年。”这是他受一本杂志的启发,杂志上说,外国人训练女子踢足球。

        1982年,老杨教在市镇小学办起了第一场校内足球联赛,到今年已逾30届。

        “我的脾气很倔强。”老杨教说,“丁主席,一个过去跟足球毫无缘分的人,因为一看中国足球打得很臭,很气愤,发起了这个组织。我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所以我对他们很敬重。我这么老了,他们说干啥我就干啥。”

        于是,他从2004年起加入志丹足协,身份则在教练、裁判之间不停切换。

        “我现在每天穿得破破烂烂,精神充实睡觉踏实,现在腐败的官员,睡在床上能睡着?绞尽脑汁费尽心思违反党纪国法弄了这么多钱,其实弄了个定时炸弹。”老杨教笑着说,自己不愿当金钱的奴隶,也不愿政府过多插手足协。

告别草根?


2014年3月29日,德国柏林,习近平前来观看志丹少年组球队比赛。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穿着球衣做着暖身操。 澎湃新闻 雍凯 图
志丹的幼儿园里,小朋友正在对抗着。老师说,对年纪太小的孩子来说,让他们接触足球只是为了让他们有一定的球感。 澎湃新闻 雍凯 图


        2014年初的德国之旅收获颇丰。得到习近平的支持和鼓励,志丹足协的工作推动似乎变得轻松起来。

        丁常保向澎湃新闻提起好几次,他们即将拥有每年300万元的经费,这笔经费来自志丹县财政。

        最开始创建足协时候的窘迫,丁常保始终记得。“之前都是社会上赞助,跟政府领导要一点。”

        直到2010年12月,志丹县校园足球纳入全国校园足球运动,志丹足协也从全国校足办获得了第一笔固定经费。那是2011年,丁常保记得第一笔到手的经费总额为,20万零100元。

        如今,他们即将拥有300万,以及一个足球训练基地。

        但这笔经费如何使用?丁常保有些发愁。

        人工草皮可以让娃们尽量少受伤,他正计划逐步推进校园球场的改造,用3年时间将全县20多所学校的球场改造成正规足球场。

        一个可以参照的数字是,红军小学去年总共花费30万又310元,用来修建新的足球场,其中既有来自全国校足办的12万元捐助,学校自己也掏了18万元多。

        参加联赛的队员已全部购买保险,他希望下一步,给每个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购买保险。

        他同时还盘算着,应当提高对学校和教练的补贴,让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积极性更高。

        待训练基地修建好,教练聘请、维护成本,也是不得不考虑的支出。

        300万会不会不够用?

        过去到广州打比赛时,教练和队员们都是坐28小时的硬座过去。“咱们的娃娃还是比较听话比较能吃苦的,他们不用出一分钱,给他一个硬座他还是很满足了。”

        丁常保担心,有了300万,家长就要说,“你有这么多钱,为啥不给他买硬卧?”

        更重要的是,丁常保考虑到,投入和产出要成正比,拿这么多钱就要干这么多事。

        “把这么多钱投进去,或许会有所改变或许没啥变化。我们的努力方向并不是给国家队培养多少队员,而是为了普及,看百分率。但领导可能不是这样考虑的。”

        此外,丁常保告诉澎湃新闻,志丹县正在考虑成立足球管理中心,与足协两块牌子,但不一定一套人马,“可能政府会安排一部分人进来。”

        尽管经费、基地、足管中心都尚未尘埃落定,老杨教的不愿却明显来自于此。

        丁常保理解老杨教的情绪,“当我们是一个草根团队来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压力,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热爱和责任心,为了事业很单纯。”

        成立足管中心,就意味着官方运作。原来举办活动,今天定明天就可以开始办,现在则要先汇报和请示,再决定能不能做。

        “这是好事,借助行政力量来推动工作。要相信正能量,咱们是理想主义者,不能老是背着黑暗的东西前行。”丁常保安慰说。

一旦上了球场,就不分年龄大小,初中生、小学生都在积极的拼抢。 澎湃新闻 雍凯 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