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再论新常态:宏观调控要与改革并行

2014-08-10 15:55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该怎么办?观察新一届领导人上任以来出台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我们不难发现,其调控思路已经发生了改变。

        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以结构性(定向)的政策解决结构性的问题。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在稳增长的策略上,不再依靠大水漫灌的全面放松,而是实行有针对性的喷灌、滴灌。比如,货币政策上实行有抵押再贷款、逆回购、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定向宽松措施;财政政策上增加对棚户区改造、铁路建设、新能源等政府支持项目的投资。

        从今年中国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定向的稳增长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经济增长速度从一季度的7.4%微升至二季度的7.5%,通货膨胀率也保持在3%以下,没有出现过去那种经济一刺激,通货膨胀就飙升、经济就过热的现象。

        实际上,定向调控正是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增长新常态而出现的新型调控方式。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接近10%下滑到目前的7.5%左右,失业现象并没有大规模爆发,这打破了过去中国经济增速一旦“破8”就会出现严重就业问题的观念。这也意味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不再像过去那样牢固。中国将在未来定期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这可能是为未来将调控的政策目标从经济增长转向就业做好基础准备。

        不过,宏观调控包括定向调控很难彻底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也对提升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效率用处不大。加上宏观经济政策本身偏向于短期,要彻底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与效率,除宏观调控政策之外,更大程度上必须发挥改革的作用。

        我们知道,困扰中国经济多年并且必须在新常态中解决的诸如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化、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与中国的金融体制、财税体制、行政体制的改革没有完成是不无关系的。而这些体制性问题,无法通过任何形式的宏观调控得以解决。

        最近一两年来,我们的确看到了体制改革的进展,比如,利率市场化在加速,简政放权在扩大,预算法修订也在推进中。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要想获得新发展,改革的推进还要快一些,体制改革也必须进入加速推进的新常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