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有13个非遗和13个中华老字号,上海豫园面临传承人困境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2014-10-07 15:58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永青假发的第八代传承人马熙雯表示,“能够沉得下心来,勤奋、努力、刻苦的年轻人的确不多了。” 孙湛 澎湃资料

上海老城隍庙梨膏糖在沪上家喻户晓, “梨膏糖”品牌的背后,是中华孝道文化的传承。 杨博 澎湃资料

王大隆剪刀摊位上,两位外国游客尝试磨刀。 孙湛 澎湃资料

中华老字号童涵春堂国药的师傅,现场展示制药工艺。 澎湃资料

        国庆黄金周已到了最后一天,连日来,到豫园参观的游客,都会被众多的中华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住,浓浓的中华文化味道,让外国友人和中国游客都能在“中国牌”中深深迷醉。

        作为上海特有的城市标志和文化名片,发端于150多年前清同治年间的老城隍庙市场的豫园商城,是上海老城厢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集庙、园、市为一身,集美食、购物、民俗、娱乐为一体,融合了外来商埠文化与本土民俗文化。豫园商城也是上海最知名的商业文化旅游地标之一,上海中华老字号协会秘书长邵玉玲介绍,豫园商城现有13个非遗项目和13个中华老字号品牌,像上海豫园商城这样拥有这么多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在上海、在全国都绝无仅有,独此一家。        

        据了解,豫园商城拥有13个中华老字号品牌:老庙黄金 、亚一珠宝、童涵春堂国药、王大隆剪刀、丽云阁扇庄、永青假发、上海老饭店、南翔馒头店、豫园梨膏糖、老城隍庙五香豆、华宝楼、湖心亭、德兴馆。豫园商城现有的13个非遗项目中,国家级2个(豫园灯会、老饭店制作技艺)、市级4个(南翔馒头制作技艺、五香豆制作技艺、梨膏糖制作技艺、永青假发制作技艺)、区级7个(上海老城隍庙庙会、乔家栅糕团制作技艺、王大隆刀剪制作技艺、丽云阁笺扇制作技艺、铁画轩刻磁技艺、湖心亭茶艺、童涵春药丸制作技艺)。        

        ”老字号品牌是一种文化。每一个老字号背后都是一段创业故事,是创始人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精神。”豫园商城副总裁吴仲庆谈起“老字号”如数家珍。上海滩熬制梨膏糖始于清朝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其诞生背后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唐朝名臣魏徵的母亲经常咳嗽气喘,故朝中常派太医给魏母诊治开出药方,但魏母嫌苦,未能按时服用,久病不愈。于是魏徵将杏仁、川贝、茯苓、桔红等加工后掺入梨膏内,熬制成膏状供其母服用。由于梨膏香甜、口感好,魏母服用后不久便痊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民间艺人一曲“上海小热昏”把梨膏糖唱红整个上海摊,上海城隍庙梨膏糖名气也越来越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这一传统名特产的生产大力扶持。一九五六年,三家小铺子合并成一家,正式定名为“上海梨膏糖食品厂”。如今,上海老城隍庙梨膏糖在沪上家喻户晓, “梨膏糖”品牌的背后,是中华文明孝道文化的传承,这种精神,今天的社会仍然需要。  

        再比如“永青假发”,可溯源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创始人为褚元兴。原名褚元兴假发店,正式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当时的“永青假发”是为了让“苦恼人微笑”。过去那些头发稀少、“瘌痢头”患者,几乎无颜出门,永青假发解决了他们的难题,让他们微笑起来,面对生活。尽管今天,这样的“苦恼人”日渐减少,然而娴熟的假发技艺,成为爱美人士的新需求。永青假发有“假发大王”之称。“让人露出笑容”的理念,是“老字号”至今传承的精神。        

        然而,这些传统的老工艺,却面临着传承者后继无人的困境。        

        名扬四方的梨膏糖第三代传承人吴生忠,作为传承人已经有三十年,也曾经看中过一些好苗子,希望能够留下来做为第四代传承人,不过不少人干了五六年,要不就回家了,要不就转行了,“我们这个行业很辛苦,由于是传统的行业,不会有先进的设备,高温下劳作,很辛苦。不少年轻人吃不了苦,就离开了。” 吴生忠师傅也坦言,由于收入不高,加上条件艰苦,现在外界的诱惑很多,如果不是真心爱这个行业,能坚持下来的确不容易。       

        永青假发的第八代传承人马熙雯也面临同样的困惑,“能够沉得下心来,勤奋、努力、刻苦的年轻人的确不多了。” 马熙雯如是对澎湃新闻说。       

        让人欣喜的是,也有一些年轻人加入了老字号行列,今年24岁的小郑从事销售很有一套,另外一个在永青假发工作了五年多的小陆也是马熙雯潜心培养的对象。“我们不仅是需要一位传承人,更需要一批传承人。让他们进行团队合作,只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才能把我们的老传统继续传承下去。” 马熙雯告诉澎湃新闻。        

        梨膏糖的吴生忠师傅也物色到了一个年轻人,正在潜心培养他。“希望他能够从心底里热爱这份职业,才能把老祖宗的好东西一代代地传下去。” 吴生忠对澎湃新闻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