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第二季度全国1676人食物中毒,33名死者都是在家里“吃死”

澎湃新闻记者 吴恒 实习生 邢华芳
2014-08-01 15:0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质量观 >
字号

食品污染和变质易导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这是6月中毒事件高发和微生物性中毒人数多的主要原因。 杨深来 澎湃资料

        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通报,称第二季度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46起,中毒1676人,其中死亡33人。食品专家李汴生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气温升高,微生物繁殖加快,是6月中毒事件高发和微生物性中毒人数多的主要原因。

6月中毒事件频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

        据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网站7月30日消息,7月22日,国家卫计委发布《2014年第二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国卫办应急发〔2014〕41号)。根据通报,4、5、6月的中毒事件起数分别是9、11和26,6月中毒事件占了事件总数的一半以上。从历年数据来看,6至9月也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

        通报显示,第二季度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有1345人,占了总中毒人数的80.3%,该类中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蜡样芽胞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肠毒素、椰毒假单胞菌等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李汴生告诉澎湃新闻,气温升高,微生物生长的时间缩短,繁殖数量大量增加,食品污染和变质易导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这是6月中毒事件高发和微生物性中毒人数多的主要原因。

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致28人死亡,家庭是中毒事件高发场所

        在第二季度因为食物中毒死亡的33人中,有28人是因为食用了有毒的动植物及毒蘑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4.9%,如未煮熟的四季豆、蓖麻子、野生蜂蜜等。卫计委的通报显示,此类事故高发的原因是春夏季节雨水丰沛,各种野生植物和蘑菇陆续进入采食期,民众不能识别出毒蘑菇且误食后自救能力欠缺,导致中毒身亡人数多。

        就食物中毒的事发地点而言,在集体食堂、家庭、饮食服务单位和其他场所中,致死事件全部发生在家庭。其中,农村家庭自办宴席食物中毒事件5起,中毒237人,死亡2人,中毒原因均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李汴生解释称,这与民众卫生意识和食物储存常识欠缺,食物清洗不干净,食物制作过程不注意清洁卫生,食物开封不及时食用或冷藏不及时等有关。“有些人连不同水果的正确清洗方式都不清楚,还有些老人不舍得倒掉剩菜剩饭,这些都易导致腹泻等肠道疾病,严重的则导致食物中毒。”

        李汴生提醒称,进入夏季,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情况下。水果蔬菜放入冷藏,与鱼肉类分开存放。尽量不要吃剩饭剩菜,或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冷藏,再次食用前要加热。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