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际思想周报 | 恐怖分子跻身百大思想家

澎湃新闻记者 彭渤
2014-12-01 08:15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独立党再下一城,英国知识分子担忧民众疑欧情绪

        21日,右翼疑欧的英国独立党(UKIP,UK Independence Party)在补缺选举中击败首相卡梅伦的保守党,赢得第二个国会议席,使明年5月大选中寻求连任的卡梅伦面临更大压力。

        许多英国媒体表达了震惊情绪。近年来大量欧盟移民涌入英国,引起英国社会不满。执政的保守党首相卡梅伦之前已承诺,对移民采取配额限制措施,以争取选票,并且说,如果他领导的保守党在明年的大选中获胜,政府将在2017年就英国是否要退出欧盟举行公投。而独立党主张英国即刻脱离欧盟、限制移民,获得不少选民支持。该党在5月欧洲议会选举中大胜,震撼政坛。

        英国出版的最新一期《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杂志以《造反者的崛起》(Rise of the insurgents)为题,陈述了欧洲极右翼和极左翼的兴起,在杂志封面中,德拉克洛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中自由女神手中的法国国旗变成了焚烧欧盟旗帜的画面。

        杂志中犹可一读的是Charles Bremner所写的《在权力门口》(At the gates of power)一文。他细致地描绘了法国的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袖玛琳娜·勒庞的成长经历(有趣的是,欧洲另一位权势女性——安格拉·默克尔的成长经历也上了最新一期的《纽约客》),似为提醒英国民众。在他笔下,勒庞俨然成为封面中这位带领人们反欧盟的女性。

        Bremner写道,在其父亲的引领下,国民阵线就像法国的贱民之党(pariah party),但是现在,玛琳纳·勒庞将它带领出来,使之越来越接近主流地位,而这种情况是令人担忧的。不过,Bremner也指出,玛琳娜·勒庞和英国独立党的奈杰尔·法拉奇(Nigel Farage)不一样。法拉奇曾经拒绝同她在欧洲议会中联手,并对他认为的国民阵线的种族主义基因提出了批评。此外,勒庞倾向反资本主义的民粹与法拉奇的自由市场理念不同。可以看出,欧洲右翼阵营并非铁板一块。

        许多欧洲公共知识分子也表达了对民众疑欧情绪的担忧。近日,在支持欧盟的线上杂志《欧托邦》(Eutopia)启动仪式上,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提莫西·加顿·阿什(Timothy Garton Ash)、詹·齐隆卡(Jan Zielonka)、巴黎政治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雷诺·德乌斯(Renaud Dehousse)等人展开了主题为“什么欧洲”的对话,讨论“欧洲”的含义、欧盟的最终边界以及“欧洲计划”的遗产等。

        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阿什再三表示应当重新点燃民众对欧洲一体化的热情。他认为,确实存在一个欧洲身份,欧洲人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记忆和共同的价值观,很多英国人没有意识到这点。比如说,国民保健制度(NHS,注:英国的国民医疗保健制度被誉为是20世纪最了不起的社会成就之一) 在英国政治中很神圣,没有人会去质疑它。而它却是一个典型的战后欧洲社会民主机构。从欧洲风格的咖啡馆到国民保健制度,英国人比自己想像的更富欧洲性。

        阿什也哀叹道,悲剧于在,如果欧盟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间要继续存在并发展,它就需要改革,英国事实上有很多好点子可以提供给欧盟。然而,从伦敦经济学院,或是欧洲改革中心等不计其数的其他智库和大学提供的所有这些点子,都因为卡梅伦在欧盟中的所做所为而不被信任,卡梅伦明显不是想把欧盟改造成一个更好的地方,而只是为了抚慰下院后座议员和英国独立党而已。阿什说,“这对我来说是英国悲剧:我们自己对欧洲改革无可质疑的好主意都因政治原因被染了毒,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萨德侯爵逝世两百年

        萨德侯爵(Marquis de Sade,1740-1814年)是一位法国贵族和一系列色情书籍的作者,他因他“败坏风俗”的色情描写和社会丑闻而出名,以他姓氏命名的“萨德主义(Sadism)”成为性虐待的通称,他与奥地利作家马索克(Leopold von Sacher-Masoch,1836-1895)各分得“SM”的一个字母。

        萨德死于1814年12月2日,在他死后很久,一直到19世纪中期,人们都避免提起他。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是第一个重新发现他的人,同时性学家开始使用他的书作为学术先驱并进行研究。他的书被重新发表,到了20世纪,知音骤多,一开始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尤其是先锋诗人阿波里奈尔,然后是波伏娃和其他存在主义作家,他们从存在主义来看待萨德的极端自由主义哲学,以及福柯,萨德对欲望和权力关系等主题的阐发吸引了这位哲人的注意……

        近日,为了纪念他离世200周年,法国奥赛博物馆举办了萨德侯爵展,在国内引发了公共意见的分野:有人认为这位臭名昭著的贵族回答了他那个时代的重大问题,其他人则认为这只是一个18世纪男性暴力和残酷的案例。

正在奥赛博物馆举办的萨德展。

        这个名为“萨德:攻击太阳”的展览试图去证明萨德的写作对19世纪和20世纪艺术有着重大影响,虽然法国在1950年代前也是正式禁绝它们的出版。据法国媒体报道,展览寻找萨德对德拉克洛瓦、戈雅、德加、赛尚、毕加索和超现实主义者的影响,这种证明有时令人信服,有时不尽如人意。

        法国国内近年来出版了“雪崩般”多的新书,讨论萨德的意义。自从他被“重新发现”并被阿波利奈尔在1909年加冕之后,萨德就被一些他的崇拜者安置在卢梭和伏尔泰一旁,俨然成为18世纪的偶像破坏者,他们“杀死上帝”,粉碎了传统思想的约束。

        英国《独立报》引用法国一位色情小说家的话说,“萨德,从某种意义来说,是我们的莎士比亚。他对悲剧有一样独特的感觉,他们都是一样的气象万千。他并不总是以他人的痛苦为乐。他总是充满反讽。”

        把萨德宣称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和解放者,而不是变态或离经叛道之人,是很多知识分子一直坚称的。但这种观点也有挑战者,近期一本由哲学家Michel Onfray所写的新书《邪恶者的生死爱欲:论自封的“神圣侯爵”》(La Passion de la Méchanceté: Sur un prétendu divin marquis)就认为萨德是最后的封建贵族、厌女的男性沙文主义者和暴徒,Onfray借此书痛斥了法国左翼和先锋知识分子对萨德的奇特崇拜。

《外交政策》杂志评出2014年百大思想者:名单不再“正能量”,“断裂”是今年主题

        年底将至,各大媒体纷纷盘点即将过去的2014年,近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捧出的“2014年全球百大思想家”评点引来了很多关注和争议,乃至嘲讽。

        今年是该杂志第六次评点全球百大思想家。2005年和2008年,它曾经和英国《远景》杂志合办该活动,此后《外交政策》独立评点。这个名单颇有影响力,每年出来后都能引起很多争议。

        今年争议明显更大。原因在于它不再像往届那样主要将目光集中于公共知识分子,而是伸向更广阔的社会各领域。并且,名单也不再像往届那样“正能量”,多为仗义执言的学院派,而多了许多政界、商界人士,甚至还有恐怖分子头目!——确实,这些人改变了2014年,但要说thinker,却是值得商榷的。

“百大思想家”中的“煽动者”页面。

        在序言中,《外交政策》说,当后人回首这个时代撰写历史的时候,2014年将会以“冲击之年”而被人所铭记:正如我们所知的,许多人物在这一年里对我们原本的世界发起了冲击,结果有好有坏:有些人觉醒过来,留下了可怕的残骸,其他人展现更好的未来,要求人们去除旧迎新。“断裂”,显而易见,不总是一件坏事。

        包括共同入选的搭档和团体在内,这份榜单中一共列入51名女性和80名男性,分为十类,分别是:

        1. 煽动者(Agitators):代表人物: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一个俄罗斯命运的书写者。

        2. 决策者(Decision-Makers):代表人物:印度总理那伦德拉•莫迪,一个令十几亿印度人着迷的领袖。

        3. 挑战者(Challengers):代表人物: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戳中资本主义痛处的不平等学家。

        4. 环保者(Naturals):代表人物:日本植被生态学家宫胁昭,发明“宫胁造林法”的地球卫士。

        5. 改革者(Innovators):代表人物:美国企业家伊丽莎白•霍尔姆斯,现代医学界的“吸血女王”。

        6. 倡导者(Advocates):代表人物:联合国冲突中性暴力问题特别代表扎伊纳布•班古拉,她照亮了被人遗忘的残忍暴行。

        7. 纪实者(Chroniclers):代表人物:苏丹电影导演哈乔•库卡,苏丹人身份危机的一个活跃见证者。

        8. 医治者(Healers):代表人物:塞拉利昂护士约瑟芬•瑟鲁,挑战埃博拉死神的白衣天使。

        9. 艺术家(Artists):代表人物:日本建筑师坂茂,一位站在建筑艺术界前沿的人道主义者。

        10. 大人物(Moguls):代表人物: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一个逆袭亚马逊的电子商务革命家。

        最为奇特的是,名单中的5名“专业恐怖主义人士”,有乌克兰东部亲俄政权领袖博罗代这样的“分裂分子”,有ISIS首脑巴格达迪,还有尼日利亚“博科圣地”领袖谢考,他们竟和普京、马云等人并肩成为“年度思想家”,而常年在榜的乔姆斯基、克鲁格曼等人今年却不见踪迹,不可不谓黑色幽默,让人大跌眼镜。

        

本周言论

        “他(皮凯蒂)并提到过去曾经收到一封电邮,说要以一小时5万美金的待遇请他去演讲,他回应他并不需要,对方竟然马上提出要给他一小时10万美金。皮凯蒂痛批大企业宁愿花一小时10万请他去演讲,对自己公司内劳工(却)那么苛刻,正是公司内部资源使用不均的问题需要检讨。此番言论马上引起全场观众热烈鼓掌,显示出观众对于公平正义的重视。”

        ——近日,《21世纪资本论》作者、43岁的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Thomas Piketty)赴台北演讲。据台湾媒体报道,83岁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在座谈时,反对皮凯蒂对富人课70%所得税的主张。张忠谋表示,虽然“收入高的应该多付一点税”,但是公平的税制是扩大税基而非提高税率。他认为收入的高低由市场自由决定,并以自己为例子说,主办方请他来参加讲座给1万元新台币(约422元),相信皮凯蒂的价码会更高。对此,皮凯蒂表示“没有人跟我说来到这里会拿演讲费”,他说自己已经赚很多版税了,并不需要演讲费,“假如有人说要给他也会拒绝。”      

        1820年代,杰弗逊和亚当斯两人都垂垂老矣,他们互相通信说,“我们过去是政治对手,但不要忘了这一点:我们都赞同启蒙运动,这比任何事都重要。”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启蒙运动研究者乔纳森·以色列(Jonathan Israel)在fivebooks.com的访谈中谈论法国和美国的革命,并评价了五本关于启蒙运动的书。

        一个集团叫自己哈里发帝国(caliphate),这听起来很怪,但专家们发现,它的管理模式之根基更像通用汽车公司,而不是黑暗世纪的宗教王朝。经过几十后,我们可能看到了一个终极的专业化恐怖组织。

        ——《彭博商业周刊》近期一篇名为《伊斯兰国如何企业化恐怖事业》(The Banality of Islamic State: How ISIS Corporatized Terror)的长文通过分析各种公开消息,整理出了ISIS的“财务报表”。(http://www.businessweek.com/interactive/2014-the-business-of-isis-spreadsheets-annual-reports-and-terror/)

        响应着梅洛-庞蒂在1955年对萨特的批评,布莱克曼(Warren Breckman)激烈地指出齐泽克的革命浪漫主义之危险——布莱克曼将之称为“基督教-布尔什维克主义”(Christian-bolshevism),这是一种好斗的左翼,它混合着对革命时机和一个能够戏剧性翻转局势的领袖的理想化。在布莱克曼的叙述中,今日的后马克思主义,只是我们的新浪漫主义状况的另一种标志。

        ——《洛杉矶书评》评论宾夕法尼亚大学沃伦·布莱克曼新书《象征的历险:后马克思主义与激进民主》(Adventures of the Symbolic: Post-Marxism and Radical Democracy)。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