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4所学校第二批加入,这个联盟让江南丝竹走进更多中小学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21-05-18 09:55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我和妈妈都很喜欢民乐。妈妈喜欢二胡,但我觉得琵琶的声音更好听,所以选了琵琶。”二年级学生李明谚是上海市青浦区崧文小学江南丝竹乐团的成员,在学校学习琵琶8个月时间。和20位同学表演完一曲《丝竹传韵》走下舞台后,她依然十分珍惜地抱着足有半人高的琵琶不放手。

崧文小学是“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的成员,开展江南丝竹教学已有3年多时间。最初学生基本为零基础,学校也没有江南丝竹的专业老师,校园联盟派了上海江南丝竹乐团的二胡演奏王嫣婷担任指导老师,每周三、周五利用兴趣课以及放学后的时间开展独奏课和合奏课。几年时间,江南丝竹在这所学校里蓬勃发展,目前全校已经有50多个学生在学习江南丝竹,学校的零起点乐团也已经可以演奏出完整乐曲。

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2017年成立上海市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以来,江南丝竹在中学校园里生根发芽,扩大阵地。2019年,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成立,首批入盟学校有来自江浙沪的26家学校。经过两年努力,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初中天宁分校、江苏省常州市朝阳新村第二小学、上海市建平中学、上海市育人中学等14所第二批长三角江南丝竹联盟校授牌入盟。

授牌仪式

5月17日,“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展演颁奖典礼暨第二批联盟校授牌仪式”活动在上海徐汇中学举行。联盟学校师生代表带来了精彩的江南丝竹展演,演绎了传统丝竹名曲《三六》《中花六板》《欢乐歌》《霓裳曲》和新编丝竹曲《丝竹传韵》,以及红歌联奏《映山红》《鱼跃龙门》等曲目。

江南丝竹是产生、流行、发展于江、浙、沪地区的优秀地方民族器乐形式,是中国民族音乐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2006年,江南丝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海市群众艺术同相关部门联手合作,通过15年的努力奋斗、薪火相传,持续不断推动上海市江南丝竹的传承保护工作。

在校园联盟的指导下,徐汇中学、青浦区崧文小学等学校分别开设了中阮班、扬琴班、二胡班等兴趣班,培养零基础的孩子。

徐汇中学是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的牵头学校,1900年代就已经有自己的民乐团,一直致力于民族器乐和江南丝竹的传承发展。如今一支近百人的学生乐团。

在展演中,徐汇中学带来的《三六》,既有江南丝竹的二胡、琵琶、扬琴,又有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洋乐器加入。联盟召集人、徐汇中学特级教师史莉莉表示,传承江南丝竹这样的民乐,更该有广阔包容的视野,这样中西合璧,海纳百川的方式,既增加了江南丝竹的表现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江南丝竹的兴趣。

浦东陆行南校开发了近20门民族艺术教育拓展课程,已经做到全校将近800个孩子每个孩子都会一样民乐。他们带来的《霓裳曲》,演出已颇具功力。

市群艺馆江南丝竹项目保护责任人蒋薇介绍,一般能加入校园联盟的学校必须拥有能胜任丝竹教学的师资,可以是学校老师或外请专家传承人。同时要有一定的民乐基础,能开展江南丝竹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形成学术成果。还要有参与意愿,得到学校领导大力支持,“我们可以看到今天都是校长们亲自来接受联盟授牌。”

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展演在徐汇中学举行

“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的成立和运作已为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工作在长三角中小学校中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新冠疫情期间,联盟坚持每两周开展1次线上活动,邀请顾冠仁、周成龙、王永德、詹永铭、成海华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10位江南丝竹名家学者举办线上“专家直播课”共10期。疫情好转后,联盟积极开展线下活动,举办首届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展演、首届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论文评比等赛事,出版专著《美哉!民族音乐》,组建长三角中小学教师江南丝竹乐团,不仅大力鼓励有民乐基础的联盟学校开展江南丝竹排练、演出、讲座等活动,更努力倡导联盟学校开设面向民乐零基础孩子的江南丝竹教学工作,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走近丝竹音乐、传承民族文化。

据悉,新一批14个学校加入联盟后,各盟校将在已组建的江南丝竹乐队基础上,增强师资、提供有效的人、财、物保障,切实提高学生的非遗传承自觉性和乐器演奏能力,并积极参与联盟举办的各类非遗活动,努力开设零基础丝竹学习课程。联盟也将继续举办江南丝竹专家直播课,并制成课件向联盟学校推广,视情况开设线下讲座和专家互动活动,继续开展联盟学校江南丝竹团队展演评优活动等。

现场学生带来演出

江南丝竹反映江南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同中有异。弱中有强、强中有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韵律的柔美,每个乐器却要有自己的风骨。上海有的学校招收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蒋薇说:“希望他们通过对江南丝竹的学习更好地了解、接受、融入江南文化,为今后的人生打下人文基础。”

如今,江南丝竹校园联盟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进来或有意愿加入进来。蒋薇认为这是大势所趋,“如今我们在倡导一种学习中国音乐的氛围,使之作为中国孩子必备的素质之一。传统文化抬头,每个孩子都会有美育的需求。”在她看来,有一个孩子在学校接触、学习了江南丝竹,就是种下了一颗民乐的种子,“他们都是江南丝竹的‘苗子’,也许现在并非专业,但未来一切都有可能。他们不一定要演奏家,但起码会成为合格的欣赏家,这对江南丝竹的未来发展也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