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涨知识|安倍这两年对中国都做了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沈靓
2014-11-10 18:43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希望改善日中关系。这一想法自2006年第一次执掌政权以来未曾改变。”11月9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飞往北京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在羽田机场向记者团又一次说了同样的话。

        11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会见了安倍。这是中日首脑近两年半来首次实现会见,也是第二届安倍政府上台后的首次。

        从2012年年底安倍再次上台执政以来,中日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僵局。一方面,安倍通过空前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政治上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博弈。另一方面,安倍又一次次在媒体上呼吁希望进行中日领导人会晤。在外界看来,安倍对华政策的言与行似乎令人费解。

从“购岛”到“拜鬼”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单方面宣布“购买”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一错误做法,使中日关系降温至冰点。

        当年年底,作为自民党党首的安倍晋三上台执政。接下来的一年,在历史问题上,安倍政权坚持历史修正主义,公然抛出“侵略定义未定论”,向靖国神社供奉“真榊”,“8·15”讲话破例不说“永不再战”,同时还质疑慰安妇问题真实性。

        新华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在法律上,安倍急欲摆脱和平宪法束缚,修正防卫大纲;强行通过破坏日本和平宪法精神的新密保法。在军事上,安倍一方面扩充军备,一步步践行“军国主义复活梦”,一方面投国际反华势力之所好,频频挑衅中国,扬言要当亚洲反华“舵手”。

        特别是在2013年12月26日,安倍悍然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加剧与邻国的紧张关系,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就连日本的盟国——美国也对此表示“失望”。

“地球仪外交”还是“甜甜圈外交”

        进入2014年,除了让日本更接近“军事大国”外,标榜“地球仪外交”的安倍在外交上的努力被外界广泛解读为“牵制中国”。

        今年以来,他已先后访问了中东、非洲、欧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举行的G7峰会,安倍鼓吹“中国威胁论”;在新加坡,他亲自参加香格里拉对话;在澳大利亚,双方同意防卫装备共同开发;在墨西哥,他把日本觊觎多年的墨西哥油田开采权变为可能……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日本的对华外交走在了从“战略互惠”滑向“战略对抗”的边缘。日本媒体喧嚣着“咄咄逼人的中国”、“威胁的中国”等论调,“强硬中国”的新形象占据日本主流社会。日本同时也在国际社会打造“负面中国”形象,经济上出现“去中国化”趋势。

        安倍“努力”的外访,使他成为历代日本首相中“外访国家数最多的一位”。但日本媒体却用“甜甜圈外交”称呼他的外交方式。也就是说,如果在地图上将安倍访问过的国家涂上颜色,就像一个中空的甜甜圈。这一叫法带有强烈的否定意味,揭露安倍漏掉了中国和韩国这两个最重要邻国的事实。

两派“外交智囊”访华

        不过,中国并未完全关闭与日本交流的大门,特别是党际交流。

        去年1月,习近平会见了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今年5月,张德江会见了日本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一行。今年6月,俞正声接见了访华的日本社民党代表团。中国与日本几乎所有主要党派都保持着往来。

        事实上,在去年9月,中日两国领导人在出席G20圣彼得堡峰会时有过一次短暂的“相遇外交”。当时,习近平同安倍在各国领导人等候的贵宾室相遇,双方进行了简短交谈。日本方面称交谈持续了5分钟。

        对于今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APEC,自然成了安倍想要与习近平会谈的绝好机会。安倍开始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强调这样的想法。今年9月,在美逗留期间,安倍没有发表“不允许凭借实力改变现状”等针对中国海洋活动的牵制言论。他一改以往的对华批判态度,转而软化了姿态。

        而真正实质性打开僵局的,是在今年7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秘密访问北京并与习近平举行了会谈。据悉,安倍曾派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陪同出席了此次会谈。

        谷内正太郎是安倍的外交智囊、国家安全顾问,派他赴中国是安倍确保自己能在APEC会议期间与习近平会晤的举措之一。谷内是一位资深外交官,曾在2006年促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安倍以首相身份访华之旅,那次访问被认为是“破冰之旅”。

        11月6日,安倍再次派出谷内正太郎访华,协调首脑对话方式,被认为加大了改善亚洲最重要的两国间关系的努力。

        11月7日,国务委员杨洁篪与谷内正太郎举行会谈,中日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具有法律效应的四点共识,不仅为两国领导人的会谈奠定基调,而且体现了两国为改善关系拿出的诚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