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前副总统在北京谈气候,那天PM2.5为236

澎湃新闻记者 焦东雨
2014-11-26 07:12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11月25日傍晚,美国前副总统、诺贝尔奖和奥斯卡奖的双料得主、世界气候变化意见领袖阿尔·戈尔先生受《财经》邀请出席“《财经》年会2015”开幕式,发表了关于气候变化及应对策略的主题演讲。 

        尽管戈尔在世界各地演讲的主题都是同一个,但显然他和他的团队都做了大量功课。这次在北京的演讲中,戈尔所展示的PPT里,出现了不少中国的图片,不少是拍摄于今年下半年,其中就包括笼罩在浓雾中的北京CBD

2014年11月2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一位广场工作人员在搬运物品。CFP 图

面临气候灾难的人类社会

        在持续50多分钟的演讲中,约三分之二的前半部分时间,戈尔向听众展示了面临气候灾难的人类社会,气候变化导致满世界洪水滔天,同时又导致满世界干旱,而干旱又带来山火蔓延,这一切都最终导致粮食减产,继而引发社会动乱……

        这正如戈尔在演讲的开始所说的,危机这个词同时存在两方面的特质,第一是危,第二是机。“今天我的演讲当中,这两方面的特质大家都会看到。大家会看到很多图像,向我们描述社会因为气候变化带来的危,但是不要着急,因为在演讲最终的部分,我同样会给大家介绍相应的机会,以及希望。”

        “全球有1.1亿吨温室气体污染排放到非常狭窄非常稀薄的大气层中,它会让热量停留在那里,每一天都在这样排放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地球越来越暖的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二氧化碳不断地被排放到大气当中。大气层锁住的热量相当于每天爆炸40万枚原子弹。”戈尔说。

        戈尔指出,除了化石燃料燃烧以外,还有其他使气候变暖的原因,包括森林的燃烧,交通、采矿、农业活动、永冻层的融化。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从1850年第一个油井被发现开采,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入更多的化石燃料,到现在人类燃烧的更多化石燃料,最后的结果是所造成的污染全部进入了大气层。

        2013年是连续第37年全球的温度高于20世纪平均温度,过去的十年是最热的十年。戈尔介绍:“历史性的高温导致了很多死亡和不适,它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对牲畜和植物,对生态系统,都会带来很多影响。”

        戈尔在演讲中引用美国国防部今年10月13日发布的2014年气候变化蓝图表示,“不断上升的全球温度,正在改变降水模式,提升海平面,并且更多极端的天气活动将激化全球动荡、饥饿、贫困和冲突等挑战。”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正如戈尔在演讲最开始所说,他在演讲的后半部分谈到了污染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机会。

        戈尔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历史转折点,需要当下这一代人做出正确的选择,放弃燃烧所有的矿物燃料,只能燃烧其中的一部分,克服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使得人类的文化能够延续下去。“在四年前,我们看到了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首次超过了矿物能源的投资,如果我们能转向低碳的经济,还能带来上亿的就业机会。”

        “12年前一个预告说2010年太阳能市场将每年增加10亿瓦特,但是我们超过了这个目标的17倍,我们今年将会实现这个目标的55倍。”像平板电脑一样,戈尔认为光伏的安装量和产量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会迅猛增长。而在这背后是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急剧下降。“在资本市场上,如果技术比替代的方法更便宜,这就带来一个非常积极的市场。”戈尔表示,人们越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就会越低,相反人们使用化石燃料越少,它的价格就会越高。

        在演讲的结尾,戈尔乐观地表示,人类自己造成了这些危机,也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问题是到底要多长时间才能组织出非常有效力的回应。“我相信最终是能找到解决方案的,我也非常乐观,尤其是我们有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奥巴马总统的联合声明,这是他们前不久刚刚做出的。”

        戈尔所指的是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习奥会上,双方签署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两国宣布了各自的行动目标——美国力争到2025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26%-28%,争取减排28%;中国则计划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早日达峰。

        “这还不够,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戈尔演讲的会场外,北京的浓雾之中,机动车穿梭不息,摩天楼灯火璀璨。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11月25日18时的监测数据,当地PM2.5为236,空气质量状况为重度污染。在浓雾环绕下失去光芒的太阳,16时就消失在浓雾之中。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