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个影响亲子关系的“心魔”,是否也找上了你?

莫莫
2015-08-08 17:22
来源:澎湃新闻
亲子学堂 >
字号

和孩子搞不好关系,其实可能是妈妈的心魔在作怪。只有解决了妈妈心中的恐惧、焦虑和野心,“慢养”的状态才能自然而然呈现出来。

心魔1  被恐惧感驱使

应对方式:保护,但不过度

你会不会时不时地喊儿子一声,以确保他没事?一旦他离开你的视线范围,你就会担心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等到不得不放他单独出门的时候,你是否会反复确认,提醒他注意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在他离开的整个期间都坐立不安,直到他平安回来方才松一口气?……如果是这样,你或许就该对自己的恐惧心理加以注意。

恐惧主要来自对于安全问题的担心,适当程度的恐惧是正常且必要的。然而被恐惧感驱使的父母往往会过度关心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问题,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制约。

他们极力想要将孩子身处的世界变成一个完全没有危险的地方,任何可能的危险(哪怕是非常微小的)都被视为大敌。过度的恐惧感不是对孩子的状态及其所处的真实环境的反应,更多地源自父母的内心——这类父母往往对自身及自己应对外界环境的能力缺乏信心。

在危险面前,父母常常容易低估孩子的能力。法国心理学家让·皮埃尔·温特指出:“真正的危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我们要根据孩子年龄的变化,来具体考量危险的程度,也要逐渐学会放开牵着孩子的手。”莉奥诺·斯凯纳齐因为去年让9岁的儿子独自搭乘纽约地铁而被媒体称为“美国最差妈妈”,如今她在博客中开展了反对父母过度保护的运动,她强调自己非常赞成应该保证孩子安全的立场,但前提是“要搞清楚哪些才是真正的危险”。尽管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失败,但如果从来不曾跌倒,就永远学不会怎么爬起来。因为恐惧、担心,紧紧拽住孩子的手,而不让他做出更多尝试,肯定是不可取的。最佳状态是既确保孩子的安全,又不过度保护,以至于限制了他的成长发展。做父母的不妨仔细考虑孩子的能力,同时评估危险的程度,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心魔2  焦虑,怕孩子脱离掌控

应对方式:学会等待,享受过程

你是否会在孩子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对他发急?当他在某些方面看起来“落后”于同伴时,你是否很难再保持平和的心态?……如果是这样,你或许就该对自己的焦虑心理加以注意。

焦虑心理的来源归根结底是怕孩子脱离掌控。被焦虑感驱使的父母往往会给出过分生硬的规定,这些规定有一部分来自他们自己的主观意愿,一部分来自刻板印象,还有一部分来自和周围人群的比较。

焦虑心理反映出了父母内心的不自信——无力应对外部世界的变化,故而对孩子严加要求,甚至提出过分目标,比如要求孩子“必须”在一个月内背下10首唐诗,或“必须”在期末考试中排位提升5名。事实上这当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背下10首唐诗之后紧接着可能是学会5支钢琴曲,提升5名之后再提升5名看起来也理所应当——只是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与自信,反而可能陷入越来越深的焦虑之中。

孩子的学习过程有好几种可能性:对于某些内容,可能一学就会;对于另外一些,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一段时间里几乎看不出他有任何进步,直到某一天,他忽然之间学会了。如果父母关注的焦点在结果上,遇到孩子学得慢的情况就难免心浮气躁;而如果把关注点放在过程上,从中获得的每一点收获、每一分乐趣,都是价值所在。克服焦虑心理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做父母的用不着拿外在的标准来作为评判的依据,也不用将孩子与别人多加比较。克服焦虑心理的另外一点,就是不要急于为孩子塑形,不要现在就替孩子的一生下定论。人的一生很长,发展变化的可能性也很大。教养孩子,就要多给他一点空间,容许他犯错、走弯路,也容许他慢慢勾画自己的人生蓝图。

心魔3  野心,要孩子比自己好,比别人好

应对方式:让孩子决定喜欢的画面

你是否有意无意地把孩子作为向朋友炫耀的资本?有没有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加到他的身上,为他制定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计划?……如果是这样,你或许就该对自己的“野心”加以注意。

如今,许多父母都把全部精力和金钱投注到了一个孩子身上,从而形成了“我要他比我好”、“我要他比别人好”的心理预期。怀有此类心态的父母,一定要反躬自问:“在‘爱’的旗号之下,我所做的当真是为孩子好吗?还是为了满足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将太多期望强加给孩子的父母往往在自己的人生中早已放弃了努力,不愿承担奋力拼搏的艰辛和可能的挫折与失败,而是将这一切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这是很不公允的做法。

还有一类父母,本身是成功者,因此特别不能容忍孩子的不成功。英国著名书评人约翰·凯里曾指出,父母对子女的最大烦恼永远都和一个愿望有关,就是希望他变得不同。在努力满足父母期望的过程中,在一切都追求最好的过程中,孩子也会逐渐丧失创造力,越来越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什么是家长想要的?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平凡的人,还是一个快乐健康的普通人?什么又是孩子想要的?拥有一个自由快乐的人生,还是被家长的意愿所主宰?为人父母的想通了这些问题,就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美国作家卡尔·奥诺雷建议父母将培养孩子看成在白纸上作画,随着他们逐渐长大,这张画会慢慢有自己的线条和色彩。他说:“父母们应该尽力站在画外,让孩子来决定自己喜欢的画面。”同时他认为,关键在于要意识到:“最大的错误是以为存在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儿良策。实际上这是根本不存在的。”

更多专业亲子内容,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号:qinzixuetang-xinli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