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制造2025|泉州机械机床业调研:点状出现工业4.0萌芽

澎湃新闻记者 王道军 发自泉州
2014-09-12 07:47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写在前面】

        “500强亏损榜”,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最新缩影。近日,有媒体统计,“世界500强”榜单中一共有50家公司在2013年出现亏损,其中中国独占16席,且全被国企所包揽,“遥遥领先”美国4席。这16家营业收入方面的“巨人”,却成为利润和效益方面的“矮子”,亏损总额高达377亿元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综合多方信息得知,决策者有意设计一个名为“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规划。这将是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其基本思路是,借助两个IT的结合(Industry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Technology,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中国制造业现状,令中国到2025年跻身现代工业强国之列。而泉州,则已被中国工程院列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
        为此,澎湃新闻记者上月赶赴泉州调研。以下是这组调研稿的第四篇,意在直观感受中国制造与工业4.0之间的距离

调研组认为,泉州的现状是全面实现达到工业1.0,大部达到工业2.0,局部具有工业3.0,点状出现工业4.0萌芽。

        2012年初,50岁的陈荣法从泉州市下辖的南安调任晋江,出任市委书记。

        “到了晋江不久,他就问晋江有没有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什么地方?如果没有就要去建。”晋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李建华回忆。

        “其实,那时候我们有一个生产力促进中心,但是没有经营场所,也没有实质运作。于是,当年我们就租了电信大楼的一部分,有2000平方米,开始真正建设起来了。”李建华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虽然晋江毗邻泉州市,离厦门也并不远,但想吸引人才到当地工作,并不容易。

        好在有黄敬前。据《福州大学报》披露,2011年6月,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院长黄敬前挂职晋江市副市长,协助分管科技、旅游等工作。任上,黄敬前建设晋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引进建设晋江——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专利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福州大学晋江市装备制造数字化设计工程研究中心、众合联公司物联网研发中心,以及晋江英特涌道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等。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正是黄敬前的关系,哈工大才会到晋江。

        李建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和高校合作,晋江选择的模式是,政府为企业技术服务买单,为产业共性设备研发买单。

        “每年,我们拨给哈工大230万元,给福州大学100万元,希望他们免费给晋江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李建华说。

        而晋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所起的作用,就是让企业和科研机构对接。

        以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为例,一年多的时间内,他们已经走访了50家晋江企业,完成福派园、艾派、晋成等公司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技术方案50套。

        这还只是小成果。

        晋江市科技与信息化局副局长许榕凤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今年,晋江市和哈工大共同投入研发了具有共性技术的“食品自动包装线”和“大规格瓷砖自动包装线”。按计划,哈工大8月份从学校调拨15到20套数控机械在晋江设立加工中心,进入产业化阶段。

        李建华介绍说,原来陶瓷行业用工量最大的,就是在瓷砖包装这道工序上,每条包装生产线需要12人,如果“两班倒”则需24人。而有了“大规格瓷砖自动包装线”,一条生产线仅需2个人,一下子就为陶瓷企业减少10人的用工量,包装生产效率还提高了2倍。

        而“自动断线检测系统”则能够解决纺织行业的人工依赖问题。

        “原来,纺织企业生产所用的经编织机,由于会不时出现断线的情况,需要工人及时发现处理,所以一般一名工人只能同时看管两台经编织机。而我们这个系统则实现了断线自动检测、自动停机,避免坯布废品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将管理织机效率提升20倍,即从每人同时管理两台织机,提升到每人可同时管理40台织机以上。”李建华说。

        眼下,泉州全市范围内正在推进“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其目的就是通过建立更多类似晋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这样的机构,推动企业创新。

        泉州虽是福建省第一大经济体,但近年来所受挑战越来越大,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泉州市一名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以当地最闻名的鞋服为例,当地纺织鞋服业中存在大量自动化程度不高的设备,甚至有些工序主要由手工操作完成。

        泉州还是福建机床产业的主要集中区,产值超过全省机床产业的50%,但仍无法解决水暖等装备制造行业的一系列问题:密集作业,粉尘弥漫,磨抛质量普遍不稳定,产品一致性差,形状精度不高。

        今年6月15日至20日,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带领“泉州制造2025”项目组赴泉州,机床和数控是该项目组调研的重点之一。

        参加调研的院士专家及项目组成员共有46人,其中院士7人,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有关部门一同参加调研。其中一名参与调研的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单是第一组,就调研了9家企业。

        福建先创电子有限公司有员工近千人,年产值接近15亿元,有研发人员200余人,生产中已实现机壳的数控加工,采用进口贴片机实现自动化贴片加工。

        但调研组发现,该企业在产品装配过程未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敏捷制造能力、制造信息化尚待完善。

        被调研的另一家企业——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虽然该公司具有激光切割,数控折弯机和薄板涂装线等大型制造装备,多使用简易数控系统,但是液压系统却受制于日本供应商。

        而在南方路机,调研组发现,这个企业20年来一直设计制造路面机械,目前该公司的干粉制造设备、制砂设备和石料破碎设备已达到全国第一的地位,沥青搅拌设备处于全国第三的地位,产品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0%左右。

        不过,问题是,南方路机制造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设计信息与制造装备之间缺乏信息交互,焊接等设备缺乏柔性,产品智能化水平不高。

        知情人士透露,调研组在此后的汇报中认为,泉州是服务型政府,而泉州企业家大部分为创一代,专注企业、产品、技术、市场,具有很强的成本和利润意识,但是整个泉州技术人才缺乏,知识产权意识需提升。

        调研组认为,工业1.0主要是机器制造,机械化生产;工业2.0是流水线,批量生产,标准化;工业3.0是高度自动化,无人化(少人化)生产;而工业4.0是网络化生产,虚实融合。

        “他们认为,泉州的现状是,全面实现达到工业1.0,大部达到工业2.0,局部具有工业3.0,点状出现工业4.0萌芽。”前述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工业4.0”概念由德国业界最早提出,其源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最初的想法只是通过物联网等媒介来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两年后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产官学”组成的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表了题为《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的报告,称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宣告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

        德国“工业4.0”项目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按设想,未来工业生产形式会高度个性化产品,强调顾客与业务伙伴对业务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的参与;物联网、服务网以及数据网将取代传统封闭性的制造系统,成为未来工业的基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