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特级教师:让孩子没读懂就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很荒唐造作

澎湃新闻记者 吴洁瑾
2014-11-15 08:05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过传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点出朗诵艺术目前存在的最大弊病——表演成分过多。 东方IC 资料

        “学生刚接触文本,哪里来的感情?感情是结果,而不是前提。这不是引导孩子们失真吗?”

        11月14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口语传播高峰论坛上,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过传忠痛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病。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很多语文教师不擅长甚至不会朗诵。

        “听低年级的课,课本上有这样的要求,‘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教师上课也落实了。学生读书时有什么样的表情,坐在教室后面看不到,但从那抑扬顿挫的花腔转调中,仿佛能看到学生的眉眼舞动,因为他的老师示范时就是那样,——除了耳朵没动,能动的部位都在动。可是,我不得不问:“难道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吗?”过传忠在发言时引用了著名杂文作家,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一篇文章中的观点。

        过传忠表示,在孩子们尚未读通读懂文章的时候,就让孩子要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很荒唐也很造作,让课堂看起来像戏剧舞台,教师和学生都在“表演”,太假了。

        “我们的语文教师朗诵课文时就像在戏剧舞台上‘演戏’,太过夸张,从一开始要求‘有表情地朗读’,到现在的‘有感情地朗读’,虽然进步了,但还不够,学生根本不理解课文,哪来的表情、感情?太假了!我们要呼唤语文教学告别‘演戏’,回归文学本身。”过传忠表示。

        他继续说,“学生刚接触文本,哪里来的感情?感情是结果,而不是前提。这不是引导孩子们失真吗?”

        过传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点出朗诵艺术目前存在的最大弊病——表演成分过多。

        “一些老朋友碰到我,就说,你还在搞朗诵啊?我说搞朗诵有什么不好吗?他说,听了蛮难为情啊。我说,我们说的还没难为情,你们听的还觉得难为情啊。”过传忠说,“其实,他所说的难为情就是一针见血指出了我们朗诵目前最大的问题,表演成分过多,追求形式上的东西过多,太夸张,所以让人看了觉得难为情。“

        他呼吁,学校语文教学一定要回归到文学、文本上去,“一定要把理解、感悟文本作为朗诵的必要步骤,而不是把文学念得像舞台上的台词一样,用戏剧培养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太可能。”

        过传忠表示,语文最有光彩的部分就是经典文学,因此一定要把语文教学进入到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中去,而非向戏剧靠拢。

        另外,过传忠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语文教师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一些其他问题,诸如重文轻语,因为高考语文只考作文,不考朗诵,因此仅重视笔头,而忽视口头;重理轻情,只重视语法、段落划分等架空、抽象的东西,而忽视文学本身蕴含的思想感情,很多语文教师都不擅长或者不会朗诵。

        对此,过传忠认为,教师不擅朗诵也与目前的师范教育忽视朗诵课、书法课有关,“几乎没有师范开设朗诵课和书法课,也没有教师修养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