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滴滴专车被沈阳交通局定性为黑车,人民日报评“别简单叫停”

人民日报
2014-10-30 11:37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编者按】

        “滴滴专车”被沈阳交通运管部门定性为“黑车”。

        沈阳市交通局出租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在未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许可的情况下,以提供“专车”或“商务租车”服务为名的营运行为,属非法营运行为。一旦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事故或者服务纠纷,乘客的安全及正当权利都得不到相应保障。一旦查处将会按“黑车”处理,扣车同时还将处以3万到10万元罚款。

        人民日报今天(10月30日)在刊发相关报道后,以《别忽略市场需求》为题附上评论一篇。评论写道,这算得上是互联网挑战现行管理模式的一个例子,值得运管部门深思。有需求的东西,很难因“叫停”而消失。正如养花草,不能光顾着修剪黄叶残枝,还得关照根儿上的动向。

        相关新闻及评论如下:

        

 “滴滴打车”推出的一项“专车”预约服务,在不少城市推广

沈阳交通局:“滴滴专车”属非法营运

本报记者 何勇

        起步价17元,每公里3.5元,清一色的中高端车,价格是普通出租车的三四倍……近期,“滴滴打车”推出的一项“专车”预约服务,从其他城市逐步蔓延到了辽宁沈阳。

        对此,沈阳市交通局出租办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在未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许可的情况下,以提供“专车”或“商务租车”服务为名的营运行为,属非法营运行为,一经查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乘客认为“专车”服务好,但价格偏贵

        沈阳市民吴先生打开手机上一款打车软件,发现页面上多了一项“专车”服务。着急的吴先生便点了一辆车。很快,一辆本田CRV驶来。吴先生上车后,司机点了一下手机上的软件,开始自动计费。吴先生家到单位的路程是3公里,平时打车,起步价算上燃油附加费一共10元,而使用“专车”则花费32元,包括起步价17元、3公里的费用11元以及低速费4元。

        据了解,预约“专车”上没有计价器,沈阳的“专车”计价规则是“17元起步费+3.6元/公里+低速1元/分钟”。

        “上车给你开车门,送免费矿泉水,托运行李时还能帮忙搬运。”吴先生认为,“专车”服务好,就是价格偏贵,但的确满足了部分高端人群和急需办事的人的需求。

        然而,面对这项“专车”服务,出租车司机表示不能接受。一位的哥告诉记者:“‘滴滴专车’干起了出租车的活儿,他们没有经营手续,明摆着就是黑车,扰乱了出租车市场秩序。”

管理部门称,“专车”未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许可

        记者打开“滴滴打车”软件查找“专车”页面,发现方圆数百米范围内,就有八九辆“专车”,车型有奥迪、别克君威等,甚至还有S级奔驰。

        据沈阳市交通局出租办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沈阳营运“专车”大概有数百台。记者了解到,“专车”不属于出租车,多数是租赁公司的营运车,采取GPS定位计里程收费方式。

        据悉,《沈阳市客运车辆租赁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指出,所谓客运车辆租赁,是指客运车辆租赁经营者向承租人出租不配备驾驶员的客运车辆,以租赁协议时间内车辆的使用权为经营对象和盈利手段,按时间计收车辆租赁费的经营方式。

        沈阳交通局出租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部分客运租赁车辆利用手机软件平台,提供配备驾驶员的客运服务,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所谓“专车”不会像出租车那样取得出租车准驾相关手续,一旦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事故或者服务纠纷,乘客的安全及正当权利都得不到相应保障。交通执法部门一旦查处将会按“黑车”处理,扣车同时还将处以3万到10万元罚款。

        

别忽略市场需求

苏艺

        “滴滴专车”被沈阳交通运管部门定性为“非法营运”,依据的是现行法规,无可厚非。在法规没有修改调整的当下,相关方面应当遵从。然而,这算得上是互联网挑战现行管理模式的一个例子,值得运管部门深思。

        事实上,有需求的东西,很难因“叫停”而消失。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新事物的出现必然触动原来的利益格局和旧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行业管理不能墨守成规,监管者要有互联网思维,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以更加适应新的情况。

        比如近两年来备受乘客追捧的其它几款打车软件。利用移动互联技术,这些民间开发的东西让打车“触手可及”,既很好地解决了困扰城市出租车行业多年的车辆调度等难题,又给乘客、出租车司机都带来了方便和好处。尽管出现之初问题不少,但市场和政府之手迅速磨合,其中的几款打车软件也最终得到了运管部门的认可。

        其实,正如养花草,不能光顾着修剪黄叶残枝,还得关照根儿上的动向。叫停之后,如果城市运管部门能将“滴滴专车”之类新事物作为检验自身工作得失的一面镜子,或许社会资源就能极大地被优化,从而既让出行者人人高兴,又带给经营者滚滚商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