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地的塑造”——最葵园五坊艺术展在最葵园艺术中心启幕

2021-05-09 10: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5月8日下午,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共滨江区委宣传部主办,最葵园艺术中心承办的“大地的塑造”最葵园五坊艺术展在最葵园艺术中心启幕。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毛溪浩,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协主席高世名,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魏虹,浙江省文史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浙江省广电局副局长徐晓,浙江音乐学院纪委书记应达伟,浙一医院原副院长厉有名,滨江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黎明;省咨询委副主任、原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王新海,省咨询委社会发展部部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委员楼志浪等调研专家;中国美术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孙旭东、刘正、方培新、傅巧玲、曹晓阳、韩绪、余旭红,老领导毛雪非、刘健、高法根、白仁海、朱华胜、宋建明、傅肃琴、王赞、孟云生、胡钟华、杭间;省文联与艺术界领导嘉宾陈振濂、茅威涛、吕伟刚、崔巍、翁持更、骆献跃、应金飞、茹峰、王敏杰,滨江区相关领导,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王冬龄、闵学林、邬继德、孙晴义、杨奇瑞、尉晓榕、杨参军、吴海燕、龙翔;正泰集团董事会主席南存辉,中国能源工程集团副董事长文端等企业界嘉宾;五坊艺术家许江、王澍、陆文宇、施慧、周武、陈汉,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代表、文化艺术界同仁和媒体记者出席开幕式。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代表五坊主持人讲话

许江表示,在初夏来临之际,“大地的塑造”展览开幕是“五坊”创作的首次集中亮相:赤炼是铜和琉璃制成的葵,陶铸是火的冶烧,山塑是土的塑造,大筑是木的营构,素造是如流水般的织造。五坊合一、五行相生,呈现出一种工匠的启蒙、一种手艺的启蒙。他引用孔子赞赏曾皙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理想中有一种无名的志向,而这无名的志向揭示了心灵的自由之境,表达了迎风而舞、因时而动的快意,是真正的大志。“我们虽生处数字化、互联网的时代,但越来越多的人向往艺术的自由,向往艺术的生活,艺术以工匠的方式亲近心灵的自由,实现无名的志向,这也正是此次展览意图传递的信息。我们更希望最葵园艺术中心成为杭城工匠的启蒙、无名的志向的培养基地。”许江说。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省美协主席高世名致辞

工作室里的艺术家

——“大地的塑造”最葵园五坊艺术展开幕式讲话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省美协主席 高世名

[上滑观看完整文字]

各位同道,各位朋友:

最葵园艺术中心是个非常有意味的文化综合体,是美术馆和五个艺术工坊的联合,是这座城市文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地标。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产出,又可以看到艺术家的生产。

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同时也是艺术的祭坛。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美术馆不再仅仅是艺术品的库房加展厅,这个传统意义上的缪斯栖息地,正在变成艺术自我颠覆和自我生成之所,它似乎已然变身成为一个剧场、教室、车间和论坛的综合体。同样,展览也不再只是作品的展示与传播,它本身还意味着情境的展开,公共性的构建,社群的生产。

作为一名策展人,我其实更欣赏艺术家在工作室中的状态。这不只因为工作室里的艺术家更加自由、洒脱,更加亲切、真实,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工作室里的艺术家是大于美术馆的。因为对艺术家们来说,工作室既是田野又是家园,是个体存在的秘密花园,也是“艺术家自我”的生息之地。工作室里的时光美好而真实,因为在这里,艺术不是作品,而首先是一种劳作。我们知道,西语中的“作品”和“劳作”是同一个字眼儿,而这个重合意味深长。我真心地赞同“艺术工作者”这个称谓,它用一种根本的东西把我们这些人联合起来,统一在了一起。工作室里的工作者们这种朝向本真的劳作是艺术生命自我塑造的过程,需要一分一秒地渡过,值得一分一秒地渡过,而作品只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

美术馆中的艺术家是故事的主角、舞台上的明星,在工作室里,他是世界的主人,是一位王者。他沉浸其中的岁月,他劳作着的每时每刻,真实而又踏实,自如而又自在。工作室是车间,是排练场,是艺术家自我想象、自我成就的一方天地。工作室的时光,是日常生活中的别样时间,如同庸常生命中的桃花源。在这里,保藏着朱熹诗中所谓的“半亩方塘”;在这里,天光云影相与徘徊,源头活水静默以待;在这里,艺术家们有时拍案而起,有时心花怒放,有时纵心所欲、思接千载,有时四顾茫然、黯然神伤……。艺术家就是这样,以自身为器,以艺术为火,天地是他的烘炉,命运是他的匠师。

巴尔扎克写过一部短篇小说,叫《无名的杰作》。讲年轻艺术家普桑去拜访一位老大师,他得知大师十年来一直在秘密创作一幅终极的完美杰作,却秘不示人。当普桑费尽心机终于见到这件作品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画布上只是一片混沌与虚无。这位大师在十年间沉湎于自己完美的想象,画布上却一片狼籍,一片混沌,一无所是。在巴尔扎克的笔下,这几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幅抽象表现主义作品。这是一篇难以索解的寓言,我从中读出的不是对完美主义的反讽,也不仅是悲怆的崇高,而是一种本质性的隐喻。老大师的心灵投射和自我想象近乎疯狂,但那隐藏在工作室深处的混沌一片、不可辨认的画布,却是艺术家工作的终极秘密——那是来自乌有乡的消息,是存在的雪泥鸿爪,是不可见之域的示现,是无名与无常、万端与无端的世界之迹象。

今天,在最葵园艺术中心,五个工坊的艺术家们,向我们奉献出自己的作品,更向我们展示出艺术创造的五种动作。我们看到,每一位艺术家都在从自身所操持的材料和媒介出发,以长期的思索与劳作、独特的形态与语言,去探究物之本体、创造之本质。在这条路上,“作品”与“工作”终归于一。

朋友们,让我们以同情之理解去领略这朴素的劳作,这满怀诚意的求索。

最后,祝“大地的塑造——最葵园五坊艺术展”圆满成功!向艺术家致敬!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艺术评论家杭间致辞

杭间认为,五坊实际上是五种工艺、五种技术、五种材料。许江的艺术作品是对火与金属进行的探索和建构。王澍、陆文宇的作品通过建筑手法和局部展现整体的思想和格局。施慧的艺术作品体现禅意,是艺术家与自身生命的融合。周武和陈汉的作品展现的不仅是艺术手法的转变更是其思想的变革。五位艺术家借五种材料生发的创造,使最葵园艺术中心具备了成为世界艺术中心的可能性。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雕塑艺术家杨奇瑞致辞

杨奇瑞表示,最葵园艺术中心本身就是大地的塑造,它有根、有情、有脉络,是象山校区的延伸。今天在最葵园艺术中心,美院学子拾阶而坐,校园的气息在此处自然地流动。此次由中青少组成的艺术家群体创作出的作品魅力隽永,时看时新,令人不禁驻足凝望。艺术作品传递出的是一种不死的精神、一种大地的精神、更是一种华夏精神,它是大地精神的写照,更是民族精神的写照。

滨江区委统战部部长朱黎明致辞

朱黎明代表滨江区委区政府向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向展览的开幕表示祝贺。他说最葵园艺术中心的入驻,为高新区滨江的文创产业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极大地丰富了创意城园区的文创生态,涵养了城市的文化土壤,为滨江人民提供了高层次的艺术享受,期待最葵园艺术中心为文化的繁荣、城市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文化艺术走进生活、融入产业、服务群众,共同打造高新区滨江文化艺术新家园。

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参展艺术家周武主持

“大地的塑造”展览依照不同主题分为五个版块:“赤炼—画坊”、“大筑—筑坊”、“素造—织坊”、“陶铸—陶坊”、“山塑—塑坊”,呈现了五坊艺术家长期以来的艺术实践与科研创作成果。此五坊,皆为手艺之坊,同时亦因各自技艺、材质、形制、理念之特性,而呼应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五行”之力:金、木、水、火、土。

展览的创作者们皆有着对物质材料的洞察与敏感,有着年深日久的技艺磨炼和持续不懈的材质实验。他们从物理材料本身之肌理、质地、形态、触感等根本特质出发,通过对材质本身的强调与打磨,以塑造之功应和自然之力,以手艺劳作建构精神主体。

艺术是一个生命过程,只有在具体的切身实行中,在手、眼、身、心的贯通中,艺术才慢慢发生,并且转化为一种受用终身的东西,五坊艺术家们正是用艺术的经年累月的实践启迪我们——艺术教育中最本质的是上手技艺和身体感觉。由此发展出的,是一个从劳作到创作的渐次演化、自然发生的过程——通过实践与劳作获得身体经验,通过劳作的累积进入创作状态。艺术从无数次经验的累积与磨砺中发生,同时也是身心发动的自我开启——在此,艺术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创造的过程。传统的作坊是匠人之家,这种作坊的形式是建构在自主性的建立与原创性的实践之上,在这里,他们从最寻常的劳作中贯通主客,打磨筋骨,得手应心,进而抵达自由之创造、他们共同的理想是——合乎天,应乎物,一其性,全其德。

展览现场

赤炼——画坊(许江)

“赤炼”为“金”。铜铸的葵盘历经反复打磨、淬火锻造而成,如赤金之浴火而生,更意指葵园大地结盘抱籽犹如金属锻造之千锤百炼、涅槃重生。

“赤炼”部分所展为许江作品,由数十个形态各异、倔强刚毅的铜铸葵盘以及十数只金辉流转、华光璀璨的琉璃葵盘组成。作为“一”,每一葵盘都姿态独具、自藏万千丘壑;作为“群”,这一片葵盘皆颔首抱籽,历经沧桑仍满心炙热,刚毅肃穆亦饱含深情,汇聚出葵园大地的岁月荣光,熔铸成一代人的精神史诗。

大筑——筑坊(王澍 陆文宇)

“大筑”为“木”。红砖青瓦、砺石瓷片层层垒叠,屋舍房宇以之为基础,良好的土木营造当有如草木般蕴含生机、生意,仿若生长于自然大地之上。

“大筑”部分所展为王澍、陆文宇作品,由十数版建筑所用的砖石、瓦砾、瓷片等物组成,以建造所用之物本身的肌理与质感,提示出土木营造的根本所在。此次所展之物是艺术家对建造工艺反复琢磨、探索尝试的实验样本。这批作品亦是首次在国内展出。

素造——织坊(施慧)

“素造”为“水”。本色无华的纸浆纤维可造万千形姿、可着斑斓色彩,作为本色之“素”的最动人处,便在于其作为万物万态初始之貌的本质之义、原生之力。这便有如流水,质朴柔和却蕴含无尽变化,云淡风轻亦藏有万物同化之境。

“素造”部分所展为施慧作品,由悬挂于顶的一系列纸浆作品组成。作品以“飘”为名,轻盈的纸浆蒙于铅锌丝网之上,纸与金属,一“轻”一“重”共构出飘逸之姿;而纸浆的纤维纹理与铁丝网格相辅相成,隐约透露着作为本质之素的编织天地的经纬之力。

陶铸——陶坊(周武)

“陶铸”为“火”。陶瓷器物之制作,始自择土做胚、择木烧制,历经炉火烧铸、冶炼化育而终得以定型成物,其关键在于对火的掌控。陶烧之特质,一如火本身,炙热奔放之中自有创生成物之力;而期间温度变化,丝毫之因亦可致千里之别。

“陶铸”部分所展为周武作品,由十余件陶器和瓷器组成。陶器赤红如火,名曰“秋山”,如深秋层林尽染之风华;瓷器中嵌入天青之色,名曰“青河”,一片天青嵌于白棕二色之间,若天地间奔流之长河。陶铸转化之工在制物成器中显现,所谓“天工开物”,方寸之内亦有造化之力。这般造就,制物、做人皆如是。

山塑——塑坊(陈汉)

“山塑”为“土”。雕塑最初常以土为根本材质,而山亦同。泥土垒叠塑造可成万物,岩土集聚跬积亦可成崇山峻岭。金属、人物、石岩,无论外在轮廓、材料质地如何,皆塑造成山。

“山塑”部分所展为陈汉作品,将一组外在形制和质感迥然不同之物皆塑造成山形,或成峻岩之山,或似钢铝之山,甚或以人成山。作品以山之意象,映衬人与万物;以山之高伟,喻指人与万物所能达致的大气象。

展览现场

此“五坊”的组成,既是对五种技艺之精深磨练的视觉表达与集中展现,是对源于“手艺”之生活艺术的回溯与重振,也是借这技艺之功重新开启精神世界的自我启蒙之力,并以这种自我建构的启蒙力量塑造广袤大地、通达天地万物。

最葵园艺术中心以五坊艺术家的创作为核心,尖端融通、精英集结,通过公益性的艺术文化展示与长期的教育美育工作,形成了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发散力的“文化场”,使这个跨界工坊与艺术展馆合一的独特建筑,成为了人们感受艺术作品、体验艺术创造、领会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涵养着城市的文化土壤,为地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注入了新的动力。

正如许江所说“葵园如何能最?就是要让灿烂的阳光、葵园的喧响和草木的精神来点亮滨江这片土地,点亮白马湖这个新社区,用高端的创作和展示的优势为社会奉献文化精品和优质展览,让最葵园灿烂开放,为杭州文化名城做出贡献,为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和打造'重要窗口'奉献艺术力量!”

“大地的塑造——最葵园五坊艺术展”将持续至2021年6月30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视频来源 |浙江新闻

文 字 |刘 杨 胡心云

摄 影 |申 博 周 红

编 辑 |刘 杨 胡心云 赵雨岑

审 核 |徐 元 丁红旗

出品: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融媒体工作室

原标题:《“大地的塑造”——最葵园五坊艺术展在最葵园艺术中心启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