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孙哲:中美关系未来核心是相互塑造、相互学习

澎湃新闻记者 王泳桓
2014-11-15 16:54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道出了美国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上的考虑,“美国需要的是,为这一概念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案。”

        众人瞩目的习奥瀛台会已经落下了帷幕,围绕着中美未来关系发展的讨论甚至是争论却并不会就此停止。

        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以定式的标准来衡量和检验中美关系的发展。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国家追求权力的偏好以及由权力转移所带来的冲突(战争)都已经成为解读国家间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不二法门。

        雅典实力的快速增长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惧,一战时德国的迅速崛起引起了英国的恐惧...有研究显示,历史上大约有过15次新兴大国的崛起,其中有11次与守成大国之间发生了对抗和战争。“修昔底德陷阱”似乎成了历史的定律。

        中美会否如宿命般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历史给了我们经验教训,却没有给我们现成的答案。或许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中美两国可以有其他的选择。

        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习主席表示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并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14个字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作了精辟概括。

        2014年11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夜话瀛台,主题依然是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次,习主席说:“现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目标是清楚的,我们不能让它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满足于早期收获,还要继续向前走。我们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以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精神,不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

        中国向美国抛出了避免大国政治悲剧的橄榄枝。美国会否接受也就成为跳脱“修昔底德陷阱”的关键所在。

        “美国总体上是接受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说法的,”作为研究中美问题的资深专家,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道出了美国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上的考虑,“美国需要的是,为这一概念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案。”

        与以往多次的表述相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11月11日的瀛台会晤上,再次重申美国无意遏制或中国。相反,他将中国称为合作伙伴并欢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愿意同中国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共同促进亚太和世界和平与安全。

        朝鲜半岛无核化需要中美合作,阿富汗国家重建需要中美合作,打击恐怖主义需要中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也需要中美合作。作为当今世界内涵最丰富、对国际和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一组大国关系,中美之间的任何一个合作举动都将影响世界。正如习主席所讲的:“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可以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

        对于未来的中美关系发展,可以预见的是,结构性的矛盾依旧会存在,竞争也依然不可避免。但是伴随着矛盾与竞争,中美之间的合作与相互依赖也将会继续加深。无论怎样,中美都将更加成熟的认识对方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孙哲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说,中美未来关系发展是一个相互塑造、相互学习的过程。如果中国和美国能够好好利用今后的八年时光,那么中美两国就是抓住了历史机遇,也就会实质性地推进大国关系的发展,给世界作出一个榜样。

        澎湃新闻:美国方面曾抛出“中美共治”的提议,不过中国没有赞成也没有接受。现在中国提出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美国也没有明确表示接受。那么美国的顾虑是什么?

        孙哲:我个人认为,美国总体上是接受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说法。但是,美国觉得,中国更多的是把这一概念看作是处理中美关系的一种原则。美国需要的或考虑的是,为这一概念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案。按照美国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的说法,让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在具体问题上变得有可操作性。

        此外,美国在中美关系上,更关心其他一些问题,比如朝核问题中美怎么进行合作?在叙利亚问题上,为什么中国不支持美国打击叙利亚境内的IS基地?中国和俄罗斯又为什么走得这么近?它对这些问题很关心。

        总结来说,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美国朝野对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的接受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如何将这一概念进行实质性的推进。

        

        澎湃新闻:现在在东亚地区,有一种说法是“经济靠中、安全靠美”,您是如何看的?

        孙哲:很多东南亚国家出于本国的安全考虑,会选择这样一种对冲战略。但我个人觉得,经济和安全未必会分的那么清楚。比如,新加坡、菲律宾等一些国家在安全上确实是想跟美国走的近一些。但是不能说这些国家在军事上就一定不依赖中国或者说与中国一定是硬性的冲突。其实,东南亚有很多国家是不想选边站的。

        不过,东南亚部分国家在安全上对中国确实是有疑虑的,尤其体现在中国关于南海“九段线”的立场上。这是当前中国周边外交的最大挑战。下一步,中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就是要打消这些国家的疑虑,这是关键所在。

        

        澎湃新闻: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影响力似乎也没有转化为安全影响力,这是不是也是中国外交所面临的一个困扰?

        孙哲:是这样的。其实中国一直想给世界提供一些安全方面的公共产品。比如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海军在索马里附近海域打击海盗、进行亚丁湾护航等。

        还有,美国现在一直炒作南海航行安全问题,那我们中国可以明确表示派舰队进行护航、在马六甲海峡附近打击海盗。在这些方面,美国和日本就曾有过这样的一些安排。

        但总体上说,中国在提供安全产品方面,依然还处在一个学习的过程。中国在学习怎样做一个大国和强国。现在中国提出了促进亚太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也正在努力扎扎实实地推进这样一些互利共赢目标的实现。

        

        澎湃新闻:在南海问题上,有一些美国学者认为,中国的表述和态度存在着矛盾之处。一方面,中国批评美国这个“域外大国”的介入使得南海问题复杂化;另一方面,中国又声称希望美国在亚太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您作为中国学者,如何看待美国学者的这个观点?

        孙哲:美国的一些学者一直认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是咄咄逼人的。他们的说法是,中国有关“九段线”的内涵表述是不清晰的,也缺乏国际法基础。

        今年8月份的时候,美国海军军机在南海海域抵近侦察,受到我们战机的拦截。他们就说,我们中国拦截行为不规范,差点酿成撞机事故。

        针对他们的这种说法,我们就要跟他们解释,这是有关国家尊严的有关霸权与反霸权的一种斗争。中国政府不会拿自己战士的生命开玩笑,也希望美国以后不要再抵近侦察。

        还有,可能在明年的一、二月份,美国国内会有著作或者媒体炒作中国的军力发展。美国有部分人认为,中国的军力发展太快了,军事行为也不可预测。像这样的一些声音还会长期存在。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坦率的沟通和交流来促进彼此间的理解,但交流和沟通只能化解一部分的疑虑。我自己个人感觉,中美之间斗争的经验还是在于“打”。这个“打”的意思是,我们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坚决不做让步。中国在钓鱼岛上与日本作坚决的斗争就反映了这一点。

        

        澎湃新闻:我们现在讲中美关系,都把焦点和注意力放在美国总统及国务院等机构上,但却很少提到美国国会,您作为研究美国国会的专家,怎么看?

        孙哲:在邓小平时代,中国与美国建交的时候,美国国会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那个时候,我们就有困惑,美国到底有几个政府?后来在2001年中国准备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美国国会还对此专门有个大辩论,也为我们入世制造了不小的麻烦。自那以后,我们就加大了对美国国会的工作力度。现在我们每年派去做美国国会工作的人员有所增加,但这还远远不够。

        此外,在对美国国会做工作的形式上,我们也可以多种多样。除了议会交流之外,我们还可以让民间力量参与进来。前几年,民间组织“实话实说代表团”带领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访问美国国会,取得的效果就非常好。

        除了要加大对美国国会做工作的力度之外,我们也应该加大对美国地方工作的力度。我们的领导人要是去美国访问,一般都去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其实我们可以去更多的地方,比如美国的一些农业州等。

        说这么多,如果归结为一点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对美工作应该有一个全方位的总体方略。此外,我们也不能再以过去那种“亲华”或者“反华”的两分法去看美国的国会。

        

        澎湃新闻:现在国际社会热议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您了解,美国是怎么看待该倡议的呢?

        孙哲:美国其实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是很清楚。他们最大的疑虑就是觉得中国所谓的“西进”战略与俄罗斯搞得太紧密了。我在美国接触到很多人,他们都不看好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但不管怎么说,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的方针是不会变的。

        当然,也会有人把咱们所提出来的“一带一路”倡议看作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为此,我们需要加以说明,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平等的、互利的。中国和其他参与国家都能从中获益。

        

        澎湃新闻:那在未来的中美关系发展中,谁会是主要的塑造性力量?

        孙哲:我认为中美未来关系发展是一个相互塑造、相互学习的过程。如果中国和美国能够好好利用今后的八年时光,那么中美两国就是抓住了历史机遇,也就会实质性地推进大国关系的发展,给世界作出一个榜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