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男人果真配不上中国女人吗?

刘夙
2014-08-08 16:27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作者刘夙系科普作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

长三角地区80后男性的择偶标准中最不注重的3个条件是政治背景、星座、血型,80后女性的择偶标准中最不注重的3个条件则是生辰八字、星座、血型。寇聪 澎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一位搞政治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曾经说过,要明白人们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实际做的是三回事,这算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条不是原则的原则。

        我本人从事科学传播研究和实践工作多年,早就发现在当下的城市、网络文化中,有一个和科学传播有关的案例最生动地说明了人们心里所想和嘴上所说完全可以不是一回事——这就是星座。今天,星座文化在城市的年轻人群中极为盛行,网上到处充斥着星座运程信息,各种有关星座的段子四处流传,连我给大一学生上世界科学技术文化史课程的时候,讲到古巴比伦人最早命名了黄道十二宫(也就是十二星座),随口说了一句“大家今天都喜欢黑处女座”,下面都是笑声一片。

        星座文化如此流行,一度使科普界如临大敌。有一位已故的著名老辈科普作家,在上世纪90年代就写过文章,揭露星座是伪科学。表面上看,科普界的努力彻底失败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4年4月,复旦大学发布了“80后的世界——复旦大学长三角地区社会变迁调查”成果。就目前已经公布的分析结果来看,长三角地区80后男性的择偶标准中最不注重的3个条件是政治背景、星座、血型,80后女性的择偶标准中最不注重的3个条件则是生辰八字、星座、血型。我觉得这个结果非常明确地说明,在嘴上大说特说星座和爱情关系的年轻人们,实际上心里并不真信星座,复旦大学这种严肃的调查得出的结果才更接近他们的真实想法。说白了,在长三角这样的已经高度现代化、城市化的地区,星座之类东西主要也就是个谈资,是个社交工具,多数人都同意科普界的看法,清楚知道星座绝非科学。虽然我不否认有些人在对生活中某些事情感到迷茫的时候,也的确会相信星座运程,但那也不过是为了帮助自己摆脱不确定感,暂时求得一种心灵上的安慰;在他们顺利的时候,相信仍然是不把星座当真的。

        除了星座问题,还有很多社会问题也是看上去很严重,但如果能把所想、所说、所做分开,那你可能会发现它们实际上并不严重。最近在网上热炒的“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的话题就是如此。

        根据腾讯网“今日话题”的介绍,这场争论最早是由天涯社区的一个热帖引发的。那个帖子说,“现在上海马路上明显女的比男的高一个档次”,女性都很有气质,而男生却形容猥琐、衣冠庸俗,“要么狗头狗脑,要么缩头缩脑”。因此,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有人做了网络调查,据说有60%的女性赞同这个观点,而不反对这个观点的男性也有30%。

        如果分析一下这个命题,会发现里面有一个事实判断和一个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是中国男性在姿色、体态、仪容等方面普遍缺乏审美观和时尚感,对这一点,即使是激烈反对“配不上”说的人通常也不否认。那么,这个事实是否真的让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呢?这就是价值判断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首先肯定是嘴上所说的价值判断,是否真的是人们心里所想、实际所做?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叫做演化心理学的流派,最早就是因为成功解释了两性的择偶观而声名鹊起,如今已经是心理学的主流范式之一。有趣的是,演化心理学对两性择偶观的研究可以分成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恰好分别对人们“心里所想”和“实际所做”做了探讨。

        北京林业大学的青年心理学者吴宝沛曾经全面总结过这两个阶段的研究成果。第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演化心理学范式的创始人之一巴斯(David M. Buss)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完成的。巴斯等人在全世界范围内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两性的择偶标准,结果发现男性和女性选择长期配偶的标准大体上是差不多的,比如都把爱情、可靠、情绪稳定、好脾气这几个条件排在前四位。当然,如果分析两性择偶标准的不同之处,那么我们会发现:虽然男性和女性都比较重视对方的健康姿色、体态和仪容,但是男性重视得更多一些;女性相较男性则更为重视对方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巴斯等人通过分析男女在生殖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在1993年提出了性策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些现象,感兴趣的人可以阅读《欲望的演化》一书。

        尽管巴斯的理论如此成功,新西兰心理学家弗莱彻(Garth Fletcher)却指出,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只是两性心里所想的择偶理想标准。现实情况却是方方面面都理想的长期配偶极为稀缺,大量的人总是在这个或那个特征上存在缺陷。那么,在现实中人们具体是怎么择偶的?真正更看重对方的什么特征?为了弄明白这个“实际所做”的情况,恐怕就得换一种研究方法了。同样,新加坡学者诺曼·李(Norman Li)也对人们在实际择偶中真正更看重什么条件很感兴趣。弗莱彻和李因而开启了两性择偶观研究的第二阶段。

        他们二人的研究结果大同小异。弗莱彻发现,当性格和资源冲突时,无论男女都更看重性格——也就是说,人们宁可找一个脾气好但没钱的人当对象,也不愿意找一个有钱但脾气坏的人。而当外表和资源冲突时,有七八成的女性选择了资源(宁可找一个有钱的丑男,也不愿跟随一个没钱的美男),但超过一半的男性却选择了外表(宁可找一个没钱的美女,也不愿要一个有钱的丑女)。李则发现,在各种优良特征冲突时,男性偏好选女性的外表和智力,女性则偏好选男性的收入水平和智力。总之,人们在实际选择的时候,虽然“男好色,女好财”的两性差异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加强,但两性的共性仍然体现得比较明显,就是更看重性格、智力等特征。

        事情到这里就很明白了。女性在择偶的时候,心里从来就没有真正把姿色、体态和仪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甚至连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首先是要有爱情,其次则是可靠、温柔、智商高。在实际择偶的时候,虽然对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的重视有所强化,但最看重的仍然是爱情、性格、智力这些因素。因此,“配不上”说就和星座一样,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无论是“心里所想”还是“实际所做”,女性事实上都没有真正重视过“配不上”说。

        既然真相如此,作为一名男性,我本人就觉得没必要言辞激烈地指责“配不上”说有多么荒谬无聊,而应该抱着宽容的心态,去理性地探究这个说法背后反映的合理一面。

        我非常赞同女性媒体人赵灵敏的如下观点:“中国男人外表不佳,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城市化历程还很短,只有30多年,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是第一代城市人,通过考大学等方式来到了城市,身上还残留着大量农村生活的痕迹,比如不讲卫生、不注意修饰自己等。这一点在男性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在中国农村,男孩是传宗接代的人,是全家的希望所在,往往靠全家人的牺牲和奉献才得以离开农村。这也就注定了城市男性和农村的联系程度、对父辈原有生活方式的接受程度等都比女性要来得深入。”我想在她的论述基础之上补充几句:农村是有限、封闭的熟人社会,只要遵循了这个社会里的几条守则,大家就可以和平共处。相比之下,城市是庞大、开放的陌生人社会,在城市形成的过程中,迁入的每个熟人小圈子都有自己的守则,也都频繁遇到其他小圈子的守则,为了和平共处,最后大家只能尽量取这些守则的并集,每个人都遵守所有小圈子的守则,于是城市人的礼数就显得繁缛复杂,但也因此显得文雅有教养了。因此,男性对自己的姿色、体态和仪容的重视,即使最初只是某个城市小圈子里的守则,最终也会慢慢扩展开来,成为多数人(至少是中产阶级及其以上)认可并进一步遵循的守则。这就是为什么一般来说城市化越久、男性也就越整洁英俊的原因。类似地,今天在中国的城市中,大妈跳广场舞屡屡成为“公害”,每逢过年总有人放炮放得乌烟瘴气,也都是在城市化起始时,不在公共场合制造噪音和污染的小圈子守则还没有扩散到全民时的暂时现象。相信几十年后,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这些现象一定会大为改观。

        尽管历史的趋势如此,我还是建议,当下的中国男性特别是年轻未婚男性最好还是不要坐等后辈整洁、强健起来,而是应该听从女性的意见,从我做起整洁、强健起来。这至少有助于提升你的个人魅力(特别是当你的其他特征如收入水平、社会地位比较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有助于让你在这个因为性别比失衡而使年轻男性比年轻女性多出3000万人的社会中更容易觅得中意的伴侣。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