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军报寻根古田会议谈官兵纯洁:别没学会敬礼先会送礼

解放军报
2014-10-28 07:46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欲谋胜敌,先谋人和。”正是这种伟大的新型官兵关系,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让红军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雄师劲旅。  CFP 资料图

        

【编者按】

        28日,解放军报在二版整版刊发《官兵一致: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 ——构建新时期纯洁和谐官兵关系的新闻调查》,这是纪念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即将到来时,军报以新闻调查形式推出“纪念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增强政治工作时代性和感召力”报道。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史称“古田会议”。这次会议,承载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历史重任,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成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基石,从根本上划清了我军同千百年来中国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

        “我们这支从古田走来的人民军队,官兵关系还能否延续战争年代那样的纯真美好?”军报记者带着这一问题深入部队调研,但是记者发现“世情、国情深刻变化,因时而变,人民军队内部关系也面临严峻考验”,一些战士“还没学会敬礼,就已学会了送礼。”

        调研中,不少官兵反映,如今部队看得见、看不见的“圈圈”委实不少:老乡圈、同学圈、校友圈、老领导圈、老单位圈、游戏圈……甚至陪同领导下一次基层,也能组建一个“蹲点圈”。

        这些,都是必须直面的官兵关系大考题。以下是军报刊登的全文。

        

        红军诞生之初,还打着农民和旧军队的鲜明印记。当年,有着不少从旧军阀里过来的“五皮”干部:脚穿皮鞋,手戴皮套,腰系皮带,肩挎皮包,手握皮鞭。

        1927年9月,毛泽东针对个别“五皮”干部用皮鞭打红军战士的现象,在“三湾改编”中提出:支部建在连上,设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建立新型官兵关系等。

        两年之后,由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举行废止肉刑运动”“废止辱骂”“官兵平等(官兵之间只有职务的分别,没有阶级的分别,官长不是剥削阶级,士兵不是被剥削阶级)”……

        这种“官兵一致、民主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既不同于国民党军队,也不同于封建时代的旧军队,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任何一支军队都有着本质区别。

        “欲谋胜敌,先谋人和。”正是这种伟大的新型官兵关系,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让红军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雄师劲旅。

        85年后的今天,我们重回古田,在回望历史中不禁深深思索:在军内外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我们这支从古田走来的人民军队,官兵关系还能否延续战争年代那样的纯真美好?

        金秋时节,记者带着这一问题深入部队调研。

        世情、国情深刻变化,因时而变,人民军队内部关系也面临严峻考验——

        庸俗化:一个值得时刻警惕的问题

1、从天而降的“馅饼”,恰是关系物化的“陷阱”

        第40集团军某团排长刘鹏没想到,天上竟然真的掉“馅饼”:

        那天,他突然收到短信提醒,手机里一下子存入了2000元话费。“谁存的?”不一会,又收到一条短信:“刘排长您好,我是战士×××的父亲,常听儿子说您对他很照顾,给您充点话费聊表心意……”

        从天而降的“馅饼”,原来竟是一方用物质来锈蚀官兵关系的“陷阱”!

        然而,当刘排长将2000元钱如数退还新战士时,这名入伍前有过两年打工经历的新战士竟认为:“花钱感谢照顾,符合人之常情。”

        至真至诚是兄弟,最是纯洁战友情。千里之外家长送礼,引起许多带兵骨干的热议:过去当兵上车前,父母叮嘱孩子到部队要听领导的话;现在当兵上车前,父母叮嘱孩子到部队要留个心眼。

        “还没学会敬礼,就已学会了送礼。”第二炮兵某旅调查发现,新战士八成以上在地方打过工、经过商。市场经济让“功利交往、物化交往”在军营有所抬头,少数新兵入营时习惯性地带着土特产,想送给班长骨干“拉近距离”。

        个别战士甚至坦言:“靠自己努力进步有点悬,靠组织关心进步有点慢,靠个人关系进步非常赞。”

        回望古田,草创之初的红军,依靠简单、纯洁、阳光的同志关系,“拒腐蚀,永不沾”,将官兵们凝聚成一块“不锈钢”,从而打败了被金条、银元和江湖习气腐蚀浸透的国民党军队。

        反观现实,我们却不得不时刻警惕: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也让现代军营的官兵交往时刻面临物质化、庸俗化和功利化的问题。

2、形形色色的“关系圈”,成了阻隔纯洁关系的“冰山”

        如今的战士入伍前,喜欢玩微信,微信流行“朋友圈”。

        这不,今年9月初,某部一名新兵走进军营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行囊里掏出平板电脑,非常时髦地想将指导员问东东拉入微信的“朋友圈”。

        虚拟世界里的“朋友圈”,看似不沾名、不沾利,其实也有看不见的“亲亲疏疏”:关系亲密是朋友,可以在“圈子里”窃窃私语;关系疏远便是“路人甲”,立即将你“拉黑”。

        调研中,不少官兵反映,如今部队看得见、看不见的“圈圈”委实不少:老乡圈、同学圈、校友圈、老领导圈、老单位圈、游戏圈……甚至陪同领导下一次基层,也能组建一个“蹲点圈”。

        曾经,社会上流行一部名叫《圈子圈套》的小说;如今,“圈里圈外”的关系学,也潜入部队,悄然消解着“五湖四海”,疏离着“官兵一致”,让原本高度统一的官兵关系,越来越趋向小众化、私密化、利益化,紧随其后的自然是庸俗化。

        狭隘庸俗的“小圈子”,摧毁的是内部关系的“大基础”。当年,国民党军队内部山头林立、派系丛生,“杂牌”和“嫡系”天壤有别。亲亲疏疏的“圈子主义”,让国民党军队兵心士气分崩离析,最终难逃土崩瓦解的历史命运。

        进入21世纪,人民军队也不得不警惕:看似无伤大雅的“关系圈”,实质上是对官兵关系的分层、隔膜和疏离。

        不少带兵人反映:基层连队,官兵也会“分圈扎堆”,常常是“干部围着电脑转,老兵围着电视转,新兵围着电话转”。

        形形色色的“圈子”,成了阻隔纯洁关系的“冰山”。第二炮兵某旅政委庞秀海归纳出一句很形象的话:长此以往,心贴心的官兵关系就会淡,干部对战士是“不打不骂也不爱”,战士对干部则是“不远不近也不亲”。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世界上没有哪支军队的官兵关系不处在社会发展和各种思潮的影响之中——

        时代挑战:必须直面的官兵关系大考题

3、社会关系物化,但官兵感情不能淡化

        红军时期,我军衣衫褴褛,但官兵却情同手足、生死与共。《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写道:红军官兵人人“分伙食尾子”;战士伤病,红军干部“随时看视伤病兵,送茶水给他们吃,晚上替他们盖被窝”。

        而如今,部队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似乎却难觅当年“生死相依”的战友情谊。

        我们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军营的影响。一位教导员如此感慨:“过去条件艰苦,可人与人之间分外亲切;如今城市发展了,人与人之间却变得冷漠——大家住同一个小区、同一幢楼,甚至门对门都不认识、不交流的现象比比皆是。”

        “官兵感情必然打上社会变迁的烙印。与其说我们在探讨新时期的官兵关系,莫不如说是在认识一个崭新的社会。”沈阳军区一位领导说:存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随着炮声远逝、硝烟散去,长期和平环境使官兵对生死与共的考验和相互团结的极端重要性缺乏切身感受,内部团结的外在压力减小了,职务、待遇、荣誉等个人利益与现实需求的矛盾便显露出来。

        这似乎成了一个规律:新时期,但凡遇上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艰苦环境或重大军事行动,官兵的心都贴得特别近,感情特别真挚。许多带兵人也反映:越是恶劣环境,越能凝聚官兵真情;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培育官兵真情。

        尽管社会关系物化,但官兵感情不能淡化。这是因为:绝对纯洁,是人民军队的本色所在。我军的先进在纯洁、优势在纯洁、力量也在纯洁。

        白山黑水间至今流传着用真情唤醒“植物人”战友的传奇故事——

        去年7月,某团八连重庆籍退伍老兵王长江意外车祸成了“植物人”。“不能让战友昏睡下去!”消息传来,全连官兵坐在摄像机前,一人说一段话:“长江,挺住!”“班长,醒过来!八连的兄弟不许你倒下!”

        听着战友含泪的呼唤,奇迹出现了:昏迷半个月的王长江竟然醒了过来。他拉着妻子的手,反复念叨着:“八连,八连……”

        走出病房,云淡风轻。王长江拨通连队电话,一字一顿地大声说道:“感谢兄弟们!八连是我永远的家!”一语未毕,泪流满面……

4、改革带来种种“倒挂”,但官兵关系不能“倒退”

        22岁的排长如何带好44岁的兵?

        空军某团机务一中队排长孟翔宇,一到部队就遇到这个难题:排里最老的兵、一级军士长齐路云,已经44岁了,只比自己的父亲小几岁。齐路云不仅专业理论讲得他目瞪口呆,而且军事技能更让他望尘莫及。即使聊天,两人也唠不到一块去:齐路云关注的房贷、妻子工作、孩子学习,孟翔宇根本插不上嘴。

        孟翔宇遭遇的尴尬,许多干部感同身受。随着兵役制度改革,特别是士官制度施行,使我军兵员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官兵出现了年龄、兵龄、经历、能力的“倒挂”。以沈空某团机务一中队为例,士官人数已高达全连半数以上,其中70%的战士年龄、兵龄比排长甚至连长还大。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古田会议召开前夕,红军面临的“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等时代挑战可谓险阻重重,古田会议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今,从古田一路走来的这支人民军队,新时期官兵关系面临着年龄上“兵大官小”、阅历上“兵多官少”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

        “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一枚铜钱都有正反两个面。”部队一位领导说:面对挑战,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难处。殊不知,放眼全球,世界上没有哪一支军队的官兵关系,不处在社会发展和各种思潮的影响之中。挑战其实也是机遇,换种思维看挑战,天地其实更高远。

        改革带来种种“倒挂”,但官兵关系不能“倒退”。

        越是“倒挂”,越要解决好官兵感情融入问题。新时代,我们要给“尊干爱兵”注入新的内涵:过去要求战士尊重干部,如今干部也要学会尊重战士;过去要求干部爱护战士,如今战士也应该爱护干部。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后来,孟翔宇用自己的真情缝合了“倒挂”:一次,齐路云外出集训,孩子突患重病住院,孟翔宇利用休息时间到医院探望10多次。集训回来那天,齐路云和孟排长一唠就是大半宿,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5、融洽官兵关系不能“刻舟求剑”,必须与时俱进

        某团排长杨强军想复制“上甘岭的苹果”,结果却“变了味”:

        一次干活后,看到大家饥渴难耐,杨排长也掏出一个苹果,带头咬了一口,想和战士们分着吃。可没想到,竟然没有一个人去接。

        原因何在?有的战士说:“排长咬过了,不卫生”;有的私下里甚至很鄙夷:“一个苹果值几个钱?什么年代了,还拿这个来作秀……”

        无独有偶。“变味的”还有一碗“病号饭”:

        鸡蛋加面条,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碗“病号饭”曾让多少生病战士感动得热泪盈眶。然而,前不久,第二炮兵某团警勤连指导员李志鹏将热气腾腾的鸡蛋面送到生病战士面前,战士瞅了一眼,十分不领情:“指导员,感冒这几天,顿顿鸡蛋面,都吃腻了,还不如连队的‘五菜一汤’。要是在家里,我妈妈早买来了我最爱吃的比萨。”

        “时代发展了,我们不能刻舟求剑,简单地生搬硬套过去爱兵的做法,更不能按昨天的我,来复制今天的他!” 某师政委陈作松说:要想赢得战士,先要读懂战士。“90后”战士是“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一代,面对“这一代”,就必须用“这一代的方法”打开他们的心扉。

        那年新训,新兵小李突然压起了床板。“有情况!”指导员杨小福第一时间找到小李,面对面谈心好几天,可小李就是沉默不语。一天休息,杨指导员无意中看到小李正兴致勃勃打游戏,他灵机一动也上了阵。结果,两人组对越打交流越深。现实生活中的“闷葫芦”,在虚拟世界里敞开了心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一茬兵有一茬兵的爱好。你让战士们上场打篮球,他们却想上网打怪兽;你想和战士们下象棋,战士们却想和你玩“传奇”。

        调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迎着战士的“爱好”做工作,官兵关系呈现出越来越融洽的新景观。

        人民军队的内部关系是一面镜子,也是薪火相传的政治优势——

        延续纯真:让官兵关系的血脉在新时代传承

6、关键还是端正对战士的根本态度

        “废止肉刑,方才利于斗争”,继《古田会议决议》提出这一鲜明论断之后,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进一步深刻指出:“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

        去年初冬,某师一位领导到某哨所检查,发现暖气坏了,两个哨兵裹着大衣看电视。他回来后专门召开办公会:“如果是这两个战士的父母来了,看到大冬天战士屋里没暖气,他们回家能睡得着吗?”“如果是你弟弟在这当兵,你看了,会怎么说他的领导?”

        这两个“如果”,引起了广大带兵人的共鸣:当年,红军长征过雪山,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给了战士,自己却冻死在了雪山上,成为官兵心目中一座永恒的丰碑。这启示我们,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只要我们对战士掏出真心,就一定能收获真情。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当年古田会议确立我军新型官兵关系,关键就是端正了干部对战士的根本态度。

        “视战士高过自己,爱战士胜过自己,为战士不顾自己。”某团营长张祥的经历提供了生动注脚:

        为了治好一名战士的尿床病,张营长连续多天深夜两点叫醒战士起夜解手。如今,这名战士已退伍6年,一到农忙还跑到张祥家帮着秋收。张祥说:“只要我们从内心里把战士当成亲兄弟,根本态度就能端正。”

7、我们对民主平等的呼唤依然迫切

        1929年9月,陈毅在一份报告中提到一副广为传颂的对联:红军中官兵伕衣着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当时的歌谣更是这样唱:“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一个样,没有人来压迫人”。

        随后,《古田会议决议》旗帜鲜明指出:“红军官兵政治上是平等的,生活上也是平等的。”短短19个字,成为我军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支军队的根本区别。

        “如今构建纯洁和谐的官兵关系,我们对民主平等的呼唤依然迫切。”去年新兵入营后,为了方便倾听民意,第39集团军政委张书国尝试在政工网上开通在线问答。本以为新战士提问题肯定会“羞答答”,可没想到,在线开通不到3天,就有近百名新战士发来帖子。

        仔细浏览一看,从寝室为什么不挂窗帘到为啥不让用手机,从询问领导个人情况到要集团军政委电话号码,各类问题应有尽有。张书国不仅每天认真解答网上问题,还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号码。结果当年新兵集训,没出现一起不和谐问题,他还和40多名新战士成为好朋友。

        一路调研,不少官兵反映:如今,独生子女、大学生士兵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学历高、眼界广、思想活,看待事物更加理性,对民主平等的要求也更加强烈。

        对人民军队而言,“民主平等”像水和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延安时期,毛泽东亲自为普通战士张思德召开追悼会,并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这种一视同仁、高度平等的官兵情,激励人民军队一往无前。

        没有政治待遇的一视同仁,就没有人民军队的同心同德。一位连长深有感触:成长于市场经济时代的“90后”战士,公平竞争的意识早已深入人心。只有坚持标准、公平公正,战士们才会心悦诚服、增进团结。

8、“跟我上”永远是赢得兵心的法宝

        两个不同的战场画面,清晰刻印在我们脑海:国民党军官用枪顶着士兵,叫嚷着“给我上”;而共产党指挥员则率先跃出战壕,大手一挥:“跟我上!”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是共产党军队和国民党军队的根本区别。这启示我们:官兵关系,关键在官。干部的一举一动,是直接折射官兵关系的一面镜子。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刚从古田旧址参观归来的空军某师政治部主任祁红耀激动地说:当年,朱德已是堂堂一军之长,仍然拿着刻有“朱德记”的扁担和战士们一起挑粮。

        “试想,朱老总如此率先垂范,和战士的关系能不好吗?”某特战团连长刘子龙的感悟是:平时带头,危急关头才不会缩头!

        一次伞降训练,刘子龙和新战士管常伟的降落伞缠在了一起。生死关头,他果断掏出伞兵刀割断自己3根伞绳。“哗”一声,两朵伞花分开,两人安然无恙。

        行胜于言。时至今日,谈起此事管常伟仍然满眼泪花:“我愿意为这样的连长挡子弹!”

        “要想培育出为你挡子弹的战士,先得有迎着子弹向前冲的干部。”某部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932年春节,某红军师政委张赤男指挥部队作战,看到一名战士突然跃进,暴露在敌密集火力下,他猛地站起来疾呼:“卧倒!卧倒!”战士卧倒脱险了,张赤男却中弹牺牲了。

        大学生新兵徐新民看到这则故事后热泪盈眶,他在给同学的信中分外感慨:“一位师政委为了救一名普通战士牺牲,这在世界军队中少有。”更让小徐自豪的是,这种率先垂范的精神在我军一脉相承。和平时期,该部一名干部在手榴弹投掷发生意外时,果断扑倒战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不管社会怎么发展,‘跟我上’永远是赢得兵心的法宝。”某师政治部主任孙在旗说,去年冬训,气温降到-38℃,不少干部不约而同睡到了最冷的帐篷口。早上醒来,所有睡在大风口的干部身上都多了一件“下哨”战士悄悄盖上的大衣。

        谁能打赢下一场战争?调研中,官兵们不约而同谈到一个观点:要想打赢未来战争,先要打赢“人心之战”。

        85年前,我军在危亡之际召开古田会议,找到了打赢“人心之战”的钥匙。

        今天,融洽官兵关系、凝聚军心士气的政治优势,仍是开启胜利之门的时代钥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