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调查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21世纪新构想

杨保筠/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2014-11-10 10:4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海道交通的大动脉,与经过中亚通往亚欧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相呼应,见证了两千余年来中国与世界的政治关系演变及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

        2013年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并出席APEC峰会。他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对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所经地区及相关各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政治稳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将给中国带来地缘政治利益

        首先,这条海上大通道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以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为基础的。因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规划也是以其所具有的极大经济价值为出发点的。

        从目前的部署来看,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首先以东盟及其成员国为依托,这就为该设想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和东盟是这一地区乃至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之下,依然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然达到7.7%的较高水平。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的进出口总值达到4.16万亿美元,其全球货物贸易将首次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使包括东盟及其成员国在内的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到实惠。

        与此同时,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地缘关系,东盟及其成员国在经济发展上也一直希望能够“借力”中国。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从而有利于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目标。目前,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2012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双向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是10年前的4倍。此外,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讲演时还提出,中国愿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水平,争取使202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支持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表达了中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东盟国家开放,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东盟国家的良好愿望。

        当前,中国和东盟都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东盟已经明确规定了2015年建成共同体,实现互联互通的一体化建设目标。为此,需要落实一系列大规模的建设计划。例如,开展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商品、物资、人员往来的便利就成为当务之急。中国领导人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能够为东盟解决基础建设缺乏资金的现状提供一个有效的融资平台,无疑将有益于东盟共同体的建立与巩固。从长远来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将有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升级,从货物贸易和投资,更多地发展为包括信息流、人员流等在内的一个立体的互联互通网络,从而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使中国-东盟自贸区实现实质性的飞跃。

        此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立足于夯实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基础,也能够更加凸显东盟所具有的特殊地缘优势,充分体现其在东西方经贸交往中的桥梁作用。因为“海上丝绸之路”将把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不仅能够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这与正在力图通过加快实现一体化以提高其影响力的东盟战略利益是相符的。

        与此同时,中国和东盟合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与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得益彰,从而保障中国自身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从地域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有望覆盖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并与中国此前提出的建立“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等战略构想连为一体,极大地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也有利于促进中国自身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加大对外开放,从而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顺利实施发挥重要作用。

        这一切都说明,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无疑将增强中国和相关国家发展本国经济和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并将给中国带来地缘政治利益。

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其次,从历史来看,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渠道。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之所以能够形成文化相通,血脉相亲,成为天然的合作伙伴,正是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为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实际上,“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并不止于向海外传播了中国的丝绸。中国古代的许多发明创造,如脍炙人口的指南针、火药、造纸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以及中医学、中草药等也主要是通过这条海路远播各国的。又如,宋代以降,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外销的主要商品之一,以至于有人把这条海上商道称为“海上瓷器之路”,或者“海上丝瓷之路”。与此同时,许多外国的特产,如珍珠、宝石、象牙、犀角以及各种珍稀矿产、药材和经济作物新品种,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这些交流不仅改善了双方人民的生活,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此外,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中国与外国,特别是与东南亚各国之间人民往来的主要途径。据史籍记载,至少在唐朝以后,就有大批华人通过这条海路前往各国谋生。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定居当地,并与当地妇女结婚,繁衍子孙。由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原因,明末清初以及19世纪中期以后,更是出现过多次华人大规模移居东南亚等地的高潮,使这一地区至今仍是海外华人数量最多的地区。定居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华人与当地民众和睦相处,艰苦创业,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华侨华人也是其所在国与中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

        因此,在今天倡导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时候,虽然经济贸易仍然是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但还必须把社会文化交流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予以充分的重视。在中国与东盟各国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所经各国的互联互通中,人员及文化交流将成为经济合作能否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笔者认为,也正是出于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充分认识,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的演讲中才会特意提及郑和七下西洋途经东南亚、中国名著《红楼梦》对爪哇珍宝的形象描述等回顾双边民众友好交往的片段,以说明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符合双方人民的真诚愿望,是血脉相亲的共同要求。

        也正因此,中国倡议将2014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等具体举措,才会赢得广泛赞誉。

为地区稳定繁荣创造新机遇

        再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激发各国发展活力,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这不仅会带来经济利益,而且还将构建更广阔领域的共赢关系,有利于打造稳定的合作环境,为地区的长久稳定与繁荣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习近平主席在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时就已提出“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循序渐进的建设思路,并为此提出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举措。可以看出,这些举措不仅致力于经济发展,也重视政治关系的稳定。同样,这“五通”举措无疑也适用于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须看到,习近平在提出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的同时,还提到要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加强合作、寻求共赢。这体现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强调改革开放、合作共赢理念,在发展中更多强调惠及周边国家的外交政策和理念,而且反映了中方对通过促进区域合作以实现维护地区稳定、发展与繁荣的期望。

        因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由中国一家主导的地缘经济合作计划,更非如一些西方学者所称,中国试图通过重建“海上丝绸之路”来恢复历史上由中国主导建立在“朝贡制度”基础上的“华夷秩序”。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是一个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正如习近平在印尼国会的演讲所提:欢迎域外国家为本地区发展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希望多做对本地区有利的事情。在此过程中,中国与有关各方将持相互尊重、多元包容的态度,通过平等协商和协作共同解决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并循序渐进地逐步推进和落实各项目标。毫无疑问,在新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符合相关各国维护地区稳定、谋求经济发展、扩大经济合作的利益需求,并得到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

挑战与未来

        综上所述,中国所倡导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无论对中国、对所涉及的地区各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打造新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也还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与该计划相关的个别国家政治局面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中国与一些国家之间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对双边关系造成一定的干扰。但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以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已经有着相当坚实的基础。特别是目前中国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着重点是立足于东盟及其成员国,而通过中国与有关各国长期以来的共同努力,密切的合作确实已经给各方都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利益。中国与东南亚各国都是近邻,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可谓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兴衰相伴、同舟共济。

        因此,双方关系的本质是立足于互利共赢的。我们可以从中国领导人的反复表态中看出,中国将始终坚持在这些地区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排他性合作,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与东盟不断巩固政治和战略互信,与其各成员国继续真诚相待,携手共进,以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来处理同有关国家的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中国和东盟双方都牢牢把握战略合作的大方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有美好的未来,并将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局面奠定扎实的基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