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外媒:西方国家餐饮业也想分一杯“黄金粥”,热盼中国吃货

Michelle FlorCruz/国际财经时报(IBTimes)
2014-10-04 08:40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总部位于伦敦的奢华餐厅集团客家人(Hakkasan),打出“恭喜发财”的祝福语招揽中国吃货。

        澎湃新闻黄金周直播进行中。《国际财经时报》近日一篇报道称,随着中国游客日益富有,不少出境游客不再满足于跟团观光,也不满足于消费。“美食游”成为了新的风尚,这也让西方国家的餐营业摩拳擦掌。

        文章称,十年前,中国人去美国旅游,几乎清一色是团体游。大家聚在一块儿,成群往返于各个景点,经常一起吃几块三明治或便宜的自助餐。尽管这样的旅游经历并不完美,但团体游却满足了普通中国游客的兴趣,且在其预算内。现在,中国出境游客追求的是别样的旅游体验。一年一度的黄金周从本周三开始了,这对于阔绰的中国游客而言是绝佳的机会——尤其在餐厅,因为中国人热爱美食的传统,土豪也不例外。

        随着十一国庆假期的临近,以及接踵而来的消费旅游,美国各人气旅游景点间的烹饪比拼正不断升级。过去,黄金周旅游通常为国内游。游客们蜂拥前往中国热门地标及名胜古迹游玩,比如三亚海滩和九寨沟风景区。而如今,中国人在世界上变得富有、开放,他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假期出国旅游。据《中国日报》称,受签证手续简化的推动,黄金周出境游客人数有望再创新高。到2013年底,中国出境游研究所估计,中国有9千万人出境游玩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游市场。

        《国际财经时报》举例称,Brand USA是由美国政府建立的旅游品牌,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炳坤指出,中国游客在美国入境游中占据主流,达180万人之多,这些游客大都涌入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市。他们不单单观光游览、探索世界,还会进行消费。Brand USA 称,2013年中国游客消费高达98亿美元,平均每位游客旅游消费就达5400美元,与普通国际游客相比高出了近21%。

        报道称,中国新一轮旅游热,令不少航空公司、旅行团、旅游景点及奢饰品牌获利颇丰。因此,许多西方城市的奢侈品零售商为了服务中国买家而特地增设会说普通话的服务人员,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国餐饮业也能从中国顾客那儿大赚一笔。“选择(来美)旅游的原因各有不同,”汤炳坤在电话采访中这样说道,“比如生态游、自然游、海滩游或城市景点观光,还可能是为了美食,虽然这点令人惊讶。”

        Brand USA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来,品尝美食在出游原因中所占比重不断攀升,有48%的游客称搜寻美食是其旅游的一个原因。而这也已成为赴美旅游的第三大热门原因,仅次于购物和观光。

        美食寻访之旅一路走俏,为此Brand USA 已全力推出《“美”食记 ——寻味游美国》指南,推广美国美味。该指南深入探寻各地美食,在全国著名厨师的倾情加盟下,让游客每游览一处,都能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来感受美国风情。该指南还推出多种语言版本,其中包括中文版,它不仅可以展示一系列地区美食,还能向游客展现各地区农业及特产,比如太平洋海产品、中西部的乳制品及谷物。

        总部位于伦敦的奢华餐厅集团客家人(Hakkasan),同样想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吃货身上赚一笔。客家人首次借黄金周的机会,以假期特别定制新菜单来吸引部分中国游客前来就餐。这份菜单,在伦敦、拉斯维加斯、比佛利山庄和纽约的客家人餐厅已纷纷亮相。位于梅菲尔地区的客家人餐厅总经理米歇尔·亨特在一次采访中说:“当地很多中国人都大老远赶来就餐,这是我们研发独特传统菜肴、参与国庆的一大契机。”

        客家人将自己定位为一家高档现代粤菜餐厅。在做了一番调研后,它称已摸透中国食客,并据此量身定制其菜单和服务。“我们的中国客人很有想法,他们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对于食物的质量及用餐服务很挑剔。”亨特说道。这份黄金周特别定制菜单,从9月29日开始与食客见面,将持续整个假期。而伦敦客家人餐厅采用了中国象征长寿的吉利数字8,将菜单定价为88英镑。至于纽约客家人餐厅,其菜单则显然承袭了中国热门美食,还在其中加入一些中国食客喜欢的昂贵食材,比如说在北京烤鸭卷里加点鱼子酱或在炒饭中加入名贵的鲍鱼。最后以一些撒有金粉的马卡龙华丽收尾,想必会受那些热爱黄金的中国食客们热捧。

        (编译 蒋怡颖,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为报道提供帮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