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图|农民摄影者镜头下的云南稻乡

农民摄影者 马美艳 李自康 熊贵芝 白云仙 黎明富
2014-10-16 11:0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质量观 >
字号

        【编者按】

        2014年10月16日,今年国际粮食日主题为“国际家庭农业年——供养世界、关爱地球”。这一主题代表国际社会充分肯定了家庭农户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贡献。

        在中国,家庭农业的意义尤其重要。和其它国家以食品公司、大农场为供应主体的模式不同,中国80%以上的粮食都是由小农即家庭农户提供的。联合国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从事农业耕作的人口只有2亿左右,却为13亿人口提供着粮食。这些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汇聚成了农业和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他们的耕作实践直接影响着农业生态系统,维系着城市居民的餐桌安全。

        一家环保组织将5部照相机交给了5位从来没有接触过摄影的云南稻农,请他们通过镜头,最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文化以及从祖辈流传下来的生态稻作实践。希望那些远离土地的人们可以通过稻农的眼睛,了解传统农耕生活,见证他们的勤劳与智慧,感受他们对土地、对粮食的热爱和深情。

        这五位农民摄影者分别来自云南的新平、红河、景洪、维西四个地区,分属傣族、哈尼、普米等民族。这些农民第一次举起相机记录身边所发生的点点滴滴,整个过程跨越了从水稻播种到收割的一整年时间,所涉及的题材包括各个时节的田间劳作景象,也包括家居、节庆等生活主题,全面展示了小农眼中天地人和的大千世界。

        

在云南新平县嘎洒镇大槟榔园,妇女是栽秧的主力,在农忙的时候,亲戚邻里以换工的方式互助。体力活对当地妇女来说是家常便饭。马美艳  图
牛与稻作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江边的傣族种植双季稻,10月晚稻收割之后,田需要翻三道,牛是犁田耙地减轻人们劳动强度最重要的帮手。许多稻作民族都有尝新米的时候,第一碗饭要先给牛吃的习俗。马美艳  图
背着孩子栽秧不是件轻松的活儿,但当地妇女已经习以为常。熊贵芝  图
云南省维西县的攀天阁乡海拔25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稻种植区。1500多亩水田生产的是高质量的稻米,远近闻名。稻农们喜欢在劳动间隙来一口,也缓解下高原农作的艰辛。熊贵芝  图
在西双版纳景洪县,等待被栽种的秧苗,像音符一样跳跃在田间。黎明富  图
对于农民来说,午饭都是田间野餐。黎明富  图
挑着黄鳝箩的孩子行走在田间。沟里田里的黄鳝就如一项环境指标,农药化肥用多了,鱼和黄鳝就会减少。白云仙  图
为了保证土地耕作的延续,这里的孩子都是早早就学习如何在土地上工作。黎明富  图
辛勤劳作换来金黄色的收割喜悦。李自康  图
由于很多家里的男人都进城打工,田里劳动力急缺,像这样一把年纪还要背稻谷的妇女在这里比比皆是。熊贵芝  图
农民在田里打稻谷,同样的动作一打就是一天。李自康  图
云南红河县甲寅乡米田寨哈尼族妇女在筛米。从稻秆上打下来的谷粒,经过脱壳、碾米、晒干之后,再把杂质筛掉,就是我们吃到的大米。李自康  图
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勐宋爱尼族在进行三八节拔河比赛。妇女们操劳一年,只有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可以放松一下。每到这天,平时节俭的她们都会慷慨地出钱出力,好好玩一场。黎明富  图
水稻生产是一项协作性较强的活动,村寨邻里亲朋间经常一同劳作。婚丧嫁娶通常是家庭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熊贵芝  图
傣族近水而居,养鸭子是重要的副业。白云仙  图
云南红河县甲寅乡米田寨跳乐作舞的哈尼族老太太们。“乐作”是哈尼语,意思是“大家跳舞”。她们经常自编节目,跳的就是她们所熟悉的祖祖辈辈的稻作生活。李自康   图
云南傣族生活中河谷地带,织网捕鱼是傣族男子最热衷的活计。嘎洒边的元江为江边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动物蛋白。马美艳  图
云南新平嘎洒镇夏日集市上的老太太。起早摸黑的收获在市集上变成现金收入。白云仙  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