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江刀鱼有望告别天价:人工养殖技术成熟,已放流10万尾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2014-09-16 20:4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9月16日,10万尾全人工繁育的刀鱼苗种(规格6-8厘米)在上海长江大桥以东水域放流。 澎湃新闻记者 雍凯 图

        每年清明前上演的“天价刀鱼”有价无市的窘境有望得到改善。

        9月16日,10万尾全人工繁育的刀鱼苗种(规格6-8厘米)在上海长江大桥以东水域放流,这意味着刀鱼人工养殖技术已经成熟。上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张根玉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透露,上海已攻克人工养殖刀鱼的关键技术难关,明年首批全人工养殖刀鱼有望少量上市。

 野生刀鱼资源急剧衰退 

      
刀鱼以肉味鲜美、脂肪多,细嫩丰腴而著称,与长江鲥鲚、河豚并称“长江三鲜”。 澎湃新闻记者 雍凯 图

        长江刀鲚,学名刀鲚,又名长颌鲚,俗称长江刀鱼(以下简称刀鱼),属于鲱形目,鯷科,鲚属,为江海洄游性鲚类,以长江下游产量最高。刀鱼以肉味鲜美、脂肪多,细嫩丰腴而著称,与长江鲥鲚、河豚并称“长江三鲜”。

        历史上,刀鱼资源极其丰富,上世纪70年代,年渔获量曾高达近万吨。

        近年来,由于重大海洋工程的建设、海洋污染及过度捕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刀鱼资源急剧衰退,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个体小型化严重,而市场需求却有增无减,上世纪90年代,产量已不足4000吨。

        进入21世纪,甚至到了有价无市的窘境,2012 年的清明前后,刀鱼渔获量40余吨,2012 年的清明前后,三两左右规格的刀鱼市场售价高达9000元/斤。

        资源锐减、市价飙升引来了学者的关注。刀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成为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刀鱼必须经过水温、水流等外部因子的刺激,性腺才能发育成熟,其繁殖生态条件较为苛刻。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长江刀鲚繁育科研团队于2007年开始联合嘉定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攻克刀鱼人工繁育子一代的亲本培育、催产、受精、室内水泥池孵化和鲚苗培育等关键技术难关,

        2014年,研究所获得刀鱼苗25.5万尾。9月16日放流10万尾,此次放流活动由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与崇明县人民政府在崇明举办。近两年,研究所申请发明专利8项,授权2项。其中包括长江刀鲚苗种的四级集约化培育法:经过50-70天的培养,鲚苗长度达 4-5厘米。

人工养殖刀鱼明年上餐桌        

2014年9月16日,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与崇明县人民政府在崇明举办长江口刀鱼增殖放流活动。 澎湃新闻记者 雍凯 图

        上海市农委透露,人工养殖刀鱼,一方面可补充物种数量,使得这一长江珍稀物种不至于灭绝,另一方面,现在刀鱼市场售价非常高,5000-7000元/斤,给水产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如果人工养殖刀鱼推广开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张根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科研团队根据刀鱼一生不同的生活习性模拟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环境。比如,刚出生的鱼卵放在淡水里,成长期的小鱼放在海水环境里,繁育时期则模拟整个从海水到淡水的过程。

        “现在,人工养殖刀鱼口感基本能做到与野生刀鱼相近。”张根玉说。

        明年清明前后,首批人工养殖的刀鱼有望少量游上市民餐桌。“这批刀鱼从2011年开始全人工在池塘养殖。上市基本条重在二三两左右。目前预计三四千尾。”张根玉称,因为数量少,最开始可能会先供酒店。价格上,目前尚未进行成本核算,“但肯定比野生刀鱼要低。”

        张根玉介绍,目前,科研团队正在攻克的下一个难题,是人工饵料的模拟,也就是让刀鱼吃的东西基本和野生的一样,以使他们各方面习性更相近。明年刀鱼洄游季节,科研团队还将在重点监测长江口产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