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日本学者谈论一战时,他们都在谈些什么

高莹莹
2014-08-20 21:07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长期以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日本史学界并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尽管战争爆发之初,日本就曾以“世界大战”来为这场战争冠名,但由于大部分亚洲国家没有直接卷入战事,所以“欧洲战争”的印象对日本影响颇深。以至有学者称它是一场被日本遗忘了的战争。时光荏苒,一战爆发至今已经整整一个世纪,在世界各地多种纪念活动纷纷展开之际,有关一战的讨论重新进入日本学界的视野。

山下正太郎著,《第一次世界大战 被遗忘的战争》,讲谈社,2010年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战的研究和反思,日本并非从来漠不关心,其实早在当年战争爆发期间即已开始。学界、商界、出版界甚至日本的军方都或多或少留下了当时对一战的观察与分析,涉及的领域包括军事、外交、经济、西方国家的国家动员、战后欧美各国的发展等等。可以说,今天日本的一战研究是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果。同时,受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大战文化史研究的影响,近年日本的一战研究也呈现出偏重文化史而对军事、外交研究不足的倾向。今年新出版的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综合研究”共同研究班的学术论著《现代的起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現代の起点 第一次世界大戦)4卷本、池田嘉郎编《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帝国的遗产》(第一次世界大戦と帝国の遺産)、井上寿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戦と日本)基本上代表了日本学界的这一趋势。

山室信一等编著,《现代的起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卷本,岩波书店,2014年

池田嘉郎编,《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帝国的遗产》,山川出版社,2014年

井上寿一著,《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讲谈社,2014年

        

        这些作品的共通之处在于展示了对现实的关怀:即一个世纪以来,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以后,面对今天世界共有的全球化、大众时代、不停息的民族纷争等问题时,日本该如何理解发生在20世纪初期一战的历史意义。而这一关怀是基于同一个共识,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场总力战,也是现代世界的起点。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是近年日本一战研究的一个中心。其2007年成立的共同研究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综合研究”, 用“世界性”“总体性”和“持续性(即现代性)”三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场战争,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精神史(思想史)的角度重新解读一战带给当时和今日社会的影响,并以此来解释一战作为“现代世界起点”的含义。

        所谓“世界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对于以往将一战定义为欧洲战争的研究而言,其内容包括一战对非欧洲国家的影响;二是强调作为全球化,也即西方概念中“世界”的范畴从欧洲扩展至全球现象的起点,一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代的起点》第一卷“世界战争”通过一战对非欧洲国家影响的考察,对一战“世界性”的历史意义做出解读,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告诉人们世界是一个整体,正因为战争是世界性的,缔结和平也需要世界性,有关国际秩序的世界性认识由此诞生。

        第二卷“总力战”研究了一战的“总体性”。该卷考察了战争期间各国的动员情况,将焦点对准失去空间和时间界限,随时备战的国民。具体而言,作为人类历史上总力战的起点,一战的爆发使战争不再仅限于军事上的竞争,还包括了资源战、工业战、经济战、财政战、补给战、外交战、政略战、科学战、文化战等。这也就意味着战争的胜负并不完全取决于战场上的厮杀,还取决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当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成为战争的主题时,对国民的动员在时间上不再局限于战时,在空间上也不再局限于前线和军需工厂,而成为一种全民随时备战的状态。

        基于对一战总体性的认识,“精神的变容”成为丛书第三卷的主题。因为若没有舆论的操纵来调动国民的思想与意识,使之投入战争,一战是不可能发展为总力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舆论战或者说思想战也成为战争的一部分,其利用所有现代的新式工具,包括无线电、电影、报纸、杂志等对所有国民进行连续的精神上的动员。结果使国民的一言一行在不自觉中成为受战争操控的对象。换言之,国民的精神随着战争的爆发成为另一个战场。

        第四卷“遗产”将一战的持续性即现代性作为思考的主题,强调一战与二战以及现代社会之间的关联,提出一战是一场“未结束的战争”,其影响不仅贯穿整个20世纪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存。该套丛书集结了日本33位学者共42篇论文,可以说基本上代表了日本学界一战研究的最新动向,也代表了百年后日本学者对一战的新的反思。

        池田嘉郎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帝国的遗产》提出的问题与《现代的起点》相同,都是在21世纪之初的今天去思考一战带给20世纪乃至当今社会的影响及其本身的历史意义。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于解读一战后形成的“现代世界”的内涵,而此书则侧重于阐释一战带给整个世界的意义。编者同时也是作者的池田嘉郎将“帝国的遗产”作为切入点,把一战放在帝国的历史脉络中进行考察,运用比较文化史的方法,对各国在一战背景下所发生的不同的变化进行研究。该书所用的“帝国”概念并不同于“帝国主义”,而是将其作为20世纪世界的基本构成单位在使用,其范畴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国家和政权。面对简单将今日之国民国家投影到过去的历史观,池田嘉郎强调这一视角能够纠正这一倾向,看到其潜在的变化。

        相较于以上两种著作,井上寿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虽然思考的也是一战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但他把考察的范围限定为日本,考虑的是一战对于日本现代社会形成的意义。把一战对日本的影响或者一战与日本的关系作为考察对象,本身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在日本早期为数不多的一战研究中,曾担任驻华外交官的田村幸策(1887-1985年)曾出版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外交》(第一次世界大戦と日本外交)一书;70年代,梅津和郎还出版过一本《暴富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成金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戦と日本),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描绘了一战对日本的影响。与这些研究相比,井上寿一的视角更广阔,所用的资料也极为丰富,涵盖了外交、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六个方面。但是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在思考一战与日本关系上表现出的反思。作者注意到战前与战后日本核心人物为应对一战带给世界价值观念的冲击所作的调整。正如作者在日本杂志《本》上所言,无论是对邻国的宽容还是在国际社会上的外交哲学,今天的日本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向一百年前的日本学习。

        不难发现,在对一战的研究中,今天的日本学界打破了以往以欧洲为中心的框架,更多的关注其作为“世界大战”对全球的影响与意义,并在研究中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的反思。而这一点恰恰与百年前日本对一战的观察与分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战之后,日本为何在短短十几年后重新走入战争,并且从一战中的战胜国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者,或许这也是今天学界在探讨一战对现代世界意义时不可忽视的内容。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