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5岁未婚女性在职场跳槽,需要面对什么?

2021-05-15 13: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月亮上的孩子 三明治 收录于话题#三明治 · 短故事159个

困境不是突然出现的,你知道很多时候它隐藏在身边,默默注视你,直到你——35岁了,职场的“内卷”、对女性的不公、对单身对年龄的嘲笑与歧视开始一个个粉墨登场。这是一个关于困境与突破困境的故事。“突破”这个动作并不那么显眼,在作者的经历中,它正以缓慢的形态展现着,但如同困境一样,新的可能也会在某个关口蓄势待发,然后突然出现。“我暗自蓄力,并静静期待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除了个人层面上的努力和自救,公共层面该做些什么能让劳动环境变得更善更好?

文|月亮上的孩子

编辑|胖粒

我打开EXCEL很久了。这个EXCEL上面的表格一共46行,每一行,都是一个员工的离职资料,申请离职时间、离职日期、离职原因……离职原因没有意料之外的内容,这些理由我看了不止一个月了。而这里面,有不少我熟悉的名字。

我一行行地点进去看,看着看着就入了神。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所在项目的人离职的离职,调动的调动,大家好像约定好了一样,争先恐后地离开这里,美其名曰“为了个人发展”、“个人职业规划”、“家里考虑搬去其他城市”,实际上依然是“加班”、“压力”、“薪酬”。这个社会行业千千万,然而,当你要辞职的时候,所写的理由不外乎就那么几个,心知肚明。

鼠标无意识地在表格上面点击,我的心思已经不在这个上面了,因为同事Y的问题突然闯入我的脑海:“你呢?是不是也在考虑走?”这个问题像生了根一样,紧紧拽着我的思绪,翻搅着将我这段时间的挣扎犹豫都摊开在面前:是的,我在心底说。

我当然考虑过,但是,想走就能走吗?

01

30岁,我第一次跳槽的时候,别人的看法是:趁还年轻,去闯一闯也好。现在我35了,朋友对我想要跳槽的看法是:你这个年纪,难!

仅仅相差五年。

那天早上,办公室的人拖拖拉拉的还没上班,同事L坐在电脑桌后面吃早餐,她是我在办公室内吐槽倾诉的对象。“我在考虑要不要走。”我有些犹豫地说,偷偷看了L一眼,然后低下头,盯着手上的一支笔,那支笔不知道有什么魅力在吸引我,我可能一直盯着它,也可能什么都没看。

“正常,能走赶紧走。”L很淡定地接上我的话。我猛地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假装在开玩笑:“我在考虑要不要回我原来的公司。”

“能回就回吧,”L抬头看着我,“但是你要想清楚,这次你再走,那就是你最后一个公司了。”

我刚想说怎么就最后一个公司了?话没说出口,我猛然意识到什么,又咽了回去,只是含糊着应了声,结束了这个话题。我算是一个对年龄非常不敏感的人了,经常会忘记自己的年纪,比如我一直觉得我在这个项目待了三年,可是实际上我已经待了将近五年。

但再怎么不承认,岁月也照样悄悄溜走,回过头,年纪已经变成了不好宣之于口的存在。

35岁,其实是应该是一个黄金年纪,但现实中却是一个尴尬的年纪,公务员考试要求报考人员必须35周岁以下,互联网企业对于35岁有淘汰机制,在高校工作35岁没有评上副教授,就无法申请国家级项目甚至一般项目……35岁的年龄限制在这个社会已经是一种令人焦虑的现状。

大家好像在默认一个事实:35岁,如果你还不是一个中层管理者,那么,你很可能一辈子赶不上年轻人,即使从头再来,你的起点也必定低于现在。

职场对于30+女性,尤其是35+的女性,仿佛天生就带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偏见与审视。

02

我所在的行业是客服行业,这是一个偏向于年轻化的行业,人员流动性大,进来的都是年轻人,而留下来的人,都要跟比你更年轻的人竞争。即便我的岗位是行政岗,对于年龄的限制不大,但是这样的竞争依然存在,并且持续存在。

我30岁时到这个项目,跟我同一年进入这个项目的还有一个女孩,刚毕业。这个女孩刚来的时候就在我的团队,领导和同事也很热心帮助她,并寄予厚望。半年不到,她已经成为一个新成立小组的实际负责人,并且顺理成章地在没有公开竞岗的情况下成为这个小组的主管。

而我,在项目工作满一年的时候,项目领导A找我谈话,让我去竞聘这个团队的主管,分担我原本主管的工作。在我竞岗成功之后,领导A又一次找我谈话:“你还缺乏一些管理者的思维,实际上你还没有达到作为主管的标准。”

我当时脑子有些空白,没有达到主管的标准,那为什么又让我竞岗成功呢?

“你其实进来的时候,工资是比一般同事要高的,这个你知道吧?”A先是看着我说话,但在问完后垂下了眼睛,看着手上的笔记本。我点点头,招聘的时候我是提了工资要求的,但我不明白领导想说什么。

“因为你已经拿了比较高的工资,所以这次升职,我们就不给你加工资了。”A说完,又抬头看了我一眼,我不知道他想从我的态度中读出什么内容。

“等你能力达到要求的时候,工资方面会考虑的。”紧接着,他又补充道。

“好的。”我垂下了头,试着微笑了一下,然后走出谈话室。

竞岗结果出来,我的主管前面,加了一个“副”,考察期一年。

在非私营企业,当你一直在里面工作的时候,你是很难感觉到年龄带来的偏见的眼光的,除非,你是“新来的”。

社交上有两个场景最尴尬,一个是多年未见的同学聚会,一个是跟联系不多的前同事吃饭。前者几乎成为了拓展人脉拉关系的著名场景,最怕被问到工作和婚恋状况,看着对方一脸惊讶的对你说“怎么可能!”“你现在年薪还没到XX万?”“你以前如何如何,现在怎么就?”后者最怕的就是前同事总以为你到的都是更好的公司,只要见面一定会说的场面话就是:“你现在舒服啦,拿很多钱吧?”说实在的,人往高处走,但是跳槽真的不一定跳得比前公司要好。

我可以在这个项目继续做下去,年龄,或者说在这个项目的年限,就是我的资历,但是,当我想要再次跳槽的时候,年龄就会变成另一家公司严苛考核我、观察我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婚姻状况。

03

30+的年龄与婚姻状况在国内是永远分不开的。

可能面试官不会明着问你“如何兼顾工作与家庭”、“有没有考虑过近期结婚”、“有没有考虑过近期生孩子”,但一定会斟酌考虑你的婚姻状况,比如在面试期间跟你拉家常,判断你的家庭情况,又比如直接表示公司有加班文化,咨询你是否可以接受。

我所在的客服行业女性员工占比更大,按道理来说对女性会更加友好,但是这两年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加班越发频繁,各种关于“某某又请产检假”、“某某才生完又有了”、“某某哺乳假早退”、“大着肚子我都不敢叫她干活”之类的抱怨时常听见。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因生理原因减少工作量成为了一种职场上的“罪恶”。

一方面公司领导层认为女性员工因生理问题而请假让人头疼,一方面又看不得单身员工在面前走来走去。我至今未婚,就因此遭受过不少职场上的“牵线搭桥”。在他们眼里,好像只要未婚,不管合不合适,都可以凑成一对,内部消化。

曾经我就被“安排”给一位未婚的经理送生日花束,借口是全部门的人一起帮忙庆生,但当我意识到不对的时候,原本跟我一起送礼物的同事,全都站在了我对面。“来来来,一起拍照留念!”“安排”我的领导直接将我推到那位经理面前,还把花重新塞到我手中,让我摆拍送花。我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有深意的笑容,即使我知道没有恶意,但也一阵恶寒。这大概是我职场生涯最尴尬的场景之一了。

作为35岁未婚的女性,对于一个新公司来说一定属于一个不稳定因素,因为他们不能确定你是坚定的独身主义还是很快就会投入家庭。

如果在35岁跳槽,我可能要面临的不仅是年龄的考量,还有对于婚姻的考量,不难想象,应聘的公司一定会尽可能的“斟酌考虑”,甚至我更可能在招聘须知上就已经不符合要求了。

我在想,现在应聘一家公司,是不是要给这些条件排个名?第一是年龄,因为年纪小还可以学;第二是婚姻状况,因为没结婚还能拼?第三才是你能想做什么。

04

我能做什么?这是一个很虚幻的问题,我可以做很多事,但不一定是公司需要的。

而且,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都不一样。当你刚毕业的时候,公司看重的是你的专业;当你实习的时候,公司看重的是你的学习能力;但是当你跳槽的时候,简历上的内容才是你的资本。可并不是你的每个能力都能够体现在你的简历上的。

这个社会看人的能力好像大部分都是通过证书体现的。读法律,就要通过司法考试;读英语,要有相应的专业六级、八级甚至翻译证书;读工程,建造师等级才是你薪资的标准;负责项目,就要看项目获得了什么奖项……但是,更多的人只有工作经验。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没有各种技能证书,但我拥有非常好的行政写作能力,拥有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运营能力,有公众号运营经验,负责过智能产品的设计,组织过开发工作,还自学过一部分PS和视频剪辑。但是体现在简历上的,可能只有我行政工作的经历,因为所有的附加能力都只是我行政工作上的“隐形”能力,既没有时间长度证明,也没有奖项证明。

我刚开始工作的公司是工程行业,第一次跳槽的时候,回复我简历的都是工程行业的公司,但我想要应聘编辑,因为当时我其实做过一点相关的兼职工作。然而,当好不容易我有机会坐在一家杂志社面试编辑的时候,面试官在简单的面试了我对于编辑方面的认识后,跟我说:“我们看过你的简历,公司有个对外联系接待的岗位可能更适合你。”

当时的打击我至今记得。新公司看到的永远都是我长期在同行业或者同类岗位的工作经历,跨行业找工作非常困难。在职场上多得是我这样的人,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只是我们不知道除了这份工作,我们还能做什么。如果我要跳槽,我要继续在客服行业做行政岗位吗?如果我不想继续在客服行业工作,我还能去哪里?

05

“我能去你们公司吗?”我坐在餐厅的卡座前,对面坐着我前一家公司的经理,现在他已经在另一家公司就职,依旧是工程行业。“我可以推荐你到办公室工作。”他耐心地跟我说,看到我有些失望的眼神,又补充道:“不然你还能做什么呢?你又不能考建造师。”

是的,我心底一凉,又是这个。建造师的报考条件有一条就是必须是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专业,而我是个文科的法律专业。“如果我要回去办公室,那我当初为什么要走呢?”我扯了扯嘴唇,有点无力地对他说。

我毕业后就在一家工程公司上班,在办公室工作。

很多公司都有这种部门,不一定叫办公室,可能就叫综合室、后勤室或者秘书室,其实做的工作大同小异,都是制定规章制度、处理各类文件、档案印章管理、后勤杂务和领导行程安排等等。

这个部门是上下连接的纽带,却也是最不受欢迎的部门。因为我们不涉及经营业务,不能为公司带来盈利,所以所有部门都可以对我们指手画脚,觉得我们处处卡流程,处处不行方便。然而一个公司如果没有了这种部门,没人制定规章制度,没人执行流程,那跟一个小作坊有什么区别?

部门得不到重视,里面的员工自然也不会好过,招聘新人需要跟人力资源部门打好关系,报销费用需要跟财务部门打好关系,公司分红拿得最少,两边受气却是常态。办公室对人员的专业并没有太多要求,但非工程类专业不能考取相应证书,也就一直拿不到高工资。

拥有一级建造师的证书,除了基本的工资每年还有上万的补贴,更不要说拿到一级建造师证书的人,大部分都拥有二级建造师和其他工程类的证书。每次看到有同事拿着证书,完全不需要晋升就可以拿到比中层管理人员还要高的工资,我就异常羡慕。

那时我之所以想要跳槽,就是因为我在那家公司没办法考取专业证书,而我也不想一直做这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文书工作,我的人生好像直接看到了头,每天的工作都可以预知,连工资水平都可以预知。所以当年的我义无反顾地走了。

如今,我还要回到原来的工作领域吗?继续那种一眼看得到头的生活?那我离开又有什么意义?哪怕是换个部门呢?

06

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了十二年,从一个跟人面对面坐着可以不说一句话的胆怯害羞的人,变成了现在只要有必要跟陌生人都能聊上几句的社会人;我换过两家公司,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熟练各种职场工具的打工人。有什么是没经历过的呢?

当我坐在电脑前,EXCEL上好像有46个人在跟我吐槽、抱怨、呼唤我跟他们一起。我思来想去,诱发我想要辞职的是什么原因?工资吗?前程吗?周围“动荡”的工作环境?还是,都有?

然而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在经过了工作环境“变动”的焦虑、考虑辞职的蠢蠢欲动、自己对跳槽前景的各种分析、到最后尝试跳槽却回到原点后,我才开始审视我自己的内心。

我一个人站在江边的围栏旁,看向夜晚缤纷的灯光映照在黑暗而平静的水面上,泛出斑驳的彩。

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低迷的工作氛围,再次让我陷入了死水一样的工作状态,跟眼前黑暗中的水面重合在一起,与当年我一眼看得到头的工作生涯好似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样令我无法忍受。

我朋友曾经劝我:“不要想着找什么工作有意思,感兴趣,有钱就有兴趣。”然而,人生在世难道就只为了安稳的一辈子吗?

不,我想要新鲜感。

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我渴望成就感,希望学习新鲜的事物,尝试不同的经历。我来到这个项目,学习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尝试过的东西,而我想要离开,同样是为了尝试更多可能。在女性安稳就好、平凡就好的普遍社会认知中,有多少人与我想的一样呢?或许大家都想要跳出千篇一律的“围城”,却又总是困于各种客观或主观的束缚。当我意识到我想要离开的最本质的原因后,耳边那些嘈杂的,关于各种不满、抱怨和彷徨的声音都消失了,心底有种不甘心的火焰烧了起来。

我好像突然知道应该怎么走下去。

“我活这么大还没活明白呢。”一旁的表弟耙着自己的头发,嘟囔着对我说,语气略显烦躁。他也在烦恼着要不要换工作,去学习自己更感兴趣的工作内容。

“你要想好自己以后要走的路。”我说。

“我也不知道自己想怎么走,我自己都没想明白。”

“有时候‘明白’就是,在这一瞬间,你的眼前没有其他犹豫彷徨,只有那一个方向吧。”我想了想,回答道。他叹了口气,看样子还不怎么理解。每个人到这个阶段可能都是迷茫的,我没说出口的是,当你顺着心去做,不后悔的时候,也许你就算是“明白”了。

35岁是一个尴尬的年纪,也是一个恰好的年纪。我能够非常清楚的了解这个社会的现状,非常了解这个年纪的困境,也能够非常理智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从而清楚自己想要走的路。

我喜欢设计智能产品,我就把工作重心放在这一块上,努力取得成绩;我喜欢写作,我就开始寻找能够提高写作能力的方式;我对某个专业感兴趣,我就考研,深入学习这个领域……我开始一步一步为我的未来储备资历和能力。而且,谁又规定一定要按部就班地寻找一家公司呢?我还能寻找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可能。我正暗自蓄力。

作者后记

写下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能够完成这一篇故事。写虚构的故事容易,非虚构的故事非常难,挖掘自己的经历和剖析自己的内心,都是一种煎熬。尤其在写的过程中,我不仅是在回忆曾经的经历,而且正在经历所有的挣扎。然而,当我完成的时候,我也随之理清了很多想法,这让我感到释然。这个故事完整地记录了我这段时期的彷徨、摇摆、思考与决定,希望能够让有同样经历的人有所启发。生活中总有困境,同样也总有出口。

把生活变成写作,把写作变成生活

三明治是一个鼓励你把生活写下来的平台

原标题:《35岁未婚女性在职场跳槽,需要面对什么?| 三明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