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问答】眼冒金星是怎么回事?

2014-08-27 14:11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问:眼冒金星是怎么回事?

答:如果大脑受打击或疲惫会觉得眼前金星乱舞,但如果没有受刺激却出现这种情况就属于疾病的范畴了。

        闭上眼睛,用你的手轻轻按压眼球,就能发现在和按压位置相对的方向出现一个光环。这种情形称作“光幻视”,是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受到直接机械刺激时产生的光感觉。眼前出现的各种异常光感,包括“眼冒金星”,大多是由跟视觉有关的神经细胞受到刺激造成的,不过,过度缺乏刺激也会产生异常光感,比如长时间在暗室工作,长时间在雪地行走注视积雪,也会出现眼前金星闪动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会“眼冒金星”。

        一种是脑部受到重击,这种情况下,负责传递信息的神经细胞发生了震颤。大脑中有一个专门接受这些神经细胞传导的翻译系统,能把它们传来的信号翻译成各种视觉形象;而当它们发生震颤时,大脑就会把这种震颤错误地翻译为“满天星斗”,于是便会觉得眼前出现了金星乱冒的景象。

        另一种情况出现在久蹲起立、身体疲惫、饥饿或精神受到严重刺激时,另外患有生理性低血压的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受阻,使得眼底视网膜血管暂时性缺血造成的。

        上面这两种眼冒金星都是一过性的,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如果在大脑未受打击或仅受轻微打击,也未有疲惫或精神刺激的情况下觉得眼前金星乱舞,或者目视模糊,视野中出现闪烁的暗点,这就属于疾病的范畴了,应尽快就医。

(周婧琦 发育生物学硕士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问:瘦人怎么才能变胖?

答:首先要找到瘦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对于现代审美而言,“瘦”是个多么让人向往的名词啊,以至于让人忽略了瘦人其实也有烦恼。瘦人为什么胖不了,这个问题有多方面原因。我们首先来给瘦人分个类:第一类是由身体机能问题导致的;第二类由遗传因素引起;第三类则是受情绪影响。

        针对不同类型的瘦人,改善身体条件的方法不尽相同。一旦发现自己体重过轻,首先应该排除疾病的可能性,因为甲亢、糖尿病、肾病、肿瘤等都可能导致消瘦。排除了疾病因素造成的影响后,下面的一些小贴士可以帮你适当调节体重。

        由于遗传因素等的影响,一些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或者是机体热量的消耗远远高于正常人,摄入少或是消耗快,无论如何都是难以胖起来的。肠胃功能健全才能有好的吸收和消化,少食多餐、均衡饮食对于消化功能低下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一餐吃得太多往往不仅不能有效吸收,反而会造成肠胃负担。而对于基础代谢率高的人来说,在饮食上应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一些含脂肪、碳水化合物较丰富的食物也有助于皮下脂肪的储存。

        特殊情况下,一些精神因素能导致肾上腺素过度分泌,使得脂肪被迅速分解,让人在短时间内消瘦。所以,愉快的精神状态对于人体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是必不可少的。适当放松、缓解精神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增肥人群必要的法宝。

        最后,对于想要增肥的瘦子们来说,适当运动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慢跑、游泳等等,这些运动既能帮助塑造形体,又有助于提高食欲。坚持锻炼身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体的健康状态,帮助调节身体机能。

(苏文静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发育生物学博士)

问:有研究表明,全脂牛奶及奶制品摄入较多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要低,不喝牛奶的人该如何预防糖尿病?

答:全脂牛奶通过其营养成分——反式棕榈油酸来降低患糖尿病风险。不喝牛奶的人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摄取这种成分。

        反式棕榈油酸是一种人体无法自身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通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

        科学研究发现,血液中反式棕榈油酸含量较高的人,体内“好胆固醇”的含量也比较高,对健康不利的甘油三酯含量较低,并且这种人II型糖尿病的发病几率也较小,因此得出了反式棕榈油酸II型糖尿病的负相关性。

        而全脂牛奶中反式棕榈油酸的含量高于脱脂牛奶,经常食用全脂乳制品有助于提高血液反式棕榈油酸的含量,因此,有观点认为多食用全脂乳制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不过,这个研究数据只说明了全脂乳制品的食用量与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并不能说明全脂牛奶有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很多人会因为乳糖不耐受而不适合喝牛奶,可以用乳糖含量低的全脂酸奶代替,而糖尿病患者更适合低糖型或无糖型的酸奶。另外,除去乳制品,还有其他食物能够补充反式棕榈油酸,比如牛肉等。

        至于糖尿病的预防,主要在于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饮食上应注意定时定量,根据个人每日所需的总热量进行食物摄取,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同时严格控制体重、消除肥胖,增加体力活动。

        英国科学家曾经为此制订了5项健康标准:体重指数(BMI)(身高/体重的平方)<25,脂肪摄入<30%,饱和脂肪<10%,纤维素≥15克/1000千卡,体力活动>4小时/周。平均观察4.6年后,他们发现II型糖尿病发病率与达标率呈反比关系,全达标者中没有一个患上II型糖尿病的。

        因此,全脂牛奶并不是预防糖尿病的“特效药”,只要做到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风险。

(蒋苹 赫尔辛基大学 认知神经科学博士)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