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湾区香港青年图鉴|特稿:选择

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吴怡
2021-05-16 19:23
来源:澎湃新闻
港台来信 >
字号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这一年,香港人叶正乔还只是一个年仅3岁的孩童,鲜有对“回归年”的特殊印象和记忆,但在他的成长经历里,香港始终与内地紧密相联。

出生于广州的他,年幼时就随父母到香港生活,小学时又回到广州念书。中学毕业后,他选择到美国留学。

同样在美国有过求学和工作经历的香港人潘洪辉在2012年决定回国发展。那时,他很快进入了国内一家知名药企工作。

2017年的下半年,已是企业首席科学家的潘洪辉决定辞职,自己组织团队进行创业。深思熟虑以后,他将自己创办的一家生物医药企业落地在广东省中山市。

同一年11月,叶正乔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毕业,选择回到广州创业。他拿着带有“青年之家”成立消息的报纸,自己一路找到了广州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的办公室,成为这个组织成立后第一个主动前来寻求帮助的创业者。

也许是机缘巧合,两个不同年代生的香港青年,因为同样拥有的创业梦想来到广东。

又或许,不止有巧合。早在2016年,“十三五”规划已明确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此后数年,这一规划逐步变得愈加具体。

直至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九座内地城市和香港、澳门组成了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无疑吸引着更多港澳人士回望内地发展,成为港澳青年对这片热土“归心似箭”的引擎。

随着一张世界级城市群的宏大蓝图在南中国铺开,这几年,也正是叶正乔和潘洪辉的事业在大湾区扎根的初期。对他们来说,“大湾区”不是规划书上的文字,不是电视里隔着屏幕的画面,而是他们切身感受、亲自抵达的港湾。

在广东肇庆创业的香港青年梁鉴坤也切身感受着湾区发展的速度。

梁鉴坤最早来到肇庆新区的时候,那里都还是连片的鱼塘,短短几年,大马路通了,楼也建起来了。他笃信,香港青年对内地不应有刻板印象,应该实地走走,亲身去感受。

转眼,潘洪辉回国已近十年,生物医药领域在国内的发展也已经越过相对薄弱阶段,成为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越来越多的“潘洪辉们”正在同这个时代、同自己的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他们既是大湾区的贡献者,亦是受益者。

如果不是在2012年选择回国,生于1978年的潘洪辉本在大洋彼岸也能拥有一份前途无量的工作。

小时候,他经常在中山的岐江游泳,那里是他妈妈的故乡。8岁那年,他开始到香港读书。

潘洪辉在香港度过了他完整的青春期。爸爸在香港的装修公司工作,妈妈是保洁员,他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带给他最大的影响就是让他懂得做事要勤奋。

潘洪辉   澎湃新闻记者 孙湛 图

考大学前,到国外做过一年交换生后,他便获得了奖学金,这为他留学美国奠定了基础,更为父母减轻了不少经济上的负担。

1996年,中学毕业后,他就去了美国读书,一读就读到了生物化学专业博士。读博期间,他可谓是“学术狂魔”,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

博士毕业后,潘洪辉曾在世界知名药企默克制药工作多年,也在美国组建起自己的家庭。这段在美求学和工作的经历让他的眼光变得更加开阔,加上当时公司尤其重视亚洲市场,他如果一直留在这家公司,发展潜力依旧很大。

然而,有一年,潘洪辉的爸爸来美国,和儿子一家住了半年。爸爸临走的时候有些抱怨,因为作为爷爷,他没办法跟他的孙子沟通,小孩子不会说中文。

正是父亲的担忧,让潘洪辉开始认真考虑回国发展。

2012年,正是儿子到了入学年龄的时候,他毅然决定回国,让儿子接受国内教育,而他作为细胞培养技术总监,回国加盟海正药业,负责培养基的优化工作。他坚信,回到祖国,就是回到我们共同的文化体系,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潘洪辉的机遇,来自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

在他刚回国的时候,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人才和企业都是非常紧缺的。“我回国的时候,国内的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可能不过20家,而当我离开海正药业的时候,已经有超过100家的生物医药企业涌现出来。”

那是在2017年的下半年,已是首席科学家的潘洪辉从海正药业辞职,自己组织团队创业。

由于专业性很强,生物医药企业在创业选址上需要谨慎考量。2018年4月,潘洪辉组建的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晟生物”)正式落地中山,同年9月,进驻中山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基地。

中山市位于大湾区地理位置中心,上接广州,与深圳、香港隔岸相对,这也使它成为临湾与腹地延伸的中枢,对于连接港澳的国际资本、人才等要素,具有重要意义。

“中山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发展非常快,无论是政府的办事效率,还是城市的配套产业上,对生物医药行业都是非常友善的。”而最为重要的是,潘洪辉发现,中山市政府对生物医药方面的了解也非常专业。

在潘洪辉的创业经历中,他和团队也到别的地方做过考察,当他们向一些地方介绍培养基时,很多人听成“培养鸡”,都以为他是养鸡的。“但在中山,只要一谈到培养基,当地都能知道是什么。”

过去十年,国内的生物医药发展空间超过了潘洪辉的想象,而更早进入大湾区,让企业在此落地,对未来开发国内外市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占得更多先机。在他看来,背靠中山的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政策将给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心剂。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明确提出“支持中山推进生物医疗科技创新”,潘洪辉和他的康晟生物正在中山完成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从初创的12人,到现在的100多人,从900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到现在拥有约7000平方米的创新服务平台,康晟生物赢得了国内外近100家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回望从香港到美国,再到内地创业的经历,潘洪辉用“过来人”的身份寄望于有更多香港的年轻人抱着更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大湾区的发展,了解内地的发展。“亲身经历后,才能做好自己的判断,才能更好地决定要到哪里去打拼。”

5年前,香港三位“90后”青年罗伟特、梁立锋、谭慧敏在兜里攥着不到一万元港币,来到广东江门,面对的是一片未知但充满机遇的土地。

分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树仁大学的他们,曾同是香岛中学的同学,在大四做社会实践的一个偶然机遇,让这三位来自大都市的年轻人拥有了扎根土地的“农业梦”。

香港的土地寸土寸金,而做农业项目又需要一定面积的土地,这让他们决定把目光瞄准了地域更加广阔的内地。他们带着十几公分厚的企划书,走访了内地很多地方。

2016年,这三位年轻人找到了毗邻香港的广东省江门市。江门市时任农业局副局长被他们的真诚所打动。此后,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不仅免费提供400平方米大棚,还为他们申请了5万元“市长机动资金”,用以扶持港澳青年创业。

事实上,他们并非农业专业出身。罗伟特、梁立锋、谭慧敏三人所修专业分别为工商管理、酒店管理和新闻学。一开始他们在大学研究农业只是“闹着玩”,后来一位前辈鼓励他们发展“鱼菜共生”项目,并允诺未来可以为项目投资。

“鱼菜共生”项目是一种全新的复合耕作体系,将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起初要做农业项目时,他们也并不被家里人看好。当家人听到堂堂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打算在内地的农田创业时,更是非常惊讶,一度担心涉世未深的他们被“忽悠”了。

没想到的是,几年时间下来,这三位青年最终拿出了一份说服所有人的答卷——申请10多项国家专利,拥有两个大型的鱼菜共生生产基地,项目采集数据超过6000组,团队核心成员发展到6人,聘请了20多名当地村民参与生产,农产品供应范围不断扩大,2019年成功拿到了香港企业家的投资。

同年5月,该团队正式成立了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运营“鱼菜共生”项目,主要在粤港澳三地线上线下销售有机蔬菜。

这个看似“疯狂”的梦想,居然在大湾区生根发芽了。

“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江门‘收留’了我们,提供了土地和资金帮助,并且为项目配备了本地资深的农业专家指导。”梁立锋认为,江门的农业基础好,人力资源足;香港土地资源短缺,但融资渠道通畅,经营模式现代化。大湾区城市优势不同,各有侧重,可以发展自身的特色产业。

“鱼菜共生的模式可以改变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特点,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让产量和产值变得可预期,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梁立锋说,未来团队继续扎根江门,辐射大湾区,把农产品销售到更多城市。

创业这5年,梁立锋也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发展。他鼓励港澳青年,要敢想,不要怕被质疑、嘲笑,只要自己认为有价值和发展空间的事情,就要坚持做,把一切不可能都变成有可能。

“只要敢想敢做,在大湾区里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梁立锋说。

同样是在5年前,当罗伟特、梁立锋、谭慧敏在江门寻找创业机会时,李国铭和叶伟俊也从香港来到广东佛山,从零开始,开创属于他们的餐饮企业。

梁立锋   澎湃新闻记者 孙湛 图

这两位穿着休闲时尚的香港小伙子,经常出现在佛山商业地标岭南天地的叁·色餐厅里。这里的熟客知道,他们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6个城市开了11家餐饮门店的年轻老板。

“一定要有决心”是两人创业的信条。两人从学生时代就已相识,同在澳洲格里菲斯大学求学,就读酒店管理专业。彼时懵懂的他们已经怀揣着创业的梦想,经常在篮球场上席地而坐,一同畅想未来。

回国后,苦于资金有限,他们先在香港工作了两年积累创业资本。因为看好内地的发展前景,他们时常到广州、深圳等地考察市场。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来到佛山旅游,被佛山禅城区的商业地标岭南天地所吸引。

“相比香港,这里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低,餐饮业发达,人均消费水平较高,加上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叶伟俊列了几个数字——目前佛山门店有400平方米左右,但租金只是香港的三分之一。 

当时为了进一步了解岭南天地的消费市场,叶伟俊和李国铭每晚8点下班后草草吃过晚饭,就赶末班车从香港来到佛山禅城做调研,撰写计划书。

他们一边工作,一边酝酿着创业的想法,即便一个月只有四天假期,都会来佛山,找一个餐饮店,从早上10时待到晚上10时,统计人流以及了解消费者的习惯。

经过9个月的日夜调研,计划书6次被拒绝后又重新修改,两人终于在岭南天地迈出了第一步,第一家门店落地。后来,两人又将香港多位金牌厨师带到内地,打造许多独一无二的新式菜品。

来到佛山后,他们发现,这里的文化、饮食习惯与香港其实非常相似,广东文化本身也是香港文化的根源之一,一脉相传,因此在这里创业也得心应手。

创业期间,李国铭和叶伟俊还得到了来自政府、商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创业头两年最艰难之时,大湾区的各个机构和部门都提供了及时的解决方案协助他们渡过难关,这里的税收优惠以及比香港便宜许多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让他们创业初期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正是有了如此多得天独厚的创业条件,他们的首家店开业4个月就已经实现盈利,超乎预期。叶伟俊认为,这证明了大湾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创业第二年,叁·色餐厅的第二家门店就开进了东莞。2018年两人又开创一个全新餐饮品牌,并成功进驻广州珠江新城的商业地标K11购物中心。如今,他们的餐厅已成为岭南天地的人气网红店。

这是李国铭和叶伟俊第一个创业项目。大获成功之后,不少港澳的朋友开始陆续跟他们打听内地发展的机会,目前也已有3位朋友的创业项目在佛山落地。

李国铭也渐渐发现,有越来越多香港的朋友问他们创业的相关问题。这和五年前他们在佛山创业的时候不同,当时身边的香港朋友都只是观望态度,心中都很犹豫。

这五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从萌芽到落地的五年。伴随而来的,是香港青年对这片热土的“归心似箭”,他们不再犹豫。

对于身边香港朋友的心态变化,李国铭认为,想来内地发展的香港青年,不要只看电视新闻,一定要来实地看看。“当你来到这里,你会发现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消费水平,其实和香港差不多,但在这里创业成本更低,发展机会更多。”

五年来,被大湾区吸引而来的港澳青年正在切身感受着这里发展的速度。

85后香港青年梁鉴坤、唐震宇最早来到广东肇庆新区的时候,这里都是连片的鱼塘,短短几年,大马路通了,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他们看到一个完整的新区框架正在构建,更看到了在大湾区创业的机遇。

梁鉴坤   澎湃新闻记者 孙湛 图

出生于佛山的唐震宇从小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在内地和香港都有成长生活的经历。他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做“背包客”到北京、上海去旅行,那时他就感叹于内地城市发展的速度之快。

发展意味着机遇。2006年,唐震宇从香港来到内地的暨南大学读书,一读就读到博士。求学期间,他结识了从小在香港长大的梁鉴坤,因求学经历、兴趣爱好等都很相似,两人很快从同学变成朋友。

事实上,在读书期间,他们就爱与人相处、打交道。工作之后,他们也在咨询服务业领域积累了对接会展、会议、路演等活动的经验,为日后自己出来创业打下基础。

2018年,肇庆举办了一场推介会,邀请梁鉴坤和唐震宇到当地调研。考虑到肇庆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中,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机遇,提前展开布局。加上肇庆也是梁鉴坤的老家,建设家乡一直是他多年的心愿。

经过为期两年的调研和筹备,2019年,梁鉴坤和唐震宇在肇庆新区成立了明湖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湖公司”)。作为一家为肇庆投资创业港澳青年服务的公司,明湖公司主要提供商业推广、企业营销管理课程、政策项目申报,项目融资等顾问咨询服务。

在肇庆,咨询服务业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唐震宇说,他们就是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唐震宇发现,和大湾区的其他城市相比,肇庆的创业成本比较低,市场潜力也很大。肇庆的交通非常便捷,2019年高铁开通之后,从肇庆新区到香港九龙只需80分钟,这也能让肇庆源源不断吸引香港创业者的目光。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减免了他们办公场地的租金,公司成立半年,就能向人社局申请创业一次性补贴 1万元。这些优惠扶持政策都在为港澳青年来肇庆创业带来吸引力和动力。

明湖公司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衔接内地与港澳创业者的“中介”。这些年,梁鉴坤经常到香港举办宣讲会,为香港青年讲解内地的发展,为他们带去最新的信息。“香港青年对内地不应有刻板印象,应该实地走走,亲身去感受。”他说。

2020年,二人一起受邀担任肇庆新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专家委员,为港澳台青年和华人华侨青年创业者“量身定做”提供创新创业、学习交流、实习就业与安家生活置业四方面的服务指导。

截至目前,明湖公司陆续引来多个港澳团体到肇庆考察,最终有10个创业项目选择在此落地,其中多是国际教育、会计事务所等类型的初创企业。

“创业就是对梦想的升华,前期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干劲。”未来,这对香港85后“合伙人”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来大湾区的港澳创业人士,竭尽所能为他们服务。

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叶正乔年仅3岁,对“回归年”的印象和记忆已并不算多了。但在他的成长经历里,香港始终与内地紧密相连。

叶正乔   南方都市报 图

和土生土长的港澳青年有些不同,叶正乔在广州出生,年幼时跟随父母到香港生活,小学时又回到广州,一直读到中学毕业后,他选择到美国留学。

6年在美国的求学生涯为叶正乔种下了创业的种子。毕业后,他曾在美国找到过一份收入相对可观工作,但由于偏技术工种,做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有些单一,坚定了回国创业的决心。

2017年,叶正乔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毕业。这年年底,他选择回到广州,拿着带有“青年之家”成立消息的报纸,一路找到了位于天河区人才港的区港澳青年之家办公室。

他可以说是青年之家成立后,第一个主动找上门寻求帮助的创业者,成立了一家名为“几何马奇”的科技公司。

最开始创业时,叶正乔曾做过服装设计,之后转向了艺术领域,做艺术展览策划,并通过儿童艺术课程来扩展事业。

当前在内地,课外培训行业热度不减,这也让叶正乔找到了机会。

2019年,叶正乔决定把魔术编写成课程。在他看来,在寓教于乐中学习魔术,会提升孩子的自信,也让他们更有胆量表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让他有些意外的是,魔术班一开班就受到许多家长和孩子的青睐。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几何马奇已经在广州拥有两个直营校区,共计六百余平方米。提供包括小学生午托晚托、美术、钢琴、乐器、魔术、魔方等课程服务,其中魔术小明星课程作为机构明星课程,已与广州、深圳、东莞数十所公立或私立小学达成校内课程合作。

叶正乔给孩子们上魔术课。南方都市报 图

叶正乔从一个孤军奋战的个人,到搭建了自己的团队,并兼任了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教育部部长,用他自己教育行业的资源与经验帮助像他自己三年前来到广州创业的时候一样的教育类创业者,为港澳的教育类创业者提供平台、场地与学生资源,让港澳的教育类创业者的课程与项目更容易在广州落地和发展。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更多港澳青年来到内地创业生活。叶正乔坦言,如今,他也感受到了来内地创业的港澳青年在不断增多。

截至目前,仅叶正乔落地的广州市天河区就已经支持成立1个内地港人团体——天河区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即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设立1个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总部和4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帮助185家港澳青年创办的企业落地广州,累计服务接待港澳青年超10000人次。

“我们都是很有理想的港澳青年,才会选择来到广州。”叶正乔认为,香港的青年来到内地,带来了他们的国际视野,而内地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行业内有更多可以学习的龙头企业,更加有助于自身的孵化和提高。

虽然只有26岁,但叶正乔公司在大湾区兜兜转转多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创业经验,在不断尝试中摸索大湾区发展的脉络,让时代发展的蓝图真正与个人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

对他们来说,在大湾区发展就像是又一次的“回归”,是个人同时代的共振,是这片热土对每一个青春和理想的尊重与包容。

(实习生 何朗朗 田玉 何玥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