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汉朝也有次“实践与真理大讨论”:武帝之后,中国往何处去?

George
2014-09-12 12:00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广为称道的一个朝代。“文景之治”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带来了富足的景象,而在此基础上汉武帝的积极对外政策则给中国带来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平与稳定。

        但是武帝时期的过度扩张,劳民伤财,官员们也开始思考这种积极的政策是否应当继续。公元前81年,武帝托孤的重臣霍光垮台之后,汉朝的高级官员们开展了一次集中的大讨论。《盐铁论》以对话形式记载了这场对汉朝发展影响深远的讨论,从《剑桥中国秦汉史》的分析来看,这场名副其实的、汉代的“实践与真理大讨论”竟然与两千多年后邓小平时代之初的讨论十分相似。

        辩论的两个阵营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被称作“时新派”(Modernist)和“改造派”(Reformist)。两个阵营的名字似乎都有很强的改革意味,但是意识形态大相径庭。“时新派”主张强国政策,积极利用国家资源富国强兵;主张赏罚分明的制度;主张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如盐铁、铸钱、进出口等)。“改造派”从今天的眼光看相对保守,主张回归周代的传统,顺应天意,普惠于民。

        在争论中,两个阵营至少就以下问题进行了争论,这些问题在现代国家也是值得思考的:

        产业政策上,时新派主张鼓励制造业、贸易往来和运输业发展,改造派主张坚持以农为本,反对工业过度汲取劳动力,抑制农业生产;

        对于垄断行业的问题,时新派主张继续加强管制,将利润据为国有,而改造派主张废除专卖,认为垄断于民无利;具体到冶铁行业,时新派认为国家专卖可以保证铁器质量,但是改造派恰恰认为正是国家垄断造成铁器质量差,影响了农业生产;

        对于货币政策,时新派主张稳定的货币政策,改造派主张少用货币,重新征收实物税;

        关于官员的选拔制度,时新派认为官员应当注重实践能力,理论是次要的,但是改造派认为官员的理论修养直接影响到道德水准,而道德是为官的根本;

        对于之前汉武帝时期的成就,时新派认为国家的强盛归功于自己派别的政策,改造派认为这一时期国进民退,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了。

        从以上的简单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时新派与改造派所关心的问题几乎也是我们现在关心的问题。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很难简单地断定这两派哪个更为先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抓住了一些根本的问题:如何富国而又利民?如何提高政府效率而又不滋生腐败?如何在物质丰富和精神充实之间平衡?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国情复杂、地缘堪忧的中国应当何去何从?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今天关心的问题。

有图有据:

书影:
文字来源:
《剑桥中国秦汉史》,【英】崔瑞德、【英】鲁惟一/编 杨品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年2月版,定价:96.00元
本期翻书党:George

【“翻书党”征稿】
如果您在近期出版的新书里看到有趣、有料、有见识的段子,欢迎拍下来投稿翻书党(邮箱:book366@126.com),被采纳者我们将奉上微薄稿费。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