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多名儿童误食毒蘑菇死亡,别再只教孩子“漂亮蘑菇不能吃”了

澎湃见习记者 许梦娜
2014-09-18 18:0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质量观 >
字号

        

四川宜宾的5个孩子,食用野蘑菇后,三死两伤。

        

        据央视报道,近日,四川宜宾的5个孩子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捡拾野蘑菇食用后导致三死两伤,家长在接受采访时称,平时捡蘑菇不会区分有毒和无毒。

        经鉴定,5个孩子系食用鹅膏菌中毒,报道称,95%的蘑菇中毒均属食用鹅膏菌属造成,此类菌属包含600多种毒蘑菇,尚无有效的解毒方法。

        食品安全专家孙京辉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er.cn),食用野生蘑菇死亡频发与安全教育盲区有关,吃蘑菇不能光看脸,“书上写的那些漂亮的蘑菇不能吃不准确,一些颜色鲜艳的蘑菇可以食用,而对于丑蘑菇也要警惕”。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驻华办事处官方微博发布了儿童误食毒蘑菇死亡的新闻,并转发网友的观点:“咱们有很多幼儿图书,只说穿着花裙子的蘑菇有毒,这对孩子是种误导。实际上很多野生的菌类都有毒性,与其外表并没有完全的相关性。强烈建议修改此类图书,避免悲剧发生”。

口耳相传“漂亮蘑菇不能吃”

        澎湃新闻检索发现,多数网友都对“漂亮蘑菇不能吃”达成共识,在一些少儿读物中,这被当做科普知识传播。在一本名为《金色少年》的期刊中,小作者写到,“兔妈妈一边走一边叮嘱小兔:鲜艳的蘑菇有毒,千万不能采!”

        一部名为《十万个为什么?漂亮的蘑菇不能乱吃》的儿童动画识字动画片中,小主人公抱怨自己采摘了漂亮的蘑菇不能吃,被妈妈逼着吃丑蘑菇,妈妈告诉她,漂亮的蘑菇有毒,之所以颜色鲜艳是因为蘑菇在向其它生物发射警示信号:“别碰我!”

        重庆长寿区示范幼儿园一位老师亦曾在授课过程中给孩子们传递漂亮蘑菇不能吃的观点,这个经历被她记录下来刊登在2011年6月的《幼儿教育》杂志上。

        此外,在《科普童话》、《小学生创新作文》等期刊中,作者亦用童话故事、案例等方式传递“漂亮蘑菇不能吃”的观点,在这些文章中,“漂亮”被定义为颜色鲜艳、有花纹。

专家:以貌取菇太笼统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孙京辉称“以貌取菇”的说法太笼统,“这是我们安全教育的缺失,毒蘑菇并不都是彩色的,一些好看的蘑菇也可能是没毒的,人们依靠这种经验去辨别蘑菇不正确,最主要的还是做好防范和科学宣传,不确定的一定不要吃,要传递这样的观点”。

        孙京辉认同修改图书的建议,“应该要做科学的宣传,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

        澎湃新闻查阅资料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毒蘑菇颜色都鲜艳,白毒伞隶属伞菌目鹅膏科鹅膏属,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在欧美国家以“毁灭天使”(Destroying Angel)闻名,也是近年来国内多起毒蘑菇致死事件的元凶。白毒伞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纯洁朴素的颜色,还有微微的清香,符合传说中无毒蘑菇的形象,很容易被误食。而有“凯撒磨菇”之称的橙盖鹅膏,菌盖呈鲜亮的橙色,菌褶及菌茎呈黄色,是非常美味可口的食用菌。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毒菌专家杨祝良对澎湃新闻表示,毒蘑菇难于分辨容易误采,甚至发生过食品监管工作人员中招的案例,并且高温加热也不一定能够杀死毒菌。

        根据国家卫计委8月2日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因食物中毒死亡的有33人,其中28人系食用有毒的动植物及毒蘑菇致死,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4.9%。

        卫计委的通报显示,此类事故高发的原因是春夏季节雨水丰沛,各种野生植物和蘑菇陆续进入采食期,民众不能识别出毒蘑菇且误食后自救能力欠缺,导致中毒身亡人数多。

        在杨祝良参与编写的《云南野生蘑菇中毒防治手册》中,他介绍了食用野生菌中毒后的应对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并立即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诊断治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