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内思想周报 | 网络时代的学术罗宾汉

辛束
2014-11-24 08:54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孝道与养老——第二届儒家与公共政策论坛于2014年11月15日在北京举行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体现儒家思想——丧假应从3天延长到7天?

        截止到2014年,中国已有一亿以上老龄人口,中国面临空前老龄化问题压力。由此,孝道与养老——第二届儒家与公共政策论坛于2014年11月15日在北京举行,由北京弘道书院与北大儒学研究院 共同主办。由儒家学者、政府养老部门人士共同对话,会上提出考虑成立儒家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教授干春松在会上指出,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时,应让现关乎“仪礼”、传统、儒家价值的精神思想资源成为参考资源。主管部门和研究部门应真正了解孝道的丰富性,而不是简单地把孝道评价为“封建思想”或“农业社会的产物”。

        “不能简单地评价孝道是哪个社会的产物,不能说孝顺爹只是农业社会要孝顺的,到了工业社会或者说到现在就不需要孝顺了。产生这类评价和误解的关键,在于研究者或者说儒学的研究者和老年政策的制定者中间没有交集。应该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途径,来联接儒学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我个人有一个希望,希望政府在制定老年政策的时候,适当的请几个儒家的研究者过去,哪怕是听一下,发表一点关于整体性孝道的认识。”干春松说。

        弘道书院副院长任锋副教授、任文利副教授先后做主题发言。任锋副教授指出,孝道在中国古代关乎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信仰,在当代中国则如之前发言所说,关乎人口老龄化、人道主义和发展问题。儒家应在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的古今之变中思考如何安顿孝道。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老年人福利处处张晓峰认为,社会化养老不能取代传统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无论它有什么样的花样,根本的目的就是对传统家庭养老的补充、更新,是对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现实的一种强化,而绝对不是取代家庭养老。”民政部现在提出居家养老,既结合了家庭养老的优势,又发挥了机构养老的一些特点。“居家养老不仅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主要养老方式,也是大部分老年人意愿和实际的选择,这就是孝文化。”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飞则在“养老”的“养”之外又提出了“敬”:“孝其实是包括两方面,一个是爱,一个是敬。”吴飞认为,现代社会之所以发生老年人自杀等冲突性事件,是因为当下的体制没有办法给老人尊严,这尤其体现在现在的葬礼制度上。吴飞提出,今后可以将追悼会的模式改成灵堂的模式,另外可将《劳动法》中的丧假由3天延长到7天。

        

        

豆瓣网

网络时代的学术罗宾汉:豆瓣网已成青年一代稽查学术不端的网络阵地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黎泽潮教授,近日卷入了一桩学术不端风波之中。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黎的研究方向集中于广告和公共传播,2009年,随本校中文系丁放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以《明清小说评点的文化传播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12月,在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因话录>校笺》一书。此书是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2010年度资助项目。

        2014年11月14日,网友“luming”在豆瓣网该书条目下发布笔记,直称“此书《校笺说明》的部分段落、几乎全部的校勘记,以及附录,都是截取我硕论部分内容,而无一语引及。有的地方几乎照搬原文”,并表示经过比对后发现“此书笺注部分,倒没抄多少,大概他觉得我硕论太过繁琐,于是抄抄百科、辞典之类注释了一些人名、地名”。稍后,网友“长夏敬观”发布微博,称“同时被抄者还有史佳楠《赵璘因话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此书《校笺说明》自第3页至第6页几近全抄该论文绪论页4-5及结语第一节页72-74”。

        此事在豆瓣网引起热烈反响,随即在微博上蔓延传播开来。次日,当事人黎泽潮在接受《新京报》时,否认抄袭行为,表示“如果有抄袭,我出门就被车撞死”。澎湃新闻则采访到另一位当事人luming——复旦大学中文系2010年硕士毕业、现中华书局历史编辑室编辑鲁明。鲁明重申了判断该书为抄袭之作的依据,并对该书中大量低级错误提出批评。当晚,黎泽潮在个人实名微博上连续发布,称自己“迷恋传统文化,但所学不精”,借鉴鲁明的成果,而未表达谢意,表示道歉。显然,黎对错误的认定,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和规范问题,而非网友指称的抄袭。

        在黎道歉之后,疑似被抄袭者史佳楠的导师张剑光教授发布微博,称接到黎所在学院内部人员的信息,学院方面已经认定此事属"个人学术纠纷",不作处罚,且黎拟起诉最早报道此事之《新京报》。

        这一则信息,把事情推向了高潮,《新京报》报道此事的记者表示新闻皆有来历,无惧对簿公堂。此后,此前限于围观和议论的诸多豆瓣网友,将调查范围,从《<因话录>校笺》,扩大至黎的主要研究领域——广告、传播。

        18日,网友平丈斋主、苍庐、終無補Harpo、秦桑相继发布调查结果,认为黎的多篇论著有抄袭嫌疑,并给出相关来源,范围涉及黎的广告学论文、公共关系教材及博士论文。时间跨度从1997年至2012年。至此,由一本古籍整理著作,扩展至对黎个人大部分学术成果的质疑。

        相对于网友调查和议论的热闹,涉及此事的两大机构——安徽师大和全国高校古委会,则是相同的沉默。据澎湃新闻22日报道,黎所在学院书记表示,学校正拟商请第三方专家鉴定,高校古委会同样表示正在调查。但初步调查结果和调查时间表,则杳无音讯。

        此次事件,涉及的双方,无论是黎泽潮或是鲁明、史佳楠,都并非学界成名人物。疑似抄袭的内容,无论是古籍整理或者广告、公共传播,也非当今显学。因此,并未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而与纸媒稍显冷清的报道相反,则是网友持续的热情,而其中的主力,则是集中了国内众多青年知识人的豆瓣网。

        从2010年汪晖《反抗绝望》、朱学勤《道德理想国覆灭》两书引发的纠纷始,豆瓣网逐渐成为国内文化界和学术界批评学术不端的阵地之一。黎以五旬教授、副院长的身份,抄袭青年学者的硕士论文,则尤其激发了青年知识人世代的不公正感,一如网友菅原舜水所云“年轻学人无论在发文章、申项目还是待遇上都被各种各样的玻璃屋顶挡着,如今甚至有人明火执仗剽窃年轻学人的成果,并且毫无悔改之意,闪烁其辞 ”。世代之间在实际学术资源间的不平等,由于青年知识人信息来源多样、检索技术稔熟,在揭发、调查抄袭方面,倒置成相反景象,表现为对黎泽潮学术成果原创性的全面质疑。两种相反的权力对比,在此次事件中淋漓尽致地爆发。

        而与网友目不暇接的批评、调查相比,涉事机构,无论是安徽师大还是全国高校古委会,其态度之淡漠,回应之迟缓,亦为人诟病。在传播渠道和受众人群都已发生改变的当下,学术机构如何更好的应对质疑,保障学术公正,应该引起更多重视。黎泽潮教授和安徽师大传媒学院以传播为业,而不幸深陷传播泥潭之中,或许也意味着学院人士需更新自己对于时下公众传播的理解。

        

【本周言论】

        现在一些人口口声声宣称宪政,恰恰忘记了我国宪法的规定。比如,宪法明确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而一些人却大肆主张取消党的领导,取消人民民主专政。这直接违反了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实际上是违宪行为。

        ——继11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我国依宪执政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宪政》一文后,《光明日报》11月17日也刊发署名作者王曾的评论文章《依法治国、依宪执政与“宪政”是两码事》辨析中国的依法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区别。

        文章指出,经过西方学者的反复阐释和演绎,“宪政”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意识形态色彩十分鲜明的名词,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名词,如同“冷战”“洗脑”“普世价值”“极权主义”等名词一样,人们一提到这些名词就会产生条件反射式的想法,自觉不自觉地跟着西方观点走,很容易落入西方的意识形态话语陷阱。这些名词如同被浓墨染过的白纸,无论怎样擦洗也难以恢复原样,因此还是不用为好。

        

        高仓健的离去,带走了普通中国人对于战后昭和时代最后的模糊记忆。

        回首战后昭和时代,从日本文化界的角度来看,这是如同美国“黄金时代”一般美好的日子。从战后开始一直到60年代中旬这二十多年里出生的日本人,曾被喻为“清教徒一代”。二十多年的人生观形成时间里所处在的环境是当时世界最为安全的环境(冷战对峙下的和平前沿),接受的是当时世界上相当于最完备的公立教育系统的良好教育。在这种和平而安全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日本人,固然脾气、性格上有那么些瑕疵,但是平心而论,无论是行事的稳重还是对待外国人的态度,比年轻的浮躁一代好的不是一点点。他们有着如同高仓健一般的坦率。高仓健般的坦率也是那个时代日本的写照,坦率地承认历史问题,坦率地为历史垃圾负责,坦率地改革国内的政治经济,坦率地面对国际责任乃至坦率地创作出文艺作品。

        ——《产经新闻》专栏作者冀浩然11月19日发布文章《回望高仓健与那时代的男神女神》,认为高仓健代表了日本国力上升时期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11月18日,高仓健去世消息发布,在当天的中国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回应记者提问时说:高仓健是中国人民熟悉的日本艺术家,他为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积极的贡献,我们为他的去世表示哀悼。

        高仓健记录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一直到中段,中日之间被形容为“蜜月期”的时间段。作为电影人,高仓健用角色传递着中日间的文化交流,而这与当时的中日两国趋于向好的政治环境不无关系。

        

        亚洲想象的两个可能方向是:一、汲取亚洲内部文化共存的制度经验,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和在亚洲区域内部发展出能够让不同文化、宗教和民族平等相处的新型模式;二、以区域性的联系为纽带,形成多层次的、开放性的社会组织和网络,以协调经济发展,化解利益冲突,弱化民族-国家体制的危险性。

        ——随着聚焦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和亚太自由贸易区这两个主题的APEC峰会结束。汪晖2012年的访谈《大陆-海洋与亚洲的区域化》再度在网络上引起争论,汪晖在文中表示,中美两国都试图推动亚洲的区域化进程。不同之处在于,美国一直强调两洋,即太平洋和大西洋;中国和亚洲国家讲亚洲,则有延伸至整个亚欧大陆的含义。以“亚太”为中心,相当于把亚洲话语边缘化。亚洲概念的重心则是延伸到西亚的整个亚洲内陆,也包含了海洋与大陆在这一区域的联系。

        汪晖认为,中国若建立自己的理想性社会图景,应该提出跟今天支配性的区域价值不同的价值。比如,是否只把其他区域当作倾销的市场,是不是只从那里汲取廉价劳动力?还是要在社会文化、人与人的交往方面提供新的资源?这是不同的思路,从这里可以发展出对抗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叙述,也可能与当年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相连接。通过内陆联系构造的,不仅是对霸权国家的抗衡,也是对主宰这个世界的资本主义形势的抗衡。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