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展览|鲁迅推崇的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40幅画来上海展出

澎湃新闻记者 徐佳和
2014-08-03 18:23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8月1日起,中华艺术宫与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等联合策划推出“表现主义”联合展,由七个展览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参展的还有40多幅鲁迅推崇的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的作品

珂勒惠支《牺牲》(1922年)1914年,珂勒惠支最小的儿子彼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不幸牺牲,她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版画作品。
珂勒惠支《人民》(1922)
厄瓜多尔绘画大师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马林巴琴》。
安塞姆·基弗 《奥地利的伊丽莎白》(1988年)

  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流行于北欧国家的艺术潮流,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导致对客观的变形、夸张。

  8月1日起,中华艺术宫与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等联合策划推出《同行——2014美术馆联合展》(以下简称“同行展”),该展览由7大展项组成,包括《通变涵远——20世纪中国美术中的10个样本》、《中国新表现——1989-2014特别邀请展》、《此在的绘画——中国具象表现绘画二十年艺术展》等3个国内主题展和《狂野的心——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展》、《琳琅满天——20世纪下半叶意大利表现性艺术展》、《伸出你的拳头——厄瓜多尔绘画大师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画展》、《我的孩子,春天来了——德国绘画大师珂勒惠支作品展》等4个国外艺术展。

  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馆长贝阿特·莱安芬夏德博士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介绍《狂野的心——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展》时说:“本次展览概述了德国具象绘画的诸多方面,其中新表现主义是核心元素。它勾勒出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初始发展阶段。”本次展览中,也有部分来自德国的亚洲艺术家作品,“主要是来自日本,以及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的中国。其中也有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如池村礼子及杨起。”

  在中国,表现主义绘画的潮流影响90年前就能在林风眠等艺术家身上追索到痕迹,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门骤开,西方近现代文化渐次进入中国的艺术展馆与讲坛,表现主义绘画在青年艺者那里受到关注和响应,并迅速变为反叛性的思想征候。“在著名的‘八五运动’和之后的艺术运动中,表现性艺术一方面被零度绘画清洗,而为反向的冷表现潮流,另一方面在实验水墨、现代书法和部分波普艺术中激发而为革命性力量,但不论哪一方面的激浪,都对表现性绘画的语言质量提出了简约而富有强度的冷处理,并在浩繁无垠的时代变迁的狂飙中,裹挟成风,聚变而为新锐多元的艺术取向。换一句话说,表现性绘画虽然没有像德国新表现主义运动那样成为曾经的冷战刀刃之上的明晰而强烈的艺术流派,但作为一种精神风气,却始终荡漾在所有变革性的激情波澜之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这样解释表现主义。

  “伸出你的拳头——厄瓜多尔绘画大师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画展”上,展出艺术家瓜亚萨明作品120件,共分为“等待”系列、“母亲”系列和“中国风景速写”系列等内容。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是拉丁美洲厄瓜多尔的国宝艺术家,著名的文化战士。早在20世纪50年代,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就参加拉丁美洲革命,用作品反映人民疾苦,争取民族独立。他曾来过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同样反映人类现状,揭露战争恶行的还有影响中国艺术界颇深的著名德国早期表现主义艺术家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我的孩子,春天来了——德国绘画大师珂勒惠支作品展》上展出珂勒惠支作品40余幅,这位德国女艺术家对学术界所产生的轰动自从上个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引进以来就从未停止。1914年,珂勒惠支最小的儿子彼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不幸牺牲。1915年4月11日,她在日记中以无声的慨叹记录下一位母亲丧子后的切肤之痛。这场意外降临的悲剧不仅对珂勒惠支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成为了她创作的灵感来源。

  展览开幕前,厄瓜多尔和意大利展策划方还向中华艺术宫捐赠了表现主义的经典艺术作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