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吴敬琏:降息不是货币政策转向,经济减速后果没那么严重

澎湃新闻记者 郭小路 综合
2014-11-22 15:59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吴敬琏认为,中国GDP增速的下降,是许多客观因素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就只能用一个平静的心态来对待它。 东方IC 资料

        针对中国央行的降息决定,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这并不是货币政策方向的转变,“所以很难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回应。”

        吴敬琏是在北京举办的一场财经论坛上作出上述表态的。

        在11月22日举办的这场论坛上,吴敬琏主要谈论的话题是“新常态下的变革与决策”。

        他认为,2009年的强刺激以后,中国的GDP增长曾经维持过三个季度以上的增长率,然后就进入了下行的通道。从2010年的第三季度下到了10%,到今年的第三季度降到了7.3%,中间当然有好几次宏观经济的刺激动作,但在支持GDP回升上(效果)越来越短暂。

        吴敬琏说,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又有了一轮新的刺激动作,不管叫它微刺激也好,也有人认为不太微也好,实际上只是在第二季度,GDP增长率提高了0.1个百分点,接着又下来了。10月份又开始了一轮投资上的扩张,但这次的收效显得更小。

        他认为,中国GDP增速的下降,是许多客观因素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就只能用一个平静的心态来对待它。

        “所谓用平常心来对待,就是我们不能急于去用老的办法,用强刺激的办法,把这个增长给拉起来。”吴敬琏说。

        他的担心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和企业的负债率不但超出了警戒线,而且近年来正在加速增长,如果频繁地采用刺激的办法,就会使得国家的资产负债表状况会越来越恶化,这种恶化蕴含着系统性风险。

        吴敬琏说,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效率、优化结构,要靠改革。

        他回顾道:在“十五”、“十一五”期间,中国改革的推进有一些迟缓,所以使得这十年中经济增长方式或发展方式的转变显得不那么有力。党的十八大决定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一个体制上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前后我们一些改革的推进,虽然是一个小试牛刀,但已经可以看出它开始见效了。”吴敬琏认为,经济增长减速的后果没有那么严重,因为经济增长减速的同时,就业状况、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的状况在改善。

        最明显的就是就业。经济增长在下台阶,但就业的情况越来越好。最近两年,去年预期的新就业人数是900万人,但完成数是1310万;今年把预期目标提到1000万人,但到10月就已经完成了。

        之所以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吴敬琏总结,是因为之前“十一五”时反复强调的改善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并没有做到,而现在这两年能够做到了,那是因为一些改革,一些不太大的改革,譬如营改增,以及工商登记的便利化。

        “小试牛刀就证明改革能够改善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能够提高我们经济的效率,能够从根本上去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吴敬琏说,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中国在经济进入中速增长的情况下,增加效率提高的贡献,以确立一个我们所希望的新常态。

        

    责任编辑:孙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