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河北邢台治污书记力推“全民洗城”:落马后部分关停企业复工

澎湃新闻记者 黄芳 发自河北邢台
2014-10-25 13:52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2014年10月,一位环卫工人在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清理街道卫生。   东方IC  图

        在“中国最脏城市”河北邢台,一场风暴式的大气治理自2011年年底在邢台启幕,主导者是时任市委书记王爱民。

        2014年9月4日,中纪委通报,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王爱民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邢台市政府内部人士告诉澎湃新闻,环境治理是王在任期间引以为傲的政绩之一。

        2011年12月,王爱民由河北廊坊调任家乡邢台任市委书记。在次年1月举行的邢台市两会上,王爱民大力推介“还邢台青山绿水,坚定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口号,并在此后多次接受媒体采访高调阐述其“治污经”。

        在农村,出动乡镇干部和村民大搞“全民扫垃圾”;在城市发动机关人员和市民大搞“全民洗城”。王爱民治污没有跳脱疾风骤雨“搞运动”的逻辑,人、财、物消耗巨大,收效甚微,却在落马后留下“一地鸡毛”。

 “乡镇干部集体扫垃圾”

        王爱民履新后的第一把火烧向农村。

        “在全市5390个村打响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环境整治全民战争。”当时邢台媒体纷纷以“环境革命”形容此次行动。公开报道显示,几个月内,邢台市清理各类垃圾3200万立方米,总净化面积3亿平方米。

        这场“大扫除”在农村演变成一项政治任务。在邢台一家体制内媒体工作的李中(化名)就曾接到任务,曝光农村环境整治不力者。

        “一接到记者的反馈,乡镇干部都非常紧张,几分钟就赶到现场办公,当即要求有关人员处理。”李中告诉澎湃新闻。

        这种紧张不无道理,此前因为“工作不力”邢台3个乡镇党委书记被免职。

        但坊间对这场行动争议甚多。一位基层乡镇干部陆洋(化名)告诉澎湃新闻,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工作人员不得不把别的工作都放下,扛着扫把去扫街。

        不止是人力,还有大量物、财的投入。据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一位邢台某镇工作人员说,他所在镇投入200多万元资金用于农村的环境整治。租赁了100台机械设备,挖掘机、铲车、翻斗车,在17个行政村里,集中干了5天。

        王爱民也曾公开表示,为了对付冬天结冻难除的垃圾,“石家庄、邢台、邯郸的钩机都被我们租来用了。”

        行动效果所获评价褒贬不一。在李中看来,至少从表面看,邢台的农村街道、屋舍整洁许多。但陆洋不以为然,在乡镇工作多年后,他认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大环境未发生根本变化前提下,改变农村的生活习惯可能只是空中楼阁。“上级来检查了,就一阵风行动,检查走了还是照样。”

 “全民洗城”

        类似的模式,在市区则是“全民洗城”。

        这项行动的背景是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治理“国十条”。为清理垃圾、抑制扬尘,2013年10月底,邢台市出台《市区环境卫生清洁行动清洁标准》,要求每周五上午,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社区、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和热心居民开展“市区环境卫生清洁行动”。

        “上午9时,邢台市市委、市政府等党政机关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带着拖布、水桶、抹布、小铲子等工具,开始认真地给机关“大洗脸”。当发现市政府西侧的公交站亭布满尘土后,政府的几名工作人员赶忙走了过去,很快就将站亭擦洗得洁净如新。”燕赵都市报当时的一则报道称。

        不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邢台市桥东实验学校的学生们也在学校进行“洗校”。

        有市民向前来采访的记者表达了担忧:行动会不会“流于形式”?大规模的“洗城”是否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因用煤产业大量耗水,邢台地下水位近几十年急剧下降,事实上已是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的一部分。

        也有质疑认为,声势浩大的清洗“污染末端”,而非重点治理污染源头,是舍本逐末,治标不治本的“面子工程”。

        “把钢铁厂、小煤窑治理好,要比搞几场全民洗城强多了。”中国青年报2013年10月底就以《城市治污仅靠洗脸还不够》为题,直指“邢台用了这么多的水,希望它不仅洗亮了脸面,也让自己清醒。”

        尽管众议纷纷,但王爱民的力推令这项行动从制度到执行都“顺理成章”。他曾多次出现在“洗城”现场以示重视。一位参与“全民洗城”的机关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王爱民与包括他在内的几位“洗城”代表握手并鼓励他们,这一幕被在场的媒体记录下来,通过电视台和报纸向全城播报。

“铁腕治污”的一阵风

        与备受争议的“全民运动”相比,王爱民关停排污企业在当地被认为是铁腕治污颇受好评,但在熟知当地政情的人看来,未形成常态、缺乏长远制度设计的“一把手工程”很可能是“一阵风”。

        邢台市政府向媒体提供的材料称,2012年到2013年间,邢台关闭了西部山区的几百家小石灰厂,石子厂,要求这些企业改善工艺,达到环保要求才能重新投产。同时,关掉了东部1700多家板材厂的黑烟囱,要求市区内15家污染企业,或者搬迁,或者减排……王爱民在任期间,这被视为邢台大气治理的主要成效向媒体宣传。

        实际上,仅是关停生产规模不大的小厂已是龃龉不断。当地媒体人张鹏翔告诉澎湃新闻,其时,一众被关的板材厂和石子厂老板组织人员,开着车堵住京珠高速公路,向政府施压。

        此次事件如何斡旋处理不得而知,但张告诉记者,他了解的情况是“政府没有妥协”。其中可见王爱民的强势作风。

        因排污问题被限产整治的还包括邢台当地几家背景、地位深厚的重化工企业。

        根据公开报道,2013年11月,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被邢台环保部门暗查组发现烟气污染周边环境。此后,该公司被关停两座竖炉;2014年4月,建滔(河北)焦化有限公司因恶意偷排投放,修改在线监控数据,被处以145万元罚款,该公司两名经理被行政拘留7日;当年5月,德龙钢铁因违规偷排和二氧化硫在线监测数据造假等,被关停部分烧结机,并收缴更正保证金100万元。

        上述几家企业都是在被“暗访,突查”中发现有违规排污问题。

        邢台钢铁和德龙钢铁均为大型企业;而邢台钢铁和建滔化工分别有外资和港资背景。李中说,向这几家企业“开刀”所遇阻力和非议不小。环保部网站的一则报道称,建滔化工曾阻止环保部的一个督察组进入公司检查。

        这也为王落马后,部分被限产或关停设备“死灰复燃”埋下伏笔。

 “治污后遗症”

        伴随王爱民落马,其高调推进的大气污染治理从舆论环境到实施层面都在微妙起变化。

        面对澎湃新闻提出的采访邢台市环保局主要负责人的要求,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再三婉拒并提醒记者,“谈治污工作请以2014年的为主。”相比之下,这个具体执行王爱民治污举措的职能部门过去几年在媒体频频露面。

        时至今日,邢台 “全民洗城”已经偃旗息鼓。一位邢台市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不提这个了。”

        包括邢台钢铁公司内部人员在内的多位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这家公司曾被关停的两座竖炉在王爱民落马后重新开工。

        邢台环保局相关人员对此不置可否,他耐人寻味地回应记者“这个问题应该问发改委,要提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来看。”但他拒绝透露更多信息。

        张鹏翔说,部分曾被关停的石子、板材厂也重新复工。他曾经去往邢台西部山区暗访,一些厂子在夜间开工,还有一些厂只是在检查到来时临时关掉,这些厂子规模不大,散落分布,整治起来很困难。

        一位熟知内情的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在王爱民主政期间,河北省政府内部对其治污手法有不同评价。一位省政府高层曾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两点意见,第一,是否充分评估政策风险?第二是,不能罔顾邢台经济发展的现实谈治污。

        在一位邢台市政府内部人士看来,王爱民落马后,邢台治污将如何持续仍是未知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