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京故宫最好的碑拓收藏,四分之一是萧山朱家捐赠的

澎湃新闻记者 顾村言
2014-11-19 16:48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朱家溍在下班路上 沈建中 图

        2014年是知名文物大家、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朱家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以“欧斋墨缘——故宫藏萧山朱氏碑帖特展”和《欧斋墨缘——故宫藏萧山朱氏碑帖特集》、《宋拓九成宫醴泉铭》、《萧山朱氏旧藏目录》三种出版物作为纪念。

        朱家溍先生的父亲朱文钧(字翼盦),清光绪年间公派英国留学,辛亥革命后任财政部参事、盐务署署长。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初即被聘为专门委员,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文物鉴赏、收藏大家,他以三十年之力搜集汉唐碑版七百余种。遵照其遗愿,他的碑帖藏品由其夫人带领子女于1952年捐赠国家。

        回忆自己的父亲与这次“欧斋墨缘”大展的缘起,朱家溍先生的女儿朱传荣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说道,父亲一生“把自己的心供得高高的”,在自己的大家庭中“有那么一种一脉相传的东西,自爱,自立,爱国,以求知为乐趣,不慕虚荣。”

        北京故宫的碑帖收藏共29715件,其中朱氏捐赠1070件,约占3.6%,但在故宫碑帖全部一级品当中,来自朱氏捐赠即有56件,占总数的27.6%,即四分之一强。朱氏藏品之珍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旧拓汉曹全碑册

        澎湃新闻:想请你介绍一下这次故宫博物院纪念你祖父与父亲的“欧斋墨缘”展览具体有什么特点?

        朱传荣:“欧斋旧藏”碑帖有两个特点,碑帖名碑名帖多,经历金石名家递藏题跋多。这次在故宫的展览可以看到真实的“欧斋旧藏”碑帖实物。

        这一次从展览到目录、编排,都是采取“述而不作”的原则,策展人是想让前人文献和记录“说话”,比如展览前言也不用一贯展览的前言,而用原来启功给“欧斋”题跋写的序,当时启功还是用旧文体写序,这非常合适。

        问题是这些展品与朱家溍有什么关系?似乎除了他是捐赠者之一,好像这个展览中大部分是说我祖父的,所以后来想的就是把父亲自己拍的照片放在展览中,在照片的说明上,都是我来做编辑,也用的是“述而不作”的方式,图片说明都用的是我父亲著述中论到陈设、家具等,还引了王世襄先生论萧山朱氏旧藏家具的文字。也是希望通过这么一种方式,把我父亲和这个展览联系起来,他以这种方式来“进入”展览。

拓石鼓文-册页

        澎湃新闻:你父亲在文物研究中有什么特点?他怎么看待文物鉴定工作?

        朱传荣:对于鉴定,父亲多次说,鉴定的“定”该用订正的“订”,考订的“订”。他说这是一个不断丰富物证的过程。可能我这个时代已经做全了,但是可能以后会有新的物证出现,而且在我以后,可能会有人比我的视角更开阔。所以不能一锤定音,不应用“定”,这是一个反复修订的过程。

        澎湃新闻:确实很有道理。您父亲有没有文章提到过这样的辨析?

        朱传荣:恐怕还真没有,他自己的东西发到报上都被别人改过来了(“鉴订”被改为“鉴定”),改过多次,最后他都懒得再纠正了。

        我非常认同这个看法,我觉得文物工作要客观,尊重事实。因为谁也不能说自己没有错,说有容易说无难。对立的双方都是言之凿凿的,其实有些公案就是公案。

        澎湃新闻:谈到你父亲,回看他的一生,你觉得他最大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朱传荣:回看他的一生,我觉得艰苦环境等很难干扰到他的内心的。像“文革”时开批斗会,又是没有意思的,又是时间很长的情况下,他自己的心里会默一出戏,他会整个把戏在心里过一遍。用我母亲的话,“他把自己的心供得高高的”,所以我觉得人得自爱。你自己尊重自己,别人才能尊重你。

        我自己感觉到有那么一种一脉相传的东西一直在传承。当然一个大家族,有的人出色一点,有的人普通一点,甚至有的人不好,不能说哪一姓会怎么样,但是在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总是有正派、正直,有自爱,有爱国,能追求知识,追求自立,不追慕虚荣。我觉得这一代一代的传承很重要。

拓大唐三藏圣教序册

        澎湃新闻:从父母的口中,你的祖父朱翼盦先生是怎样的印象?

        朱传荣:我祖父名文钧,字幼平,号翼盦。生于光绪八年(1882年)正月十三日,卒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五月十九日。祖父学问渊博,鉴别谨严。所藏法书、名画、铜、瓷、玉、古傢俱、古籍善本等无一不精。

        秦明写过朱翼盦先生碑帖当中的兰亭部分,他收了不少兰亭,说是他喜欢而没有陷进去,因为他自己曾经在多个题跋当中就说“兰亭”版本纷乱极了,他没有精力用在这上面。因为翻刻是一个流行的做法,在这上面投入太大的精力其实是没用的。所以现在我们见面经常开玩笑,用我爷爷的话“如暗中摸索,终隔一层。”就是很多事情你不亲自去体会,就看不出来高下。所以说这也回答了鉴订一定要看得多,眼界广,要看足够多好的、正确的东西,又要看那些坏的东西。

        澎湃新闻:关于捐出碑帖一事,您祖父在解放前和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就有个约定,说终究会捐,那么在1950年代初朱家兄弟捐献的时候是真正完成你祖父的愿望了?

        朱传荣:是祖父与马衡院长有约在先,祖母和我父亲兄弟四人践约在后,以免流散。1952年,我父亲兄弟四人,朱家济、朱家濂、朱家源、朱家溍,在祖母率领下以欧斋所藏全部碑帖捐赠国家,以践祖父与马院长之约。这700余种碑帖于1954年正式入藏故宫博物院,成为故宫博物院碑帖藏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