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敢于实践

2014-08-21 20:00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前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称邓小平为“天才的实践家”。实践品格是邓小平理论的风格之一。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有必要重温实践之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每一步推进都可能意味着一次尖锐的利益调整。难度加大,改革的风险与不改革的风险并存。如何突破“改革僵局”,是当前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当年邓小平等人通过支持真理大讨论,认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思想,激发了改革实践的热情,因此有了后面的改革开放。而今要想突破“改革僵局”,进一步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仍需要在更多领域、更多方向,展开更大胆的实践。

        实践能否展开,表面上看是胆量问题,但根本上需要社会给实践者更大的宽容,不论其实践的结果最终被证明是正确还是错误、是成功还是失败。局部的错误和失败非但不会影响到全局,反而可能因此避免了全局出现类似的错误和失败。而局部的正确和成功,则可能由点及面地促成全局的正确和成功。

        宽容对待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败,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利大于弊的。这一点也已经受住了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检验。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大胆实践的主体,不仅仅是执政者,还包括每一个普通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功,正是结合发挥了以上两个主体的积极性,而今后的改革开放要取得更大的成功,依然需要利用好这两个主体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体制机制创新,就是广大普通人大胆实践的结果。有些实践者,甚至是冒着杀头风险展开实践的。好在当时有开明且宽容的执政者,让这些实践逃过了被扼杀的命运,得以展开,取得成功,并扩展全国,打开了改革开放大局面。

        某种程度上说,只有敢于实践,才能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历史事实也告诉我们,在国家、民族站在新征途的十字路口时,国家领导人的不同抉择,可以影响国运。

        我们现在纪念邓小平,一方面纪念他30多年前在历史十字路口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另一方面,我们也纪念那些在过去30多年中付出心血与智慧的普通实践者。

        我们迫切需要更多大胆的实践者。我们亟需营造宽容实践的社会氛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