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第七、八集剧情精要:恢复高考

澎湃新闻记者 蒋曦 实习生 唐震宇
2014-08-14 09:09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编者按】

        从8月8日晚起,48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央视一套晚8点黄金时段播出。

        澎湃新闻记者整理了其中的部分剧情,共同缅怀邓小平及其他中央领导人在历史转折时刻的决断与智慧。

        以下为8月13日晚第七、八集剧情精要。

得知恢复高考后的田源和夏建国激动不已。

 

1977年8月4日,地点北京饭店,中央召开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

        邓小平亲自主持会议。在他的鼓励下,与会专家逐渐打开了话匣子。

        著名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王大珩紧锁眉头,然后像用巨大的勇气下了一个决心:那我就斗胆放肆了。悬在广大知识分子头上的那把剑,就是1971年,张春桥等炮制的“两个估计”!

        有人大声应和:对!王教授,你这句话说到我们心坎上了!

        时任教育部长刘西尧:王教授,你不要太激动,还是谈一点具体的建议吧!

        王大珩:我已经是进过一次监狱的人了,我不怕再进第二次,小平同志,把我从监狱里请出来开会,我没有理由不说真话!1971年,张春桥和姚文元主持搞了一个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对教育工作者和知识分子做了“两个估计”的认定,他们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教育工作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十七年培养的知识分子,世界观大多数、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平同志,恕我直言,知识分子背着“两个估计”的包袱,是翻不了身的,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刘西尧:王教授,言重了。

        王大珩:刘部长是当事人,当时他就对“两个估计”提出了疑问,结果呢,遭到了张春桥的迫害,同志们,我是说出了大家想说,又不敢说的话呀!

        掌声。

        有人带着哭声应和:“两个估计”害死人哪!

        刘西尧:王教授,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中国科学院院长胡乔木起身向邓小平耳语几句,邓小平略略点头,说:我知道。

        说完站起身来。

        邓小平:王教授刚才向党中央说出了压抑在心里多年的心里话。我很感动,也很感谢,“两个估计”的问题,它是一个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牵涉面广,情况很复杂,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经过中央全盘的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我现在,还不能简单的对大家答复,但是我可以发表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这“两个估计”是不符合事实的,怎么可能把广大的知识分子一棍子打死?我坚信,我们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是心甘情愿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并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掌声。

        邓小平: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的劳动者,他们不是“白专”,是又红又专,所以我告诉大家,关于“两个估计”的问题,请大家放心,中央一定会尽快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大家起立,掌声。

        

1977年8月6日。

        邓小平:我们座谈会开了三天了,大家提了很多问题,都非常好,对大家爱党爱国的热情,我很感动,今天我们继续谈科学教育这个重灾区,我们就来谈谈科学教育问题如何解决。

        与会者:邓副主席,我先说一下,高校的招生问题,我建议,招生的名额不要再下方到基层,改成由省市自治区掌握,根据高中的文化程度,统一考试,另外,要真正的做到,让广大的青年都有机会报考和自愿选择专业,应届的高中毕业生、广大的知识青年,还有那些没上过高中但实际已经具备高中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报考。

        邓小平:开会之前,我让几位同志去了解了一下现在高校的实际招生情况,问题还很严重,我一直在考虑,恢复高校招生制度的问题,从什么时候进行,今年已经八月了,如果从今年现在开始回顾高考,恐怕这个时间来不及吧?

        与会者:邓副主席,还来得及,今年的高考,宁可晚两个月,否则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招不上来,国家的损失太大了!

        邓小平回头问:刘部长,还来得及吗?

        刘西尧:重新搞的话,时间倒是来得及,但是这件事实在太大,牵扯面太广,重新做方案,就怕闹乱子。

        邓小平:那就听听大家的意见。

        周培源:我建议恢复高考制度。

        王大珩:考试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我们在坐的学者专家教授,在座的各位领导,很多都是经过高考,才进入大学走到今天的,我双手赞成。

        与会者:我也赞成恢复高考。

        苏步青:我也赞成,宁可晚他两个月,一定要恢复高考,

        “恢复”,“恢复”……

        邓小平再度起身:我请大家放心,高考这个事情,一定会恢复,会尽快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掌声。

        

1977年8月8日。 

        邓小平特意庄重地穿上了烟灰色的中山装。

        邓小平继续开场:同志们,我们这次科学教育座谈会,开了五天了,科学教育的问题,很多。我们有的同志还没有谈清楚,有的还没有谈完。但是没有关系,以后,像这样的机会,只会多,不会少了。

        掌声。

        邓小平:座谈会今天就要结束了,有很多问题大家都非常关心。第一,就是关于“两个估计”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和中央的领导同志交换了意见,和方毅同志(时任中科院副院长)、刘西尧部长也交流了一些想法。这个最终的决定,还是由中央来做,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我个人考虑,可不可以这样来看待这个问题,科学教育问题的总体估计,对我们国家知识分子的总体估计,我们要系统地研究和正确地把握毛主席一系列指示的基本精神。毛主席多次讲过,知识分子,是有气节的,是爱国的,是有骨气的。他亲自和我讲过:老九不能走。为什么不能走?那就是有作用,离不开嘛!所以毛主席对我们知识分子总体是肯定的。“黑线”这个词,是“四人帮”发明的,是对我们国家科学教育战线的敌视,是对我们广大知识分子的污蔑,“四人帮”的污蔑,是根本代表不了毛主席的想法。应该肯定,建国之后十七年,或者说二十八年,我们国家科学教育战线,是红线,不是黑线。我们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劳动者,这个问题,中央已经下决心,组织力量,对“两个估计”进行研究,尽快的作出合乎实际的研究。

        掌声。

        邓小平继续说:第二个问题,就是恢复高考制度。今年我们下决心恢复高考,是我们这次座谈会最重要的成果。我的思想,有一些保守,原先计划明年,或者推迟到后年恢复高考,但是,这次座谈会上各位专家教育了我,因为这件事确实耽误不起了,各位都是专家,都是内行,专家和内行的意见都一致的认为今年可以恢复高考,那我这个外行,只能从善如流了。

        胡乔木和方毅都点了点头。

        掌声。

        邓小平:我的作用就是把大家一致的意见,决定之后,由我来形成决策,我现在可以明确的告诉各位,高等院校,恢复招生考试制度,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好”,“好”……

        掌声……

        邓小平:出了问题,我邓小平负责。

        

邓小平办公室。

        方毅:恢复高考,是一件关系全国的大事,必须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这可是一个大工程。

        邓小平眼神忧郁,他在思考,全然不像会场上那样谈笑风生:是,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社会的波动。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我看,应该立即召开今年第二次招生工作会议,有什么问题,都拿出来讨论。

        方毅提醒邓小平:中央马上要开十一大了,这件事……

        邓小平:恢复高考,我会向中央正式报告,我认为,恢复高考和十一大的精神是不违背的。

        刘西尧欲言又止。

        邓小平问:你们有什么顾虑?

        刘西尧:有人议论,说恢复高考不符合阶级斗争为纲的原则,是翻案。

        邓小平顿了一顿,有些不耐烦,说:恢复高考,如果非要说是翻案的话,那就是翻案吧!关键是看这个案应不应该翻,你们都参加了教育工作座谈会,绝大多数同志都认为这个案应该翻,翻这个案,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利,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义无反顾的翻这个案。认准了对的事情,就坚决去做,如果有什么风险的话,一切由我来承担。

        

全国第二次招生工作会议。

        “同志们,我们的进度太慢,我们制定了四十八项议程,现在讨论了三天了,连一个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邓副主席的决策,是今年恢复高考,这样下去,咱们很难赶得上啊。”

        “我提几个问题,第一,今年是否像‘文革’前一样,招收高中应届毕业生,第二,应届高中毕业生,要下乡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没有接受再教育,就直接去上大学,世界观谁来保证啊,第三,这几年高中也没有好好上课,就算直接从高中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也保证不了生源的质量。”

        “我说两句,既然恢复高考,就要有个统一的标准,否则这学生的文化水平不一样,这可没法上。”

        “怎么没法上,这些年我们不就这么上下来了吗?”

        ……

        “大家不是不知道恢复高考的重要性,大家担心额主要是,假如中央的政策一变,再来个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那可是要受牵连的,积重难返哪!”

        “今天的会就到这儿,明早继续。”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人民大会堂,中共十一大在北京举行。

        大会宣告,历时十年的“文革”已经结束,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大会没能纠正“文革”的错误理论和政策。

        

邓小平办公室。

        刘西尧带着教育部的人来听“骂”的。

        邓小平:我今天说的话可能要重一些,希望你们能听的进去。我出来工作,第一个决策就是恢复高考,从8月6号定下来,这件事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我提出今年召开的第二次招生工作会议,也已经开了四十多天了,至今毫无结果,究竟是要拖到什么时候啊?看来是遥遥无期了啊!群众的意见很大!第二,就是科学教育座谈会上,大家都提出的要彻底推翻“两个估计”,我请教育部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到现在是一筹莫展,使我们广大的知识分子头上还带着资产阶级帽子,这怎么能让他们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啊?怎么能够让他们一心一意搞科学研究啊?那不是放空炮、说假话吗?所以,今天我要对教育部提出严肃的批评,这个警钟啊,我要敲一敲。教育部,是为广大知识分子服务的,但是你们并没有为知识分子说话,使我们知识分子至今还背上“两个估计”的包袱,这“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怎么能够把几百万、上千万知识分子一棍子打死?我们现在的人才,还不都是解放后十七年培养出来的吗?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就是拨乱反正,拨乱反正首要的,是语言要明确,含糊其辞不行,解决不了问题,办事要快,不能拖。

        方毅:拨乱反正,太精辟了!

        

人民大会堂台湾厅。

        邓小平:今年高校全国招生,改变了“文革”期间不考试的做法。恢复了统一考试择优录取这么一个办法,这是党中央的一个重大决策,中央已经批准了教育部关于推迟招生和新生开学的时间的请示报告,这个草案还有许多问题要加以研究。就是哪些人有资格参加高考。现在文件规定,为了保证学生的生源质量,有百分之八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这有一个问题,就是,这应届高中毕业生能不能满足这百分之八十。

        这个表态引起了与会者的讨论。

        刘西尧:牵扯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政策。而且这牵扯到全国不光是城市,还牵扯到广大农村,这么多分散的人要报名要考试怎么组织?

        

北京西郊玉泉山,叶剑英住所。

        力主邓小平出山的叶剑英显然在关心着邓小平的治国“大图纸”。

        叶剑英:好啊,第一炮就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大快人心。

        邓小平:恢复高考牵一发动全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履薄冰。目前是否同意下乡知识青年参加高考分歧很大,你老兄遇大事不糊涂,我想问问你的看法。

        叶剑英:凡事遇则立不立则废。这件事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利和弊究竟是什么。

        邓小平:牵扯面广,政策性强,既牵扯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又关乎知青的政策,加上时间紧迫,搞不好这个好事就弄成了坏事了。利就在于能保证大学生新生质量,有助于选拨和培养我们急需的人才。第二能扭转四人帮所造成的读书无用论的社会风气,激发我们国家的青年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三是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叶剑英:1975年你把王洪文斗到浙江去蹲点了,他跑到上海说了一句话。

        邓小平:他说十年之后见。

        叶剑英:对,十年以后我们成了什么样。中国该靠谁啊?

        邓小平:我断言,若干年后,中国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就在这批大学生。

        

人民大会堂台湾厅。

        邓小平:这次招生考试必须面对全社会,一切知识青年都可以报考,要改变原来的招生计划,原先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他那个比例就不要做硬性规定了。

        与会者:这可牵扯到上山下乡的政策问题

        邓小平:上山下乡运动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政策,现在我们也要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我们的政策。上山下乡运动是否还要继续这个要研究,但我个人的意见这不是长久之计。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对国家,对我们的学生都是不利的。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我们有近两千万知识青年。同志们,这个是财富,要允许他们来参加这次高考。再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也要讲社会公平。

        邓小平:第二个问题就是招生的原则,教育部制定的招生原则是十六字方针。

        教育部刘西尧部长:自愿报名、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邓小平:单位同意这一条我看去掉。比如说考生考得好,生产队却不同意,车间不同意,或那个领导的脾气不好,考生该如何是好。所以十六字方针只取四分之三。

        邓小平:还有一个就是招生的条件应该放宽。

        方毅:小平同志,你指的是哪方面的放宽。

        邓小平:年龄放宽,婚否不限。

        方毅:如果这样,能改变不少人的命运。

        邓小平:我们这些制定政策的人一定要为大多数人着想。“文革”十年有多少学生没有上大学的机会。所以要特别关注六六、六七、六八这三届的高中生、初中生,他们的基础最好,有工作的可以带工资上学。

        邓小平:我看招生文件太繁琐很难懂,招生的政治审查就以下几条:本人表现好、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好好学习。

        邓小平:“文革”以来,我们有一种错误的观点,使我们对人的评价产生了许多错误的条条框框,最荒谬的是血统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并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所以我们的政治审查就是要给那些所谓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所牵连的所影响的这个有志青年打破枷锁,让他们有个好好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有成长的机会。所以招生就两条,首先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以后的招工、征兵和提干都应如此。

        

        1977年10月5日,华国锋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10月12日,国务院转发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规定从1977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统一高考制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