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根除“共建生”特权

2014-08-25 19:30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临近秋季开学,困扰北京中小学生和家长多年的“共建生”真的取消了。

        “共建生”并非北京专属。据悉,全国很多企事业单位都有共建学校和“共建生”。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取消这一严重违背教育公平的制度,相信能够对全国正在推行的“教育资源均衡”工作起到一些垂范作用。

        “共建生”的前身是上世纪80年代的所谓“条子生”,当时某些高级别的领导为了帮助周围人的子女进入某一学校就读,直接写条子给学校要求给予方便。学校迫于权势,不得不接收。后来,为了解决一些中小学生的父母工作性质特殊(如外交部门、外贸部门)带来的不便,给予这些学生一些入学方便。再后来,一些部委和央企向优质中小学校投入钱物,进行“共建”,以换取校方免试或优先录取本单位子弟的便利。

        在无孔不入的权力和金钱面前,这一做法逐渐演化为一种教育特权和腐败。利用这项政策的单位越来越多,房地产商、中小企业,甚至街道、派出所、工商税务、消防等也与所在地的学校建立了共建关系,以利子女入学。

        这样做的结果是,平民家庭的孩子需要千军万马才能挤进好学校,而共建单位的孩子(有时候需要家长具有相当行政级别)很可能有“绿色通道”可行;不仅义务教育失去基本公平,而且产生了“钱权交易”——据知情人介绍,一些央企会把自己的共建名额赠送给有合作关系的大客户高管的孩子,作为一种市场公关行为。

        积弊深重的“共建生”制度饱受诟病,严重打击了社会对公平公正的信念。这一做法也一直受到包括北京当地媒体在内的权威媒体的抨击。北京市教委于2010年曾经提出过要严格控制共建单位的数目和学生人数,特别要治理“假共建”行为,并表示从当年起,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共建单位和共建学校。但收效甚微。

        今年4月底,北京市教委再次发力,发布消息称,2014年北京小升初将暂时保留“特长生”和“推优生”,同时取消共建生。是否真的取消了呢?

        8月25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记者的采访,称在这条“‘史上最严’的择校禁令”之下,这一在中国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词语,在权力聚集的首都北京成为历史。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则称,“如果你发现哪个学校还有‘共建生’,可以投诉,我们保证处理。”

        可以相信,“共建生”问题得到了遏制。但是产生“共建生”的土壤尚未得到改良。

        首先,考察“共建生”的产生历史可以发现,它最初的萌发,源自于不受约束的权力,如果权力仍然不受约束,“共建生”之类的招生腐败还会换个名称,再次出现。

        其次,当前的教育资源均衡工作进展缓慢,如果不能加速,仍会给“共建”之类招生腐败的出现提供强大动力。

        再次,在保护未成年人安全和隐私前提下,公职人员和学校的信息如何公开以利于公众监督,没有见到行之有效的办法。

        北京成功废止“共建生”只是第一步,如果上述三者没有得到改善,类似“共建生”这样的招生特权和腐败还会死灰复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