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再访温州】温州金改逾两年,钱去哪儿了?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杨晓宴
2014-07-31 17:14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温州市银行贷款存量小幅上升,增量严重缩水的同时,民间借贷市场同样经历了规模萎缩。

        2014年,温州金改进入第三个年头。从年中数据来看,上半年温州全市银行新增贷款只有64.24亿元,而根据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提供的数据,民间借贷市场规模也从2010年下半年的最高峰1200亿元缩水至当前的800亿元左右。

        温州,钱都去哪儿了?

楼市套牢+互保危机,资金链“断了”

        今天,距离6月12日3家破产管理人入驻温州中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城集团)已经过去约50多天。

        轰然倒下的中城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温州市唯一一家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企业集团纳税十强,并已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代码:662887)挂牌。据初步统计,中城集团账面资产10.6亿元,负债13.8亿元,在全国有79个工地,工程合同价值近94亿元,其中未完成68亿元。引入战略投资,是中城集团现在唯一的希望。

        董事长倪明连这样描述公司资不抵债的原因:受内外金融危机影响,国家4万亿元政策刺激(吸引),投资扩张,越融越大,房地产形势下滑,互保联保又受牵连,官司赢钱拿不回钱,银行不贷,资金链断裂。

        而这,几乎概括了大多数温州企业面临的现状困境:房价腰斩资产缩水,资金链断裂,收不回,也借不到。

        对于体量稍大的企业而言,联保企业出事往往能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据初步统计数据,中城集团有11亿元信贷资产,其中3亿元为别人担保,8亿元别人为其担保。在互保企业中,2012年就破产重组的信泰集团名列其上。

        联保企业陷入泥潭的风波并没有结束,甚至,近期反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据浙江法院司法统计数据,2014年上半年全省新收金融纠纷案件3.35万件,涉案标的912.75亿元,同比增长68.27%。其中,金融借款纠纷2.59万件,涉案标的824.9亿元,数额增幅为79.87%,而温州增幅全省最高,达到102.33%。统计还显示,温州去年二季度开始破产案件大幅增加。

        而对于温州更多的中小企业而言,融资投资房地产,荒废主营业务,到今日,温州房价连续34个月下跌,部分楼盘销售价格甚至缩水一半多,企业遭受的打击近乎致命。

        “现在根本不是说为企业输血的问题,讲融资什么的都迟了,现在是起死回生的问题”,一陈姓从事生态农业的企业主根本否定了现在讨论温州中小企业融资的价值。“现在这个情况,有多少企业还能扩大生产?借钱是迟死,不借钱是马上死。”

        根据温州指数2014年上半年的统计,企业融资用途中,投资需求只有几个点的比重,远远低于另外两项“生产经营”和“资金周转”。

        投资,对于大多数温州企业来说已近乎奢求。企业发行私募债、到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甚至去上交所、深交所上市,只是遥远的一个梦。残酷的现实是,生死,才是当务之急。

        澎湃新闻记者在走访位于海港大厦的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时被告知中心业务早已停办,一些办公室现为原理事单位所用。而2010年成立不久,该中心就已登记、核实资本投资人、机构55个,可运作的资本上百亿元。一位坐班工作人员的解释倒是颇具民间观点的代表性:“危机之后的环境(企业)没有投资愿望,有出资意愿的不多了。资金链断裂,想玩也不能玩了。”

企业需求不足,银行新增贷款速降

        企业反映,获得银行贷款越来越难,与此同时,银行反映,企业状况越来越差,“老赖”越来越多。两种反映实际上都获得了相关统计数据的支持。

        从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数据可以看到,从2012年至今,温州市银行新增贷款大幅下降。2014年上半年,全市新增贷款仅64.24亿元,而在2012年,新增贷款为597.7亿元,并且保持了全年无负增长,单月最高新增贷款(5月)高达114.45亿元,是今年半年新增数量的近2倍。2013年,新增贷款规模较上一年缩水近三成,为201.08亿元,全年12个月出现了4个月(分别是2、4、5、7月)的负增长。

        兴业银行温州某支行行长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今年的新增贷款基本上来自政府融资平台,新增企业贷款很少。“贷款规模和过去基本持平,也根本下不来,因为有很多存量贷款,企业还不出来,不良资产率还是比较高。”

        浙商银行一工作人员也向澎湃新闻记者证实,小微企业新增贷款业务规模有所下降,主要原因还是企业需求的下降。

        在2011年危机爆发之前,银行贷款增量曾一路高歌。根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统计,在2011年之前的近十年时间里,温州市银行贷款增长了7倍,同期民间借贷增幅才增长了2.4倍以上。“在2008年到2010年,我们银行系统里是有贷款业务量的考核的”,一银行业内人士透露:“这种做法实际上诱发了现在的系统性风险。”

        新增贷款大幅缩水背后,是一路走高的银行不良资产率。其如一把利剑,悬在银行头上。

        2014年第一季度全市银行坏账率为4.66%,再次达到新高。而在危机爆发之前,2011年6月,温州银行业不良资产率仅为0.37%。2012年4月,也就是在温州正式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第一个月,全市银行不良资产率就突破了2%,在当年年末达到3.75%,并一路增至2013年年底的4.41%。尽管今年第二季度坏账率稍有下降,但温州银监分局在一季度末就已经表示,今年末不良贷款率控制在4%以内任务十分艰巨。

民间借贷缩水,转投银行理财

        一边是银行贷款存量小幅上升,增量严重缩水;另一边民间借贷市场同样经历了规模萎缩。自2012年9月起,温州房价一路下跌,企业资金链断裂,跑路潮掀起,民间借贷市场风声鹤唳。

        对于温州民间借贷资金的规模,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在2011年估计的1100亿元的统计曾被大范围使用。此后,再无权威数据公布。

        温州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认为,在温州借贷市场顶峰时期,规模很可能不止1000多万(元)。如果说当时曾达到过2000亿(元)、3000亿(元)的规模,那么现在这个市场可能还有1000亿(元)左右;但如果说最高峰也只有1000多亿(元),那么现在很可能只有百亿数量级的规模。

        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给出的数据基本支持了上述说法。他向澎湃新闻表示,2010年下半年是民间借贷资金的最高峰,规模曾达到1200亿元,而目前来看就是800亿元左右的规模。

        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原行长吴国联在《对当前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调查》中披露的数据,2011年,按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计算,民间借贷资本占全市银行贷款的20%。

        截至2014年6月,温州市银行贷款总额为7342.44亿元,澎湃新闻记者以当前民间借贷市场规模800亿来计,民间借贷占全市银行贷款的比例在10.9%。相对于2011年可能被低算的20%的占比,实际上民间借贷资本占银行贷款的比例在两年半时间内下降了近一半,相对规模严重下降。也就说,在过去几年,大量民间流动资本进入银行系统,如今却成为了“半潭死水”。

        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愈发谨慎,大量闲散资金寻求其他途径。“很多人买理财产品去了,银行、网上都有”,上述兴业银行支行行长向澎湃记者表示。“比如现在有银行理财产品1天期的有4.5%的日收益,这么高的收益率,而且银行一般都会兜底,很多投资者当然很喜欢”,财通证券投资顾问叶恺聪说。

        此外,互联网金融在温州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一周年大数据报告》显示,温州以超过140万的宝粉数,紧跟重庆和上海,居于全国第三。按现有人口900万来计算,平均每7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余额宝用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