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中国应充分估计国际关系法治化的艰巨性

澎湃新闻记者 郑怡雯
2014-11-04 14:18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大国通过立信立义,来树立“说话算话、按惯例来、办公道事”的信和义。国际法治中国家的信和义,比迷信条文主义和程序主义的法治,对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可能更为有益。 CFP 资料图

        重点讨论“依法治国”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甫一落幕,中国外交部网站即刊出外交部长王毅的文章《中国要做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

        文章写道,“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一个坚定致力于对内推进法治的中国,同时也必然是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

        分析人士称,这是中国外交执行部门对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和呼应,“国际法治”有望成为继“和谐世界”一词之后中国在国际多边场合使用的官方表述。

        

“国际法治”继承“和谐世界”

        “国际法治”最早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6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的。习的原文是“应该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用统一适用的规则来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金永明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国际关系法治化,主要是指在国际关系(处理各国之间的关系)中,应该适用国际法的原则和制度(而非依据强权实力)来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并长期遵守和执行。

        “中国外交部提出国际法治,是与在国内提出的依法治国相呼应的,这是建设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金永明表示。

        “和谐世界”是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时完整阐述的,脱胎于“和谐社会”理论,其主旨是创造“普遍发展、共同繁荣与持久和平的世界”。此后,“和谐世界”一直作为中国在多边场合使用的中国世界观的官方表述。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丹告诉澎湃新闻,现阶段,中国面临着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中国“走出去”过程中,包括援助非洲,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等各方面都需要更完善的法律制度。例如,中国在援建非洲、人道主义救援等方面均发挥积极主动作用,那么在国际法中,中国是否能致力于将制度和规则与实际工作进行创建性的结合?

        

中国对国际法治的设想

        王毅的这篇文章里讲的“国际法治”有几个意思?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左希迎、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林民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向澎湃新闻逐条解读了中国对国际法治的设想。

        “一,要坚定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强国际法治之基。”

        解读:强调“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意在重申:二战后国际秩序也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要坚持促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总目标,固国际法治之本。”

        解读:第二条最后的“不能助长霸权强权,不能用来调词架讼、挑动争端,将国际法治引向歧途”,学者认为这表达了中国希望国际法能够起到反霸作用,希望通过双边谈判、缔结条约来解决领土争端。林民旺表示,这几句很明显指向美国、菲律宾、越南。

        “三,要坚持国际规则制定进程的平等和民主参与,弘国际法治之义。”

        解读:发展中国家要平等参与规则制定,也就是中国要参与规则制定。

        “四,要坚定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性,立国际法治之信。”

        解读:又批评了美国双重标准。左希迎认为,这是批评一些国家滥用国际法,应该是美国,日本和菲律宾。

        

充分估计国际关系法治化的困难

        苏长和对澎湃新闻表示,践行国际法治,还要充分估计到国际关系法治化的艰巨性。

        “其一是世界存在几大法系之间的差异;其二是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的抵触,公认的国际规则要得到更多国家遵守,需要一个国内转化过程;其三是缺少一个权威机构来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戒工作。”

        正因为如此,王毅文章中强调“义”和“信”的重要性。“大国通过立信立义,来树立‘说话算话、按惯例来、办公道事’的信和义,这本身也是中国法治文化的重要部分。国际法治中国家的信和义,比迷信条文主义和程序主义的法治,对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可能更为有益。”苏长和说。

        

如何在APEC践行国际法治

        本周即将召开的APEC峰会上,中国作为东道主,肯定会提出一些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规则。不过苏长和认为,国际法治要靠大家一起来践行,中国一家推行不了国际法治。

        中国要学会巧妙地实践。其一,学会将中国的意志通过国际立法活动上升为国际法律。

        其二,学会将自己的意志变成大家共同的意志,转化成为国际法律。“我们有时需要淡化‘中国规则’的提法,我的规则既然大家都来遵守了,那就是国际规则。”苏长和说。

        其三,不妨将精力和重点放在亚洲地区国际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建设上,当前一个突破口是治国理政交流和互联互通方面的地区规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